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与环境是融合的统一体。即使处于金融危机时期,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复苏,而应采取拉动内需、寻找市场、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积极有效措施来化解当前的危机。同时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化危机为良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时进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立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民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已有生产能力的绿化和升级以及居民消费为中国经济的三大新增长点。 清华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过去近20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点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二是出口。如今这两大经济增长点都在逐步褪色。那么,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里?李稻葵认为,民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已有生产能力的绿化和升级以及居民消费为中国经济的三大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语丝拾粹     
如果客户都倒下了,同样见不到下一个春天的太阳! 马云预言:“未来几年全球经济有可能会进入困难时期,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结构与经济重心的地域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的地域中心在不断迁移中。美国在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南方有众多良港,优异的环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城市分布重心可能提前南移。这一点值得引起规划部门和计划部门注意。 自然资源的地域结构是经济重心迁移的原因之一。自然虽是社会发展的外因,但在童要性上与内因是一样的,是不可缺少的,在特定场合,可以成为迁移的决定性原因。三  相似文献   

5.
旅游经济是软性经济,是一种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作为资源,通过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旅游事业的物质基础.一、自然风景区的基本特征1.该地区要有一定的山、水、土壤、植被条件;要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联系;位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心或位于当地交通工具能够相适应的地区.2.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文化积累和文化认同.因为风景区的建设(包括布局),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指导下完成的.3.有一定的文物和古迹文物和古迹是各个社会时期文化特征的实体、遗物,它的形成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自然风景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文物和古迹是风景区中文化因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社会经济活动对风景、文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我国钼冶炼行业的生产现状,通过对三氧化钼的焙烧、钼铁冶炼主要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重点阐述二氧化硫、烟尘和铼回收利用后的经济效益,说明环保治理可成为钼冶炼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钼冶炼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政策发展中,环境经济政策是环保工作的增长点,其中有很多信息都需要向公众公开。环境信息公开不仅仅是向社会和老百姓公开,还应该包括环保部门之间或者环保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5,(8)
<正>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2007年被评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2014年1月,布宜诺斯艾利斯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地下垃圾箱,这种垃圾箱只有一个很小的垃圾收纳口露出地面,却有一个容量约3立方米的"大肚子"藏身地下。这种垃圾箱不怕风吹雨打,防止蚊蝇滋生,更可以避免臭气外泄,实在是市容环保、安全卫生的创意发明。那它是怎么产生的呢?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人口密度不断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天津市规划建设了多处"可再生综合能源站",多数采用了以地热能为主的综合能源形式,本文通过对工程数据的分析与计算,阐述地热能能源站节能减排且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在现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之下,地热能能源站有望成为带动能源领域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球资源,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近岸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锐减以及海洋垃圾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1.
金牛欢歌庆硕果,银虎献瑞绘宏图。 回眸牛年,一路拼搏、一路高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居然没能将中国经济压垮,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500亿元,增幅达16.5%,位居全国前列;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0亿元.增长23.5%,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三年的灾后重建,汶川地震灾区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然而在国家大规模重建资金及社会无偿捐赠的拉动效应基本结束的后重建时期,汶川地震灾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资金来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时期融资和后重建时期融资进行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后重建时期汶川地震灾区满足融资需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气候异常变化,各种自然灾害肆虐。哥本哈根会议上各个国家所争议的主题是,各国在碳排放方面关系到各国乃至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的轨迹。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掌握低碳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国家将会有无限商机。然而,对于碳排放严重的企业单纯依靠环境行政管理手段已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使用环境经济手段,运用经济学杠杆,即利用信贷,通过对企业融资控制的经济手段来迫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自愿减少污染,自主调整产业结构而不是事后再对污染进行治理。和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绿色信贷具有节省行政成本、优化资金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公众参与水平等多项优点。  相似文献   

14.
辽宁海洋经济持续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正在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分析了辽宁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探讨了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快广西工业化发展,是实现广西区党委 “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广西环保产业不但可以培育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广西财税加巨额收入,同时为广西搞好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起到积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作为强国、富民安邦的大事,并要求全国上下抓紧抓好。环保产业是支撑环境保护工作的硬件,是环境保护不可缺…  相似文献   

16.
钟坚 《环境保护》2007,(7B):66-67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非不可兼得。自21世纪以来,淳安千岛湖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淳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经济增长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缘何要走循环经济路 (一)农业实施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转型的必然抉择.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自然经济、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三种经济模式,与之相应的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线性经济在历史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也暴露了其局限性,主要是只求速度而不顾环境,结果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因此,人们已经觉醒,开始摒弃这种旧的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转换.与此对应的,人类的文明也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当前正处在这种经济和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环保产业是一个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同时又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文明程度。在中国,环保产业虽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很多方面还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忽略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发展经济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必须依托环保产业作后盾。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它的兴衰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保产业既是开路先锋,又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人们精心地培育才能得以实现。笔者认为,把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9.
荒政是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明王朝的基本国策。明代洪武永乐时期是明朝荒政的初步形成和完善时期,对整个明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这一时期的荒政措施中归纳出三个重要方面:一、防灾减灾措施;二、救灾赈济政策;三、灾后抚恤安民政策。这些荒政措施的实施,使明王朝从元末明初的经济凋敝、社会混乱的局面中走出来,为"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发展红色旅游还须绿色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茂 《环境》2005,(5):71-71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眼下,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成为旅游经济强劲的增长点。2月22日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未来6年,国家将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