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2002~2007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的SO2、COD和氨氮排放量,然后利用LMDI方法将影响上述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显示:2002~2007年我国出口对国内SO2、COD和氨氮排放量的贡献都在20%以上,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于出口贸易中隐含SO2、COD和氨氮排放量增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则随行业和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分析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污染排放量较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出口总量增速快.因此,本文对我国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包括实施绿色贸易政策、绿化海关进出口产品目录、鼓励生态标志产品出口及采取进口替代政策.  相似文献   

2.
绿色贸易转型政策框架及“十二五”重点政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绿色贸易转型政策框架,是指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同时缓解贸易资源环境代价和改善环境质量的贸易手段和措施构成的政策集合体系。本文基于环境保护部环境与贸易专家组(以下称专家组)多年研究探索基础上,依据贸易政策理论,构建促进绿色贸易转型的政策框架,梳理出主要绿色贸易手段的政策矩阵,并顺应"十二五"贸易政策取向和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提出相应的重点政策建议:一是绿化海关进出口产品目录,进行产品环境分类管理;二是制定实行以征收出口环节的环境关税为主导的绿色贸易政策;三是对生态标志产品实施出口退税差别税率政策;四是推行鼓励进口替代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五是及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防范外商直接投资西部转移的环境风险;六是制定企业境外投资国别指导目录,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延伸至境外投资项目;七是健全进口废物贸易政策,有效防范废物贸易环境风险;八是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促进绿色贸易转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资源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资源对于揭示农产品贸易隐含的资源流动及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量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定量核算我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土地资源量变化,可以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合理性,为相关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重点探讨了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虚拟土地资源量的核算方法,分别从生产者角度和消费者角度对1986—2009年我国农作物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资源量进行了核算。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产品隐含的虚拟土地资源量由1986年的净出口442.6×104 hm2,转变为2009年的净进口2 889.0×104 hm2,假设进口农产品在本国生产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所需的虚拟土地资源量为3 817.5×104 hm2。从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结构和空间分布来看,我国虚拟土地资源净进口主要作物类别由谷物转变为油料作物,主要进口来源国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转变为美国、巴西、阿根廷。  相似文献   

4.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价值量取得巨大顺差,但其背后却孕育着巨大的资源环境逆差。本文通过建立贸易的环境核算方法,运用我国"能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及CGE模型分析了2002、2005、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进出口产品虚拟污染物进行定量核算,衡量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入世十年来,我国净出口产品虚拟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净出口产品虚拟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超过30%;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在未来20年仍将处于巨大的贸易环境逆差之中。  相似文献   

5.
环境财税政策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和制定的财税政策,发挥财税政策调控职能,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财税政策体系,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调控方案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森  蒋洪强  常杪  刘洁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6):1866-1874
为解决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消耗与水污染物排放联合调控过程中系统复杂特征难以刻画和系统状态变化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从流域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即农业、工业、畜禽养殖业及生活(城镇和农村)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其水资源消耗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联合控制的特征和机理过程.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控制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设计的4种情景方案的模拟对比,充分说明实施开源、节流、治污、减排的综合措施,才是松花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水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策略.同时结果也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联合调控动态模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对于解决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优化管理、水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制定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质协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分析了如何设计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并讨论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基于斯坦伯格博弈框架下的分析结果表明,若考虑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与环境损害函数是线性的,则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是具有时间一致性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是由于该政策在设计时,其补偿标准要么仅与环境损害成本有关,或直接与流域内各区域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有关.在这两种情况下,流域内各区域在执行该政策的时候,没有相应的战略去刺激流域内各区域刻意改变其自身的污染物削减费用函数,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随后,利用该方法针对COD指标,模拟了2008年河南省贾鲁河流域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结果发现,当生态补偿标准设置在2714.13元.t-1时,能够实现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该流域COD排放总量达到了流域COD年允许排放总量的要求;且相比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前,强制要求流域内各区域单独削减COD达到断面年允许排放量的情况,各区域的COD削减费用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主要农业产品水足迹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影响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婷婷  黄凯  金竹静  魏婧  张月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1):3719-3729
科学合理的评估农业产品水资源消耗及其环境影响对保护区域农业生产安全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滇池流域为例,耦合水足迹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流域内2005—2011年主要农业产品水足迹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滇池流域主要农作物和动物产品年平均水足迹分别为4.88×108m3·a-1和8.97×108m3·a-1,动物产品总水资源消耗大于农作物产品.动物产品水足迹的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质量总环境影响高于农作物,但资源消耗总环境影响要低于农作物,各区县产品水足迹环境影响值最大的为猪肉、水稻和玉米.各区县主要产品水足迹及其环境影响空间差异显著,嵩明县和晋宁县的产品水足迹环境影响最高,城区则较低.本文最后提出:评价一种产品对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影响时,不仅要考虑产品耗水量也应考虑产品对水资源产生的潜在环境影响大小,应从水资源管理和生命周期角度综合考虑.水资源量少的地区,应侧重选择水资源消耗量小的产品,水量充沛地区则应选择对人类和生态产生影响小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工业行业始终是我国资源节约利用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本文利用强度指标和绿色贡献指标,结合箱线图等方法对我国工业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到2006年我国工业行业的水资源消耗强度和COD排放强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6年水耗和COD排放的行业分配差异仍然存在;造纸及纸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个行业的绿色贡献值均小于1,属于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10.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日前表示,新时期我国工业领域将采取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落实清洁生产方案、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生态设计、完善政策支撑等五项具体措施.推行少消耗、少排放、高产出的先进清洁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硝酸异辛酯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掺入杂质,由于其自身的热不稳定性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为研究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稳定性的影响,向硝酸异辛酯中加入一定量(少量)杂质,利用微量量热仪测量不同条件下硝酸异辛酯的热流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杂质加入前后,硝酸异辛酯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高放热温度均变化不大,其热稳定性并未出现降低的情况,少量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的热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微/纳米塑料(Micro/nano-plastic, MPs/NPs)和红霉素(ERM)是水环境中检出浓度较高新污染物,二者共存产生复合生态毒理风险.以大型溞为模式生物,研究不同老化程度的纳米聚苯乙烯塑料(PS)和ERM单独与联合暴露对浮游动物生长、繁殖、游泳等生态行为及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S和ERM能够显著影响大型溞生长、呼吸、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理行为,上调大型溞发育繁殖相关基因表达,下调抗氧化防御系统及解毒相关基因的表达.PS存在能够降低ERM对大型溞生殖、抗氧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毒性影响,增强大型溞生长发育毒性,且PS老化程度越高对ERM生物毒性的影响效果越显著.本研究为评估抗生素和纳米塑料共存污染对水生生物种群稳定和生态系统安全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煤灰渣对垃圾堆肥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煤灰渣的含量对垃圾堆肥过程的温度有明显影响,建议垃圾堆肥原料中煤灰渣的参考量为40-60%。  相似文献   

14.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湖泊浮游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北方某地空难对某湖泊浮游动物的种类、群落结构、优势种和个体密度及其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浮游动物的水质生物学评价显示:①该湖泊有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优势种为累枝虫;轮虫7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枝角类4种,优势种为直额裸腹;桡足类4种,优势种为直刺北镖水蚤;浮游动物优势种多为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指示种类和富营养化指示种类. ②浮游动物个体密度(4 770 L-1)较小且分布不均匀,空难事故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的种类数和个体密度均为最低值,桡足类在其中4个样点没有出现. ③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略高于1,结合浮游动物个体密度、群落结构、优势门类和种类,可以认为该湖泊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这一结果与该湖泊水质理化评价结果(1.030 5)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正交试验确定的相对最佳操作条件的基础上,对MSBR除磷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选定的因素中,进水COD/P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系统除磷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OD/P> MLSS > R >COD/N;工艺要求COD/P>100,但是过高的COD/P也会导致PAOs(聚磷菌)与GAOs(聚糖菌)竞争对有机底物的竞争,致使TP去除率下降;随进水COD/N增加,出水TP浓度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在COD/N>7时系统除磷效果较好;出水TP随R的增大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R为0.5时系统除磷效果最好;进水COD浓度越高除磷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17.
兰洋  王凯  邓艳  雷藐  马骏  赵仕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549-2554
为获得通过电化学的氧还原反应(ORR)高效原位生成双氧水(H2O2)的新型碳材料,基于一类天然生物质-皮胶原纤维为基础材料制备出多孔碳纤维材料(PCFs-x).利用皮胶原纤维分子中的-COOH、-NH2等官能团与铁盐之间的较强的络合作用来吸附铁离子,碳化后经酸浸获得PCFs-x材料.XRD、SEM、BET等手段对不同浓度硝酸浸取后所获得的PCFs-x进行系统的结构表征,测试其电子转移数,考察了其氧还原反应活性及电化学还原氧气产H2O2的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纤维经过上述制备流程后可获得有序结构的PCFs-x,其中浓度为1mol/L时获得的材料具有最好的产H2O2效果和电流效率,氧还原反应2.5h后H2O2累积浓度达到148.81mg/L,电流效率72.33%.实验结果为基于胶原纤维制备新型高效的原位电化学产双氧水的碳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伏立康唑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伏立康唑废水处理工艺:焚烧处理方法、物化+生化处理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处理等。经过应用及其处理效果分析比较,确定了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方案,即采用“预处理(催化氧化、电解)+厌氧+好氧+过滤”的多种方法综合处理工艺,可使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敌敌畏在2种土壤(东胜土壤和杭锦2#土)中的吸附特性,观察了土壤的性质如w(有机质),w(粘粒),CEC,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线性等温式描述,分配常数Kd分别为0.119 0和0.369 3 mL/g;敌敌畏在杭锦2#土中的吸附量比较大,在东胜土壤中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土壤性质与分配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是pH和离子强度,随着pH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20.
薛攀  张刚  周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13-116
对某染织厂原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气浮/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改造工艺,增加一套气浮一体化处理设备,并将初沉池改为水解酸化池,平流沉淀池改成斜管沉淀池。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系统对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90.7%、87.5%,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