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恩和 《防灾博览》2005,(3):8-13
内蒙古草原曾经拥有十分美好的过去,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草原的大面积减少和日趋严重的荒漠化。对此,虽有不少草原学家、生态学家、经济学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多年研究,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拟从内蒙古草原变迁的历史反思人手,揭示其荒漠化形成及加剧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并提出其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对实现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起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卫星 《绿叶》2011,(3):108-1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全球规模的生态危机笼罩着我们人类和地球。这场生态危机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  相似文献   
3.
从高中教师应具备的跨学科素养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具备跨学科素养的各个方面入手,要求教师能够打破学科本位思想,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我是台北溪山国小的教导主任。多年来,我摒弃走马观花的旅游式毕业旅行模式,先后尝试规划了许多跨学科领域的学习课程,其中包括"从溪山到西山""兰屿海洋文化""澎湖海洋教育""铁骑300里送书到苗栗"等毕业旅行活动。在这里,我愿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铁骑300里送书到苗栗"的毕业之旅。缜密周详的计划"铁骑300里"的毕业旅途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毕业旅途,必须以安全为活动的首要前提。无论是学生体能、交通状况、食宿、行程、穿着、医疗与补给等,  相似文献   
5.
伍江  孙洁  王信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67-72,46
本文在综述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总结国内外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组织管理、学科壁垒、课程设置、资源平台、经费支持等五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同济大学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模式创新,浅谈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对这五大挑战的对策。文中指出在我国处于跨越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加强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系统,特别是承担培育国家未来人才的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高校的议事日程,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积极开展跨学科教育,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对外合作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参与、促进并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研究有助于实现跨越学科界限对相互关联的知识的理解,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一起合作,构建具有参与性、创造性和智慧型的人类生存愿景。通过分析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组织化研究部门、新倡议研究中心及多样性研究项目的组织机制构成,可为我国高校的跨学科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争论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自西方社会上世纪5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至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对此达成共识后,便迅速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风潮。由于可持续发展本来概念的模糊、现实问题的繁杂以及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围绕价值、资本、技术的作用、社会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尺度以及实现的方法等各方面,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视角的各学科各执一端。以此“公共广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正是众多争论的声音使其逐渐成熟和完善。展望未来,多视角切入、系统的综合、公共参与与价值融合、对“人一地复合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以及跨学科的集成研究.将是实现可持续文明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祁进城  祁进玉 《青海环境》2001,11(3):130-132
西部大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生态环境保护,但更为关键的应是我国的环境教育。强调环境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只有提高和加强我国环境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制度化,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宜居地球、碳中和与全球可持续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世标志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伴随碳排放快速增加和下垫面改变,对地球表层影响加剧,地球宜居性遭受破坏。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建设宜居地球的关键举措。基于多源数据对全球大规模城市化的地理格局与演化过程进行多维度刻画,对碳排放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初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增长呈分化趋势,城市规模结构整体增长,规模增长的空间热点集中在东南亚以及非洲中东部等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2)全球城镇用地显著增长,自1992年的36.4 km2增长至2018年的79.3万 km2,增长率达126.0%。同期,亚洲增长占比45.4%,是全球城镇用地扩张的主要地区。(3)伴随快速城市化全球能源碳排放迅速增长,2018年碳排放量达到376.7亿t CO2,自1970年增长219.1亿t CO2,其中,结构上电力部门增长占比45.8%、地区上亚洲增长占比84.3%。城市化率、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关联呈分异特征,高城市化率、高收入国家间分异显著。呼吁建立跨学科的协同研究,探究“碳中和—宜居地球—可持续城市化”的关联关系,认识可持续城市化对于碳中和目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