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7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565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347篇
环保管理   199篇
综合类   2065篇
基础理论   114篇
污染及防治   460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建筑垃圾严重"超载"现象已成为城市"顽疾",其产量巨大但资源化利用严重不足。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认为,当前亟须创新建筑垃圾管理体制,将其纳入"城市矿产"体系加以资源化利用,使其变废为宝,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创造经济价值。左定超说,建筑废弃物和工程开挖弃土等建筑垃圾产量日增,在国内一些地方大有建筑垃圾"围城"  相似文献   
2.
采用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MBBR)和厌氧生物滤池(AF)组合工艺处理高氨氮农药废水。考察了HRT、pH和DO等工艺条件对SMBBR-AF-SMBBR组合工艺运行稳定期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 408~7 440 mg/L、ρ(NH_4~+-N)为160.21~433.84 mg/L、TN为208.27~537.65 mg/L、HRT为8d、pH为8.0、DO为4 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平均COD为342 mg/L,COD去除率达92.3%;ρ(NH_4~+-N)小于4.0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9.2%;TN小于50 mg/L,平均TN去除达83.0%。出水各指标均优于原A2O工艺出水。  相似文献   
3.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采用的消解器皿是玻璃比色管,易造成空白偏高、结果偏低等问题。采用双圆柱状的消解杯对水样进行消解。结果表明,消解杯消解水中总氮,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5 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相对误差为0.88%~1.00%;改进后的消解器皿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更加准确测定水中总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氨氮是水质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探讨了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从空白测定、显色速率及校准曲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测定方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淮河支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动态测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确定河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动态变化规律对提高水环境容量测算精度和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模拟法,采用一维稳态模型测算了淮河支流洪河五沟营-塔桥乡河段COD、氨氮和总磷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综合降解系数,COD、氨氮和总磷降解系数在各水期的关系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提出了建议值并利用实测浓度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期综合降解系数吻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氨氮浓度,是废水排放重要的工艺之一。金鱼藻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对水质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本实验通过模拟氨氮污染的培养环境,研究不同氮浓度对金鱼藻去除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浓度不高于10 mg/L时,处理7 d后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接近90%;在氨氮浓度分别为20 mg/L和50 mg/L时,经过35 d的处理,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5%和66%,金鱼藻吸收富集的氮含量随着培养水体中氮浓度升高而增加,且不同部位间吸附含量在高浓度情况下差异较为明显。使用金鱼藻对实际工业废水进行氨氮去除处理,去除率达到73%。将植物吸附污染物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具有一定的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水质净化技术,国内外在河流水质净化、水体修复中都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验室采用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组合系统处理模拟村庄面源污水,较好地去除了有机物并实现氨氮转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30~290mg/L、氨氮为30~40mg/L、水力负荷为0.19~0.24m3/(m2·d)的条件下,该系统稳定运行11周,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5%和79%.  相似文献   
8.
9.
资源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产品的环保性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再制造产业已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再制造,会大大减少对环境不利的影响,例如,可以减少废弃物,而且可以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制造中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再制造生产是指对回收的废旧产器进行拆卸和清洗,对某些零件采用高新表面工程技术及其它加工技术进行翻新和再装配,使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性能等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的过程,再制造生产统筹考虑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再制造策略,以资源和环境为核心概念,优先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可再制造性等环境属性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基本目标(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等),从而使退役产品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情况下重新达到最佳的性能,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再制造产业实现重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材料、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无疑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再生的一种有效保证,从环境角度来估计,再制造一产品所需能源是生产一新产品所需能源的1/5至1/4[1]。  相似文献   
10.
不同低碳氮比废水中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强军  张宏星  陈芳媛 《环境科学》2020,41(10):4661-4668
为了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长期运行稳定性,采用低碳氮比(C/N)条件下逐步增加碳氮负荷的进水方法,分别在反应器A和B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考察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处理性能及应对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其中A反应器的碳氮比一直维持在2,而B则由4逐步降至2.结果表明,在4℃存储30d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5d的培养,其活性基本恢复,A、B反应器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其后的稳定阶段,B反应器COD和NH4+-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完全硝化;而A反应器COD去除率仅80%左右,虽然NH4+-N去除率最终也达到90%以上,但仅实现短程硝化.在冲击负荷阶段,A和B反应器COD去除率仍维持在80%以上,但是NH4+-N去除受到很大冲击.A反应器NH4+-N去除效率恶化,B反应器仅实现了部分硝化.整个运行过程,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受到的影响不大,A和B反应器的污泥容积指数(SVI30)分别维持在60 mL ·g-1和75 mL ·g-1左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在5g ·L-1和3.7g ·L-1左右.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反应器相对于A反应器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同时B反应器具有更高丰度的Zoogloea属,在颗粒中能产生更多的胞外蛋白促使颗粒结构更稳定,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上结果表明,与C/N为2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相比,C/N为4的系统脱碳硝化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