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福建泉州市东、西湖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东湖和西湖水体中氯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3种不同形态的氮与溶解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泉州东湖、西湖水体中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96、3.929mg/L,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7、2.182mg/L,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1、1.236mg/L,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4、0.059 mg/L,东湖和西湖水体的主要氮素形式均是氨氮.(2)东湖出水口和位于动物园附近的采样点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其它采样点高,入水口、湖区北部及湖心区采样点的氨氤和硝酸盐氮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西湖东南部采样点总氮、氨氯、硝酸盐氯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都较其它采样点高.(3)东湖水体的DO浓度与氨氛、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氯的含量都不具有相关性,而西湖水体的DO浓度与这3种形态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北运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物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属于典型缺水型城市纳污河流,沉积物释放的氮磷污染物已成为阻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利用自制环形水槽,对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氮磷的动态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沉积物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1 136 mg/(m~2·d),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45 mg/(m~2·d),在流速0.05 m/s的缓流水体中,氨氮平均释放速率为1 408 mg/(m~2·d),而磷酸盐平均释放速率为125 mg/(m~2·d)。流速增加会显著促进氮素的硝化作用,使水体中氨氮浓度降低,硝酸盐氮浓度上升。同时,流速增加导致水体中颗粒物含量增加,促进磷吸附行为,水体中磷酸盐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自然水体中Th和U的浓度极低,尤其Th的浓度单位仅为ng/L,定量测试非常困难。该研究建立了一种NOBIAS PA1螯合树脂萃取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测定自然水体中痕量Th和U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UV/H2O2法消解水样30 min,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然后在pH=3.00±0.05条件下,将水样以2 mL/min流速通过树脂对Th和U进行富集,使用NH4AC-HAC溶液去除树脂上吸附的盐类,最后用1 mol/L超纯硝酸对样品进行洗脱,用ICP-MS测试。分析结果显示:Th和U的流程空白值分别为0.47、0.22 ng/L,检出限分别为2.9、2.3 ng/L,测定下限分别为11.46、9.11 ng/L。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有机物浓度的咸水和淡水中,结果显示:Th和U的回收率分别为97%~104%和98%~10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和1%~3%。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自然界各种不同水体中Th和U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海水无机氮测定中的适用情况,在检出限的10~20倍、30~50倍、50~100倍3个浓度范围内开展了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和方法比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亚硝酸盐氮(0~0.100 mg/L)、硝酸盐氮(0~0.400 mg/L)、氨氮(0~0.200 mg/L)时,标准曲线均具有很好的线性,线性拟合度均在0.999 3以上,检出限依次为0.000 8、0.004、0.004 mg/L,且该方法不具有盐效应,适用于海水样品的检测。当样品浓度太低时,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较低,因此,建议仅在亚硝酸盐氮浓度高于0.030 mg/L、硝酸盐氮浓度高于0.100 mg/L、氨氮浓度高于0.090 mg/L时使用该方法,对应的海域为河口及近岸等无机氮含量较高的海域。此外,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每个样品需平行测定2~3次。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表水体悬浮物含量和颗粒粒径组成的时空分异明显。该研究筛分3种粒径颗粒,研究不同粒径颗粒中赋存的磷形态及其解吸-吸附磷的能力特性差异,探讨不同悬浮物含量引起水体总磷(TP)测定结果偏差情况及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粒径d<30 μm颗粒所赋存总磷、生物有效态磷含量明显高于50~150 μm、30~50 μm颗粒,水空白环境下粒径<30 μm颗粒所释放磷量也最高,等温吸附条件下粒径<30 μm颗粒具有更高的磷吸附能力。通过Freundlich交叉型吸附曲线拟合,粒径50~150 μm、30~50 μm、<30 μm颗粒的磷解吸-吸附平衡质量浓度分别为0.84、0.63、0.58 mg/L,粒径<30 μm颗粒在地表Ⅰ~Ⅴ类水体(TP≤0.4 mg/L)中更易达到磷解吸-吸附平衡状态。我国地表一般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大多在零至几千mg/L范围,而使用 "静沉30min-消解" 国标前处理方法无法保证统一的沉降效果,使得水体TP含量测定结果偏低或偏高。针对地表一般水体,建议同时增加"混匀-消解-过滤"前处理方法测定水体TP含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对具有一定本底氨氮浓度水样在不同浓度梯度的余氯作用下 ,水样稳定 4~ 6小时后对其进行 NH3 - N、NO-2 - N,NO-3 - N浓度分析 ,得出三氮随不同余氯浓度的变化曲线。由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水中余氯浓度在 0 .51~ 1 .35mg/ L之间 ,三氮的转化呈锐势 ,当余氯浓度≥ 1 .35mg/ L时 ,三氮浓度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而氨氮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NO-2 - N在水中余氯浓度≥ 0 .51 mg/ L时 ,几乎不存在。表明 ,在可行性余氯浓度范围内 (水中余氯浓度不超标 ) ,水中加氯能快速有效地促进氮的硝化 ,尤其对水中亚硝酸盐的抑制是极为有效的。水中加氯…  相似文献   

7.
不同稻渔系统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围隔实验法考察不同虾蟹共作稻渔系统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稻田及分别投放小龙虾和河蟹等稻渔共作系统均对养殖尾水净化作用显著,且相互间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稻渔系统对水体中氨氮、亚硝氮、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7.48%、78.13%、37.97%和53.05%;养殖尾水中I Mn与悬浮物于1 d~2 d、氨氮于2 d~4 d、TN于4 d~8 d、TP于8 d~16 d后显著降至较低水平;混养小龙虾和河蟹未对稻田净化水体产生显著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2006—2019年赣江水体及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总氮(TN)、氨氮(NH3-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赣江按河谷地形和河道特征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段;根据水流来源将赣江划分为章水、桃江、湘水、贡水、泸江、赣江干流。结果显示:桃江TN质量浓度在2011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8.26 mg/L;章水TP质量浓度在2007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0.18 mg/L,整个赣江丰水期-枯水期的TP质量浓度在0.02~0.18 mg/L范围内浮动,变化幅度较小;章水NH3-N浓度在2008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1.86 mg/L,而在2017—2019年NH3-N的浓度基本处于0.5 mg/L以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万安水库和峡江水库对总氮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26%、17.44%,枯水期分别为21.36%、16.60%;对总磷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78%、19.05%,枯水期分别为33....  相似文献   

9.
两级SBR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级SBR1工艺对小城镇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先通过SBR1反应器对污水起到平衡,均化作用。再通过SBR2反应器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使出水CODcr浓度为21-43mg/L。去除率达到85%-93%;出水NH3-N浓度为3.3-9.5mg/L,去除率达到65%-81%;出水TP浓度为0.32-0.63mg/L,去除率达到87%-95%。  相似文献   

10.
以浮萍、大薸、凤眼莲3种浮水植物为试材,分别在水力停留2 d、4 d、8 d、10 d、12 d和14 d测定污水中DO、COD、TP、NH_3-N含量。通过比较植物在不同浓度污水中的净化效果,确定其在最佳浓度污水中对各污染物处理的最佳停留时间。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适宜污水浓度均表现出较强净化效果。净化周期内,NH_3-N、TP去除率变化趋势与DO变化趋势一致,大薸、浮萍、凤眼莲在低浓度污水中对NH_3-N、TP去除率最好,NH3-N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8 d、12 d、14 d,TP去除的最佳停留时间均为10 d,中浓度污水适合COD去除,大薸、浮萍、凤眼莲对COD去除的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14 d、8 d、10 d。  相似文献   

11.
重氮偶联法作为测定亚硝酸盐氮的标准方法,因具有方法灵敏、选择性强、仪器较易获得等优点,被实验室广泛采用,但也存在测定上限较低,适用样品范围较窄等缺点。通过将显色剂中磷酸改为盐酸,把重氮试剂含量提高到国标法的3倍,明显提高亚硝酸盐氮的测定上限,即由原国标法上限的0.2 mg/L提高到0.6 mg/L,灵敏度与国标法接近,且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6组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60%,相对标准偏差为1.34%,加标回收率为96.5%~104.9%,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表水、养殖废水等水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强氧化剂的条件下,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由于多数水体易受有机物污染,通常将COD作为水体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又用于表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重铬酸钾法常为欧、美采用,而高锰酸钾法在日本广为应用。长期以来,人们  相似文献   

13.
选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比较蒸馏法中分别以硼酸和纯水为吸收液时氨氮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当氨氮质量浓度1.0 mg/L时,用纯水或硼酸作吸收液均可;当氨氮质量浓度1.0 mg/L时,应以纯水为吸收液。  相似文献   

14.
对浊度、氯离子及高浓度氨氮对国标法测定总氮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浊度会使地表水中总氮测定的结果偏低,采用消解后3 500 r/min离心可以基本消除该影响;氯离子质量浓度3 000 mg/L时,对220 nm处吸光度值出现正干扰;水体中氨氮浓度较高时,会出现总氮测定结果严重偏低的现象,采用趁热摇匀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高氨氮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法光谱测定印染废水中的氨氮,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证实,硫化物和尿素会对氨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硫化物干扰可用乙酸锌-乙酸钠固定液沉淀法去除,尿素干扰可以用稀释法去除,但仅适用于氨氮质量浓度0.10 mg/L且稀释后尿素质量浓度≤100 mg/L的水样;苯胺、浊度和色度对测定无干扰,可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解酸化+CASS工艺处理半夏泡制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NH3-N、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00~2200mg/L、60~80mg/L、500~800mg/L时,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NH3-N和SS总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7%、96.3%和95%以上,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限值。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以污水厂长序列运行数据为基础,反推脱氮实际影响因素,开展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年4月前后TN出水平均浓度降低58%;受季节和污水厂升级改造影响,温度由15℃升高至25℃,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由4300 mg/L增至8000 mg/L,活性污泥成分增加,脱氮效果提升;BOD 5/TN和pH值等变化相对稳定,温度、MLSS是影响该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因素;当反应温度为(25±5)℃,pH值为7.5±0.2,MLSS为4800 mg/L时,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硝酸盐氮去除率达91%。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内外锑标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工业废水锑排放标准的制订原则,并以太湖流域某湖泊水体为例,介绍了工业废水锑排放标准限值的制订流程。通过建立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区域水体允许纳污量,推算出在上游来水为极端最枯流量、枯水年平均流量、平水年平均流量情形下,研究区域内相关企业允许排放到水体中的锑质量浓度分别为19.10μg/L、28.47μg/L、48.92μg/L。考虑最不利情形,兼顾锑污染处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建议直排点源及印染废水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锑质量浓度标准限值为20μg/L。  相似文献   

19.
苯胺在不同酸度溶液中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紫外吸收光谱.以苯胺的酸溶液为参比液,以等浓度的苯胺水溶液为测定液,在280nm处测定苯胺含量.结果表明,当苯胺浓度为1~100mg/L时,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紫外差示分光光度法.该法不需分离可直接测定工业废水中苯胺含量,简便快速,回收率高于96.7%.  相似文献   

20.
污水处理厂氮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掌握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排放情况,在全国南方、北方分别选取3个省共11个城市122家污水处理厂,于2013年8—10月进行了专项监测。结果表明:75?4%的污水处理厂氨氮出水质量浓度小于2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达90?2%,但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5?5%,污水处理厂排水中仍存在较多非氨氮形态的氮污染进入环境。氨氮排放达标的污水处理厂中,有约20%的总氮排放未达标。65?5%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占总氮的比例低于10%,而84?4%的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高于50%。总氮是影响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