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安吉地区地质灾害的调查概况,对其成因类型,时空分布,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和防治对策作了探讨,这圣方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MODIS的渍害田和正常农田遥感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渍害田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广泛,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以四湖流域洪湖地区为实验区,基于渍害田的物理及生态特性来探讨渍害田遥感识别特性。利用2002~2011年MODIS产品,辅以土壤图、土地覆被数据,对比分析了正常农田及渍害田在反照率、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地表夜温、地表温差和表观热惯量的时相差异;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加以解释和验证。结果表明:一年中大部分时段,正常农田的反照率、EVI、地表温差都大于渍害田,而地表夜温、表观热惯量都低于渍害田;各指标的多年平均值也具有类似差别;渍害田的EVI在6、7月份比正常农田高, 可能是由于渍害田在雨、热、肥条件同时良好时比正常农田生长的更快。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准确识别渍害田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 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 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活力降低,其中至灌浆中期,渍水处理根系活力仅为对照的563%,6-BA+渍水处理根系活力较渍水处理提高66%,差异达显著水平。渍水处理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渍水前喷施6-BA,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较渍水处理比较均有所提高,其中生物产量较渍水处理提高77%,籽粒产量提高137%。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开花后渍水导致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等显著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减渍害效应,在渍害发生后促进籽粒产量形成,据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产量结果估算,渍水前喷施6-BA相当于每6667 m2可减少427 kg 产量损失,即约1/3以上的田块未发生渍害  相似文献   
4.
平原湖区潜育化水稻土改良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平原湖区农业持续发展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潜育化水稻土改良与利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总结。阐明了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潜育化水稻土分布、成因、类型、特性及障碍因素,并着重对采用耐潜(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组合)、开沟治渍、水稻垄作、优化施肥、水旱轮作等改良利用技术及其组装配套的综合改良利用技术体系的试验研究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对改良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嘉兴洪涝灾害频发,造成土壤渍害,由此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7.5万t/a,约占全市粮食总产的3%。低洼涝渍田和粘闭滞渍田是渍害土壤的主要类型,约占全市低产田总面积的80%,调查了渍害土壤的范围、分布,对其理化性质、土体发育特征以及渍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春季湿渍害灾损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季湿渍害对南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很大。选取能较好反映冬小麦湿渍害特征的降雨量、日照和作物需水量构建湿渍害气象判别指数,从春季湿渍害产量实际损失的角度,对受灾频率、因灾减产频率、产量损失风险强度进行分析,基于减产频率和产量灾损风险强度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依据风险值大小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沿江江南地区冬小麦春季湿渍害受灾频率最高,为风险高值区,约占全区台站27%;风险中值区范围较大,约占47%,分布在江淮东部、淮北大部、江汉平原以及鄂东南地区;低风险区约占全区16%,主要分布在湖北北部和淮北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四湖地区渍害稻田土壤有机质及其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调查和大田采样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渍害程度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与土壤主要农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活性有机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比土壤有机质与其对应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要大,比有机质更能反映出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2)从通径分析结果看出:碱解氮对活性有机质的直接效应要小于速效磷对活性有机质的直接效应,前者为27.3%,后者为46.1%。渍害土壤中与活性有机质关系最密切的土壤肥力指标是速效磷和碱解氮。(3)初步认为用有机质氧化稳定性(Kos值)比用有机质含量或活性有机质含量能够更好地作为渍害土壤判断渍害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嘉兴洪涝灾害频发,造成土壤渍害,由此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7.5万t/a,约占全市粮食总产的3%。低洼涝渍田和粘闭滞渍田是渍害土壤的主要类型,约占全市低产田总面积的80%。调查了渍害土壤的范围、分布,对其理化性质、土体发育特征以及渍害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权重湿润指数的作物湿渍害监测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效降水和潜在蒸散为指标构建权重湿润指数(WMI)作为湿渍害判定指标,结合WMI持续偏湿时间和累积强度,确定了湿渍害过程判别和等级划分方法,利用土壤湿度和作物产量资料从湿渍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特征、典型年和典型过程等方面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WMI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基于WMI和土壤相对湿度判定的湿渍害过程频次接近、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基于WMI指数识别出的典型春季湿渍害年对应的小麦、油菜作物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减产,基于WMI指数对典型湿渍害过程的监测与降水和土壤湿度的时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WMI指数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且所需率定参数少,可逐日滚动计算和大范围应用,适合作为日常业务监测和预警指标。 关键词: 湿渍害;权重湿润指数;土壤湿度;应用检验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渍害田热力学特性及其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渍害田的温度,热惯量等热力学特性,根据江汉平原的实测资料,给出了渍害田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热惯量的两种计算模型,探讨了渍害田光谱特性与卫星接收到的辐射量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用遥感方法研究渍害田的可能性,并指出了实现这种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