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644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89篇
综合类   1406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23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情况,基于对职业病危害影响最大的四个方面共13个指标建立了未确知测度分析模型(UM),并引用指数状态下的变权函数对常权重进行变权(VW),最后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等级,并以广东某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该模型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在指数变权中,当惩罚水平α为0. 5,否定水平β为0. 8时,得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所处的风险为Ⅳ级,表现良好,比常权状态下的结果更符合实际。该方法能为职业病防治的评价和决策等方面工作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理论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环境法理论也随之发生着变革。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环境法理论的变革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生态文明的法律观。承认自然界及其生物具有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期权理论在排污权初始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排污权交易是当前总量控制目标下最具潜力的环境政策,它兼有环境质量保障和成本效率优化的特点.在对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和初始分配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排污权初次分配中引入期权机制的尝试,并对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防灾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立德  徐旭初 《灾害学》1992,7(2):17-20
本文提出了防御灾害预案的五要素和逻辑结构,进而讨论了防灾预案的优化准则、制定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袁红兰 《环境教育》2006,(5):47-49,51
对绿色化学如何渗透于有机化学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手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论述了将绿色化学理念与方法渗透于有机化学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水资源价值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水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以利用水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测算了黄河水资源的理论价值,为制定黄河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源理论的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源理论(RBT)。探讨了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文章依据资源状况特征。将贫困县域分为资源丰富型和瓷源缺乏型两类.分别提出和分析了资源丰富型和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获取的不同路径。资源丰富型县域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开发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传统工艺产品等。来发展贫困县域的经济。同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发展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资源缺乏型贫困县域的经济竞争优势应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贫困县域的无形资产,以建立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和企业家为主,创建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的类生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旅游地视为一个特殊生命体和特殊的生态系统.旅游地与生物体存在非常类似的机理。具有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地生态系统、旅游地之间存在诸如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生态空间关系等明显的类生命特征。研究旅游地的类生命特征.为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旅游发展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切实可行性,为更好地解释和透视旅游发展问题实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与思路,生态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和解决旅游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丰富旅游学与生态学理论的同时,指导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是一种有效的再生资源更新能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其主要用于评估给定年,给定技术条件下生物圈的再生能力能否满足人类消费需求。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假设、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对国际组织发布的生态足迹报告以及生态足迹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并与现有的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