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罐采样-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分析方法。用罐采集环境空气样品至微负压状态,经除烃空气加压后,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并对氮气空白、除烃空气、样品保存期限、不同压力进样、不同正压压力进样、不同湿度、不同种类物质对总烃的贡献等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非甲烷总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04μmol/mo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低、中、高浓度水平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低、中、高浓度的质控样品相对误差均小于2.0%。利用该方法对环境空气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该法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质控的要求,适用于环境空气和污染源无组织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标准气体在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中广泛用于氮氧化物分析仪的校准,标准气体的质量对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量结果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建立了一套精确测量低浓度二氧化氮方法,并对一氧化氮标准气体产品中二氧化氮杂质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有少部分样品中存在较高浓度的二氧化氮杂质.进一步讨论了可能导致一氧化...  相似文献   

3.
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要保证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就必须加强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程序化,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要着重从实验室准备、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的审核报出及监测人员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罐采样-正压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分析方法。用正压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品至罐中呈正压状态,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并对氮气空白、除烃空气、不同湿度、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罐压及精确控制进样压力等因素进行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2O、CO2、CH4、SF6和CO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7 nmol/mol、1.5μmol/mol、0.1μmol/mol、9 pmol/mol、0.2μmol/mo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低、中、高浓度水平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利用该法对环境空气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与该站点现有的高精度在线监测仪器同时测定结果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较好,该方法适用于城市环境空气和无组织废气中温室气体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数采平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中心站数据平台,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子站数据平台,以及省控中心统一子站数采软、硬件平台方案进行了比较,指出为实现对全省各子站数据的有效质量管理,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平台的集成必须实现从子站直接采集原始分析数据,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气监测子站广域网连接,应由目前的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子站数据的平台向省控制中心统一子站数采软、硬件平台过渡。  相似文献   

6.
从ESC省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系统的各测子站采集原始数据,经FoxPro语言编写的程序设计,计算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周报”报需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安阳市环境空气中TSP、PM10 污染水平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3个功能区2002年4月—12月环境空气中TSP、PM10的监测结果,了解了不同月份和不同功能区TSP、PM10的污染水平及相关性,TSP与PM10比值分析结果表明,TSP、PM10质量浓度差别不大,存在相关性。通过分析安阳市环境空气中TSP月变化趋势,得出PM10和TSP的污染状况相近,都是春季最重,冬、秋季次之,夏季最轻。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现状,污染特征及成因。并利用“九五”期间监测结果对环境空气质量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2001~2002年平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平凉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现状,结果表明TSP是平凉市环境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仪比对氨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比对方法分别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仪检测模拟环境空气中的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相对准确度计算以及显著性比较。这两种方法呈线性相关,无显著性差异,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气相和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采样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邻苯二甲酸酯的性质及其在环境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样品采集技术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侧重介绍了样品的采集、净化、采样效率和采样与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连续3年对杭州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PCDD/Fs)采样分析结果得知,杭州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毒性当量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13~0.55 pg TEQ/m3,均值为0.34 pg TEQ/m3。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浓度季节变化不显著,夏季略低于冬季;城区范围内不同功能区之间二英浓度差别不显著;连续3年监测结果未显现二英年度变化趋势。沙尘暴天气环境空气中二英浓度显著增高,日常天气和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天气环境空气中二英形态分布存在明显区别,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八氯代二苯并-对-二英(OCDD)占总质量浓度比例显著提高。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24个监测结果聚类分析发现,杭州城区环境空气中二英的同类物分布具有明显的“源”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化学发光臭氧(O3)检测方法,将氮氧化物分析仪(Thermo Model 42i-TL)改装为O3分析仪,测试其性能,并与紫外光度法O3分析仪(Thermo Model 49i)同时应用于外场观测,开展比对测试试验。结果显示:该改装仪器的测量性能优于Thermo Model 49i,其零点噪声为0.10×10-9(体积分数,下同),最低检出限为0.20×10-9,量程噪声为0.42×10-9,示值误差为0.1%满量程(F.S.)。在比对试验过程中,化学发光法O3分析仪运行稳定,测量结果与商品化的Thermo Model 49i所测定的O3浓度数值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R2=0.998)。化学发光法O3分析仪相较于Thermo Model 49i具有更低的噪声,其日间(09:00—17:00)O3浓度示值显著低于Thermo Model 49i,且...  相似文献   

14.
以北仑区环境保护监测站使用过的用于环境空气中VOCs监测的在线分析仪为探讨依据,对几种设备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南京市某典型企业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开展比对监测,将在线监测结果和便携式仪器监测、手工监测结果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监测系统线性误差与量程漂移可以满足现阶段管理要求,实际样品比对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采样分析仪器,监测结果差距较大,便携式分析仪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为3. 72%),手工监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为48. 3%)。建议加强污染源废气手工监测的质控管理,强化在线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推进污染源非甲烷总烃CEMS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硝酸盐是海洋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目前在海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中搭载的硝酸盐在线分析仪的种类较多,采用的测量原理也不尽相同.选取了 3种采用不同测量方法的代表性硝酸盐分析仪[氯化钒还原比色法硝酸盐分析仪、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还原比色法(DTPA)硝酸盐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盐分析仪],结合各自的测量原理、化学试剂特性等,就...  相似文献   

17.
可以把晴朗天气午后二至四点钟的室外空气作为CO分析仪的零气.使用这种零气是有条件的,缺一不可.比如:时间条件(午后、2至4点)、地点条件(室外),气象条件(晴天).而最大的特点是空气中含有CO气,并且空气中所含CO气是个变值,因此绝对不能用这种零气(空气)去校准微量CO分析仪或低量称CO分析仪的零点.而对于大量称CO分析仪或使用在CO含量较高的场所的CO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应用固相萑取富集环境空气中痕量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采集环境空气中痕量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的特点,固体吸附剂预处理,装填吸附管,漏点容量,安全采样体积及解吸。  相似文献   

19.
应用固相萃取富集环境空气中痕量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祥细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采集环境空气中痕量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的特点,固体吸附剂预处理,装填吸附管,漏点容量,安全采样体积及解吸。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氮氧化物检测时分析方法及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以氮氧化物分析仪(化学发光原理)检测氮氧化物(NO_x)为例,分别对是否校准、定值标准的选择及不同工作模式3种情况下氮氧化物浓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用另外一种不同工作原理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法进行结果确认。结果表明:氮氧化物分析仪以自动模式进行工作时,不进行校准很可能得到完全错误的分析结果;浓度合适的标准物质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