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平 《四川环境》1997,16(1):14-17
本文综合叙述了1996年度国内关于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的研究,消化工艺的研究,以及厌氧消化应用于各种废物处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生化单基质的厌氧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发酵细菌最主要的利用基质是淀粉、纤维素、脂肪和蛋白质等。本试验分别选取米饭、黄豆、芹菜和肥肉为上述四种基质的代表物质,通过对各物质进行的厌氧消化试验,探讨了它们的厌氧消化性能。结果表明。米饭在发酵初期降解速率最快,酸化也最明显。同时将消化初始阶段的pH控制在6.5时能使消化进入产甲烷阶段,没控制的只能停留在水解产酸阶段。将黄豆厌氧消化初期的pH控制在6.5并不能使消化顺利进行。将芹菜厌氧消化的初始pH值控制在6.5时可以加快它的降解速率。肥肉的厌氧消化也只有在对其消化进程控制pH值时才能顺利被降解。同时肥肉在厌氧消化进程中表现出了高产甲烷性能,产甲烷阶段累积产气量达13758mL,占总产气量的93.59%.  相似文献   

3.
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厌氧/混合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四川环境》2011,30(2):93-96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处理处置中的应用,对两种废物单独厌氧消化和混合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以及工艺参数对混合厌氧消化的影响,并对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的混合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餐厨垃圾的特点,针对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酸化抑制,梳理了目前常用的缓冲溶液添加、多元物料混合厌氧消化和两相厌氧消化等酸化调控技术,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预处理、添加生物炭、驯化培养耐酸型产甲烷菌等酸化调控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未来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方向,以期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王海怀  朱睿 《四川环境》2013,32(1):12-15
提高污泥的脱水性是降低污泥处理难度的必要前提.本文以传统厌氧消化工艺为参照,研究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对化学一级强化污泥脱水挂的影响,以及PAM投加量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浓缩污泥相比,传统厌氧消化后污泥脱水性下降了11.8%,而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中污泥没有变化;随着PAM投加量的增加,污泥的脱水性能显著提高;当PAM梗加量为2.0 mg/g DS时,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中污泥的脱水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而当PAM投加量为2.5 mg/g DS时,厌氧消化工艺中污泥的脱水性能才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污泥高固体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低浓度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高固体污泥厌氧消化可以直接利用污水处理厂排放的脱水污泥,具有设施体积小、单位容积产气率较高和水耗及能耗较低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污泥高固体消化的研究进展,从污泥高固体厌氧消化的基本特征出发,总结了污泥高固体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和对反应器的要求;同时对污泥高固体消化存在的搅拌不匀、传质传热困难、有机质降解率偏低、搅拌系统不成熟等问题作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纺织工业废水具有高浓度、高色度、高碱度、低BOD/COD比值的水质特性。近几年来对该污水采用了厌氧消化工艺,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对该污水处理系统工程中的厌氧消化技术进行小结和评价,从而确定了厌氧消化技术在纺织工业行业污水处理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了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的情况;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侧重点,对该技术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提出了国内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研究重点,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批处理厌氧消化工艺是厌氧处理技术的一种,其通过序批式进料、连续式操作的设计,可简化物料的预处理工序和厌氧发酵过程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投资成本及运营费用的目的,使其相对其他固废厌氧处理技术形成优势。调整厌氧渗滤液回收循环方式及批处理反应器的数量,可形成一系列改进后的批处理工艺,包括序批式和阶段式的批处理系统。有机市政固废经厌氧消化后,不仅可以减量化及稳定化,而且还可以获取能源及回收有用物质。文章对目前国外主要的有机固废批处理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国内的固废特征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开展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实验,对一系列影响污泥厌氧消化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污泥C/N值较低,单独消化非常困难,有机物分解率比较低,分解速度慢,气体发生量少。在35℃时,污泥投配率为7.5%~10%,基质的去除率可达到35.54%。37.62%,去除单位基质的产甲烷量为O.265~O.274m^3/kgCOD。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厌氧消化工艺的比较优势,结合现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和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畜粪污染处理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对于粪便固体物的处理主要采用焚烧法、干燥法和堆肥法等,在粪便污水处理方面主要采用厌氧消化法,它将治污、产气和综合利用相结合,使废物资源化,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固体厌氧消化原料流变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消化原料的流变特性是厌氧消化工艺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本文从研究对象、实验操作、研究内容和结果、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固体厌氧消化原料,特别是污泥的流变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研究表明,污泥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属于非牛顿流体的范畴,其流变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污泥的总悬浮固体(TSS)(或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和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大部分研究采用层流剪切实验对物料的流变特性进行表征,研究对象范围有待于扩大。尚需针对流体本构方程的改进,共消化对于原料流变特性的影响,混合液固、液相指标与流变参数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利用流变参数作为工艺控制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并解决工程放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先将剩余污泥进行低温热水解预处理,其后测定生物化学甲烷势(BMP)来研究热水解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厂剩余污泥经低温热水解处理可使污泥固体溶解和水解,从而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最适宜的热水解条件为70℃,24 h,此时剩余污泥TCOD去除率由18%提高到30%,热水解处理后沼气产量提高63%。  相似文献   

15.
厌氧共消化是一种绿色、实用的回收废弃物中能源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厌氧共消化技术的原理,并介绍了美国佐治亚州F. Wayne Hil水资源处理中心采用油脂废弃物(FOG)和含糖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泥进行连续流厌氧共消化的实际应用案例。结果表明,厌氧共消化可显著提高甲烷产量达2倍以上,甲烷产量随着高浓度有机废弃物负荷率及厌氧消化反应器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COD和VS降解率可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探讨污水处理系统脱氮和污泥消化中的减排潜力,即开发污泥碳源和能源。本文所列举的德国工程实例说明污泥裂解技术可以大幅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的碳排放特性,并且通过污泥厌氧消化实现能源自给。  相似文献   

17.
中外沼气发展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甲烷菌是一种古细菌(Archebacteria),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的产甲烷现象早在远古便有。而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发现、认识以及研究开发并利用厌氧消化产生沼气的历史还是近两千年内的事情。本文通过大量史料、史实,从化学、生物、地质和比较历史学的角度,论证了西汉四川“火井”浅层生物生成气与沼气在形成机理上的相同性,从而提出了中国是世事上最早发现并利用沼气的国家(年代可追朔到公元前一世纪)的新观点,这一研究结果比以往中国沼气史的计算方法提早了约2000年。本文还用详尽的文字论述了中外沼气的发现、沼气实验,厌氧消化工艺研究及人工制取沼气技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周红艳  张文阳  李娜 《四川环境》2012,31(3):111-115
在中温且控制pH值条件下,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混合厌氧消化试验。基于多元回归原理和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其建立产气量预测模型。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两个阶段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79.05%。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两种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B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相似文献   

19.
潘用华 《四川环境》1998,17(4):11-12,16
造纸黑液是最严重的水污染物之一,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理黑液的方法,球溪河糖厂经过多年探索,试验,工业化治理运行,认为厌氧消化是治理中小型,亚铵法纸厂制浆黑液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碱解处理对剩余污泥融胞效果及厌氧消化产气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碱解处理的pH值对剩余污泥的融胞效果及厌氧消化产气效果的影响.通过观测碱处理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以及溶解性蛋白质,发现两者变化规律相似,其融胞效果随pH值的升高,即碱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随着pH值的升高,VS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当pH为11时,48h VS去除率可达将近22%.碱解处理后污泥的后续厌氧消化的特性可得到明显改善.碱解处理调节pH值分别为pH9、pH10、pH11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30d总甲烷产量与未经碱解处理的污泥相比较,总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8%、23%、41%.其中经碱解处理至pH值为11的污泥的COD去除率为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