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均值法、断面比例法、均值-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断面比例法、均值-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点位比例法6种方法对2013年全国地表水七大流域水质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均值法和点位比例法差别在于多数流域出现水质类别变化,但变化方向并不一致;引入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后水质评价结果明显改善,但模糊综合评价在适用性和评价精度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等标分极标准的概念,进而利用等标分级标准和待评价水质样本各组分等标污染指数作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一组待评价水质样本对于各级等标分极标准的关联度,按关联度最大将待评价的水质样本归入相应的水质级别中,用该方法对新疆某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评价结果对比发现: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水质,既具有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完善之处,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状况,且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太阳山湿地设置11个采样点,监测水质及生物等17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层次分析法赋权下,经灰色关联法评价得南湖为亚健康,其余湖为不健康;经模糊综合评价法得4个湖为病态。在熵值法赋权下,经灰色关联法评价得南湖为很健康,其余湖为不健康;经模糊综合评价得西湖为不健康,南湖为很健康,其余湖为病态。结合两种评价方法的计算过程及研究区实际情况,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较灰色关联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嘉峪关市地面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选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水质级别并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且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嘉峪关地面水环境质量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从太湖流域国控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出发,利用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对各断面进行评价,系统分析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比较保守;②内梅罗指数法将"1"作为清洁与污染的分界点,指数偏小;③灰色关联分析法水质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较模糊综合评判法合理,结果也更接近于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④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结果重合度最高,且模糊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BP-ANN法的评价结果均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逼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以单因子指数法为基础,对劣Ⅴ类水进行细化,将恶臭对水质的不利影响考虑其中,其指数组成合理,且易于操作施行。  相似文献   

6.
灰色局势决策用于水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灰色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各污染因子对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将灰色局势决策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与水质距离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8年4月、7月和11月在清水河流域布设32个采样点,监测F-、TN、TP等6项水质指标,应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河水质状况作综合评价,并分析F-是否参与评价时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各月水质污染程度为7月>11月>4月;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水质污染程度为11月>7月>4月。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水体情况,清水河上游—下游水质逐渐变差。当F-参与评价时,清水河整体水质状况变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污染损失率法对地下水进行了质量评价,评价结果物理意义明确,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法结果与模糊综合学评判学,物元分析法和灰色理论模型法的评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除沿用的综合指数法和目前较流行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外,最近又出现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法.灰色聚类基于环境质量系统的灰色性,考虑了多项因子对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因而信息损失少,评价精度较高.为更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使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更加丰富、科学,本文试从灰色系统理论的另一个基本方法——灰色关联分析入手来探讨灰色系统理论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指数法、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西藏地区4个典型垃圾填埋场周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填埋场各评价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各填埋场临近地表水环境综合水质均呈现上游监测点优于下游监测点;综合水质现状为尚清洁—清洁;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为工布江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下游监测点水质为Ⅱ类,其他填埋场各监测点水质均为Ⅰ类。各填埋场临近地表水水质现状满足其水域功能区要求,受填埋场污染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满足我国水质评价与管理的需要,针对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指数法。采用该方法对湘江干流2009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在水质类别评价、水质定量评价、主要污染指标识别、劣Ⅴ类水体水质比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易掌握,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模糊关联分析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环境污染指数为基础,提出了综合集成方法--模糊关联分析法(FRA),并将其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之中.该方法融合了模糊综合评判法(FCE)和灰色关联法(GR)的优点,能够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信息,在亦此亦彼的现象中寻求差异,判断出在上一层次中亦此亦彼的信息,在下一层次可能是非此即彼.通过实例分析和与其它方法的比较,该方法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3.
几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别用T值分级法,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宽域灰色聚类法对湖南某地10个监测点的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比较,认为宽域灰色聚类法较好。  相似文献   

14.
环境质量评价中若干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探讨了目前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若干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灰关联分析方法及改进形式,物元分析方法及改进形式的共点与异点,指出要推求一种适合环境质量评价实际的方法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小秦岭金矿区的地质环境,选用目前应用广泛的物元评价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聚类评价法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对小秦岭金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质环境整体较好,局部地区已经严重恶化,同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该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6.
灰色局势物元分析进行河流优化布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灰色局势的级数法和物元分析对河流环境监测点进行优化,在同级水质基础上,选择最佳理想点和最次理想点作为优化点,优化方法简单、快捷。实例表明灰色局势物元分析法用于河流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选择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漕桥河2008年—2011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正确、全面地反映漕桥河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8.
用综合生物指数法评价水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单项生物指数评价水质的片面性不确定性,提出了用综合生物指数法评价水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综合各种生物指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能对某一水体水质作出明确的评价结论,且与用理化监测结果评价水质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灰色理论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灰色关联模型 ,运用污染贡献率确定权重系数。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 ,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还具有排序功能 ,实例表明该模型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模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在保留数据原始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数据维度,从而将影响地下水质的多因子简化为几个综合因子,但对地下水的综合水质状况无法直接表达;模糊综合评价法能直接给出水体综合水质情况结论,但评价因子多为人为选取,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以辽宁思山岭矿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影响各断面水质的关键因子,将其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法的地下水水质耦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体现分析因子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