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艳玲  侯立军  陆敏  谢冰  刘敏  李勇  赵慧 《环境科学》2012,33(3):992-999
为探索长江口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中是否存在厌氧氨氧化菌以及厌氧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以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夏季表层沉积物中总DNA为模板,PCR扩增沉积物样品中厌氧氨氧化菌特异性16S rDNA片段,通过克隆、测序,构建相应基因文库,将文库中有效克隆序列分别提交到GenBank中进行相似序列搜索,并利用MEGA5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克隆序列CM-L-7和CM-L-18与已发现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Scalindua sp."同源性达98%,CM-L-13与Candidatus"Scalindua wagneri"同源性达94%,CM-M-6与Candidatus"Kuenenia sp."同源性达94%,CM-M-22与Anaerobicammonium-oxidizing planctomycete JMK-1的同源性达95%,CM-H-15与Candidatus"Kuenenia stuttgartiensis"的同源性达94%.表明,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均存在厌氧氨氧化菌,但所属菌属不同,低潮滩以Candidatus"Scalindua"为主,中、高潮滩以Candidatus"Kuenenia"为主.相比之下,中潮滩厌氧氨氧化菌群落结构较为复杂.部分克隆序列与已发现厌氧氨氧化菌存在较大进化距离,表明崇明东滩可能还存在其他具有潜在厌氧氨氧化功能的细菌.  相似文献   
2.
低碳氮比猪场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针对低碳氮比猪场废水传统脱氮法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SBBR反应器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脱氮.实验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可为厌氧氨氧化创造良好的进水条件;经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显著,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 99.3%、 84.1%,废水中残留有机物未对厌氧氨氧化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平均变化量之比为 1∶1.21∶0.24.色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猪场废水中有机物成分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化合物为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特殊功能菌种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的微生物系统是一个厌氧氨氧化菌与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的系统,厌氧氨氧化菌是该系统主要脱氮功能菌.  相似文献   
3.
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王欢  李旭东  曾抗美 《环境科学》2009,30(1):114-119
在常温(13~20℃)、不调节pH的条件下,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2左右)猪场废水,考察了反硝化与亚硝化过程,并以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为进水,分析了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猪场废水,可以达到去除部分COD、部分脱氮、控制出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之比在1∶1左右、pH在7.5~8.0左右的目的,为厌氧氨氧化创造了进水条件,全程COD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3%和49.1%;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其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稳定,氨氮、亚硝态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99.3%、84.1%.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养殖废水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朱杰  黄涛  范兴建  张成甫 《环境科学》2009,30(5):1442-1448
以典型高浓度养殖废水经UASB-短程亚硝化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为对象,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脱氮处理研究.以反硝化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最佳进水氨氮负荷应处于0.2 kg/(m3·d)左右,系统的HRT定为2 d;通过对系统运行条件研究发现,最佳运行条件为:pH为7.50左右,温度为30℃且系统不需投加有机碳源.在优化条件下,系统最终氨氮去除率能达到85%以上,亚硝态氮去除率达到95%以上,系统运行效果良好,且具有重现性.最后通过动力学理论分析得出氨氮的降解速率为0.012 6 d-1,亚硝态氮的降解速率为0.013 1 d-1.通过研究以期为后续工艺、神经网络模拟及“UASB-短程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土地系统"组合新工艺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EGSB反应器中实现完全自营养脱氮与运行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宏洋  张代钧  丛丽影 《环境科学》2009,30(5):1454-1460
同时接种好氧氨氧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EGSB反应器,培养完全自营养脱氮颗粒污泥,总氮去除速率达0.101 kg·(m3·d)-1.基于边界层假设模拟颗粒污泥与液相主体间的传质过程,并将其与颗粒污泥内传质过程以及好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过程相耦合,建立了颗粒污泥完全自营养脱氮模型,应用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根据模拟结果对EGSB反应器运行条件进行优化,总氮平均去除效率由52%提高到61%,平均去除速率由0.103 kg·(m3·d)-1提高到0.114 kg·(m3·d)-1.  相似文献   
6.
用生物膜缺氧修复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明  胡一珍  严荣  刘芳 《环境科学》2009,30(7):1920-1924
采用一种类似氧化沟的反应器,其中利用蜂窝陶瓷为载体形成生物膜替代活性污泥,对城市受污染的河道水体进行缺氧生物修复.修复过程中控制溶解氧含量在0.5 mg/L以下,使生物反应在缺氧状态下运行.在此过程中,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为40%~60%,总氮的去除率达到40%~45%,即氨氮和总氮得到同步去除,且没有亚硝酸盐积累.提取生物膜置于摇瓶内进行厌氧培养发现,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也得到同步去除,这表明在低碳氮比的微污染地表水的生物修复过程中同时有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现象.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证实在生物膜群落里存在具有厌氧氨氧化能力的微生物.这一结果有可能为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改良A~2/O工艺预缺氧池中的脱氮作用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A2/O工艺中预缺氧池有较强的脱氮作用,其脱氮作用占整个系统氮去除率的15.11%。通过对预缺氧池氮元素进行物料平衡,分析和证实改良A2/O预缺氧池中可以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可以有效减少能耗和降低运行成本,这对我国污水厂的改造,提高出水水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废水厌氧处理研究前沿和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厌氧处理作为一种有竞争力的、经济的、日益成熟的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集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于一体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其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工程化推广应用极其广泛。本文讨论了废水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历程、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两相生物反应器、高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并对目前废水厌氧处理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温小鹏  施昌平  谢雄文 《环境科技》2009,22(1):67-70,74
通过介绍厌氧氨氧化技术(ANAMMOX)和亚硝化技术(SHARON)在污水脱氯处理中的原理,着重从工艺特性分析以及控制因数方面介绍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并通过与传统工艺的比较,指出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是可持续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颗粒化及其脱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种泥,启动SBR反应器,旨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以及研究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富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1个重要控制因素,以HRT为30 d,第58 d时,SBR反应器就出现厌氧氨氧化现象,与此同时,颗粒污泥由灰黑色变为棕褐色,粒径减小.到第90 d时,成功培养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NH+4-N和NO-2-N同时被去除,最大去除速率分别达到14.6 g/(m3·d)和6.67 g/(m3·d).从第110 d开始,逐步降低HRT,以提高基质负荷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生长.到目前t=156 d,HRT降到5 d,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和62.5%,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12.污泥也由棕褐色变为红棕色,形成红棕色的具有高厌氧氨氧化活性颗粒污泥,总氮负荷达到34.3 g/(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