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金属矿山选冶活动造成的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累积特征不同.为了解密云水库上游金矿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及污染状况,对区域内典型的金矿和铁矿矿区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2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种土壤中除As外的其它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铁矿矿区.相关性分析表明,金矿矿区土壤中Cu含量与Pb、Zn(p<0.01)及Cr、有机质(OM)含量(p<0.05)之间显著相关,pH值与Pb含量(p<0.01)及Hg含量(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金矿尾砂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铁矿尾砂,与矿区土壤污染状况一致.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金铁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均已十分严重,金矿矿区土壤污染程度高于铁矿,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Hg>Cd>Cr>Cu>Zn>Co>As;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Cd>Cr>Co>Cu>Zn>Hg>As.该研究数据可为同一区域内不同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有效监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钼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曲蛟  袁星  王莉莉  王楠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2):36-38,48
对葫芦岛钼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选择土壤样本8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土壤样品中Pb、As、Hg、Cr、Cd、Zn、Cu、Ni、Mo的含量,全面系统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重金属As、Cd和Hg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含量分别达154.13mg/kg,74.92mg/kg和3.06mg/kg。不同片区间存在明显差别,污染强度以矿山山沿污染最高,其次是运输区、选矿厂及矿区附近山地,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78.34、74.34、71.42、68.55。  相似文献   

3.
试验场重金属污染是广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选取吉林某试验场的静爆试验区、落弹区和生活保障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了112个表层土壤样品及两个土壤剖面中的重金属(As、 Cd、 Cr、 Cu、 Ni、 Pb和Zn)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源解析,采用多个污染指数评价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静爆试验区土壤中As、 Cd、 Cu、 Ni和Zn含量的平均值高于吉林省背景值,且Cu、 Zn、 As和Cd含量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落弹区土壤中As、 Cd和Ni含量的平均值超出背景值;生活保障区土壤中As和Cd含量的平均值高于背景值,并且Pb、 Cd、 Zn和Cr变异系数较强,表明其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试验区,土壤中As、 Cr、 Cu、 Ni和Zn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静爆试验区较落弹区受到试验活动影响更为强烈,土壤剖面表层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土壤剖面中重金属未发生明显垂向迁移.多元统计和APCS-MLR源解析分析表明,Zn、 Pb和Cd主要受到试验活动相关的污染源影响,Cr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自然源影响,As和Cu来源较为...  相似文献   

4.
某大型砷渣场地土壤As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庚  石瑛  田海金  李豪  张蕾  牛俊杰  郭观林  张朝 《环境科学》2018,39(12):5639-5646
为精确识别大型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并评价其生态风险,以我国某大型砷渣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场地土壤样品184个、周边农田土壤样品101个和砷渣样品14个,选择场地中特征污染物As,采用多元统计学、地统计学、地累积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等方法揭示研究区As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场地土壤、农田土壤及砷渣中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 333. 0、358. 1和17 316. 1 mg·kg~(-1),其污染程度均远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Ⅲ级标准.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及3维空间分布范围结果显示,As在各土壤剖面深度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场地表层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场地土壤样点中As含量明显高于周边农田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表明,各土层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均超过了100,场地土壤和周边农田土壤所有样点中等危害程度以上的样点累积比例分别达到58. 21%和61. 39%,表明该场地及周边农田土壤区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厂矿区土壤-植物系统中Sb、As的迁移转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广西大厂多金属矿区为例,选择了3个典型矿渣堆,对其中的土壤和植物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了土壤与植物样品中Sb、As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样品进行水溶态浸提实验.结果表明,矿山活动作为环境中Sb、As的一个重要来源,已经对矿区及其周边环境形成威胁.土壤pH值对Sb、As的活动性具有很大影响,pH值越高,土壤中Sb、As的活动性越高.相比之下,Sb比As的活动性更强.Sb、As在矿区土壤-植物体系的分布特征表明,蜈蚣草对Sb、As均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其吸收能力均表现为:根叶茎,但Sb从植物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的能力较As弱.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锑(Sb)和砷(As)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行为及其差异,采集湖南省典型地区水田土壤20个剖面共100个样品,对水田土壤中Sb和As的含量、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纵向迁移行为差异进行研究,为湖南省水田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防控以及进一步探寻Sb和As环境行为和来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水田土壤Sb和As含量分别为1.6...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Cd、A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对云南某典型喀斯特区域农田内70个表层土壤样品、4个土壤剖面和10个岩石样品中的Cd、As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区域内土壤中Cd含量变异范围为0. 05~3. 86 mg/kg,As含量变化范围为11. 9~301mg/kg;区域内深层土壤中Cd、As元素含量均高于筛选值;岩石中Cd元素含量为0. 13~1. 49 mg/kg,As元素含量为1. 4~319 mg/kg。综合分析,区域内土壤中Cd、As元素异常的原因主要是高背景地质来源或风化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二个主要工业区汞污染及其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了调查北京市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选择二个主要工业区石景山区和朝阳区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26个,剖面样品4个,对照土壤样品4个,并且在冬季采集降雪样品和枯叶样品,分析汞含量.结果表明,燃煤烟尘排放的汞是北京市汞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和化工厂泄漏可使局部汞含量增高,表层土壤中汞含量为007—275mg/kg.土壤剖面中的汞含量在0—100cm土层中均较高,其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正相关.降雪中汞在07—37mg/L之间,明显高于背景值,其中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枯叶中汞主要是从土壤吸收,并且有可能被雨水淋溶出来.  相似文献   

9.
西江流域土壤砷含量空间变异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集表层土壤2 585个,采用地统计分析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As含量空间变异规律与污染分布.结果表明:西江流域表层土壤As含量为23.82 mg·kg~(-1),高于广西土壤背景值及西江流域自然土壤As含量值,上游(刁江、环江流域)As含量(30.22 mg·kg~(-1))显著高于流域其他区域.土壤As含量:矿区土壤旱地土壤自然土壤水田土壤,矿区土壤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As含量高值聚类区集中于刁江流域中上游及大环江流域中下游,南丹北部远离矿区的六寨镇及大、小环江流域上游形成明显的低值聚类区.流域土壤As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以结构性变异为主,上游As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流域特征明显,高As含量区沿刁江流域自然分布,流域中下游土壤As含量基本处于0.44~40 mg·kg~(-1)之间;流域土壤样本As总体介于无污染-轻度污染之间,污染在金城江区及南丹县的分布较为突出,这与当地频繁的矿业活动关系密切,建议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雨季尾矿库安全排查力度,以保障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微量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土壤各剖面层中Au及Au的伴生元素As、Hg、Cu、Pb明显高于背景对照区和中国土壤背景值;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受所处土壤环境影响,同时表现出每种植物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对金矿环境的耐性机制;运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