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兼性厌氧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中分离、纯化并筛选出1株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进行代谢的兼性厌氧苯胺降解菌株AN29.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AN29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其特性为:降解苯胺的最适温度为37℃,降解苯胺合适的起始pH值为6.5~8.0,可以利用苯胺的最高浓度为4 000mg/L,合适起始浓度为500~2 000mg/L.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催化氧化-A/O工艺-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以高浓度有机胺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抑制性物质,提高废水的B/C;A/O工艺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总氮,但出水氨氮有所升高;末端采用生物滤池处理该废水,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和COD。当进水ρ(COD)为3 000~4 000 mg/L、ρ(NH3-N)为15~60 mg/L、ρ(TN)为350~450 mg/L时,出水水质可达当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ρ(COD)≤300 mg/L、ρ(NH3-N)≤35mg/L,表明该工艺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从制药厂周边土壤分离获得一株哌嗪高效降解菌株PIPA-6,其能在以哌嗪为唯一能量来源的无机培养基中生长,30h对100mg/L的哌嗪降解率达100%.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为嗜烟碱类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菌株PIPA-6具有广泛的温度(10~40℃)和pH(5~10)适应范围、优良的钠盐耐受性(50g/L)和极强的哌嗪抗性(300mg/L),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8.体系中额外添加有机碳能提高菌株的降解效率.降解效应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IPA-6能在50L模拟罐中稳定发挥降解作用,制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哌嗪降解率在30d达98%.宏基因组测序证实该菌株能在水体中稳定定殖,改变了污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中所获菌株充实了哌嗪降解菌种资源库,实验结果为菌株的实际开发应用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程彬彬  林波 《环境工程》2008,26(6):17-19
从印染污水排放口污泥中筛选出3株具有高絮凝率和降解能力的菌株,将3株菌株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菌群JFFH-124。实验表明:复合菌群JFFH-124的絮凝能力和降解COD能力都比单菌株强。经过JFFH-124的絮凝和降解处理,印染废水的色度从150降低到23,脱色率达84.5%;COD从530 mg/L降低到96 mg/L,去除率达81.9%。  相似文献   

5.
采用NaOH改性活性炭纤维(ACF)活化过硫酸盐(PMS)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降解吡啶.考察了NaOH-ACF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去除效果及吡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ACF/PMS体系可以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并完全降解吡啶.材料表征结果表明,NaOH-ACF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吸附和催化性能良好.NaOH-ACF投加量为2.0g/L、PMS浓度为6.0mmol/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25℃,反应120min,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85.7%和93.8%,吡啶初始浓度为10mg/L,降解率为100%.发光细菌毒性实验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NaOH-ACF/PM体系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可以有效脱毒.自由基鉴定实验证实,NaOH-ACF/PMS体系中同时存在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显示,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的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在体系中完全矿化或者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吡啶通过羟基化和去...  相似文献   

6.
从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苯酚的中度嗜盐菌,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Virgibacillu sp.PDBF2(Gen Bank序列号为KM658979)。该菌株在8%的总盐度下最高可耐受1 400 mg/L的苯酚,能有效降解的苯酚浓度达1 200 mg/L。PDB-F2可在5%~15%的高盐度范围内有效去除初始浓度为500 mg/L的苯酚。培养温度和pH对菌株PDB-F2生长和苯酚降解率具有较大影响,其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 6.5~7.5。PDB-F2在耐盐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上的优势使其在高盐含酚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唐文伟  曾新平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9):1993-1997
研究了乳化液废水湿式氧化前后的可生化性和生物毒性变化,并考察了SBR工艺处理湿式氧化后的乳化液废水的效果.实验证明,乳化液废水(COD=48 000 mg/L) BOD5/COD (B/C)为0.072 3,相当于0.120 mg/L氯化汞毒性,属难生化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湿式氧化处理后,B/C显著上升,温度越高,B/C上升幅度越大,生物毒性降低越多.在220℃和240℃湿式氧化后生物毒性分别降低18.3%和50.8%.SBR对220℃湿式氧化出水具有良好地处理效果,并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为1 500~3 000 mg/L时,COD去除率为94.6%~96.1%,进水COD为2 000 mg/L时,出水COD平均为96.0 mg/L.WAO-SBR处理乳化液废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与新型填料联用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模拟含磷废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复合微生物制剂、新型填料以及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新型填料结合对模拟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在曝气并且与新型填料结合的条件下对总磷的去除效率较高。对ρ(COD)<1 000 mg/L,ρ(TP)为15.34~20.96 mg/L的模拟含磷废水进行总磷的去除,其最佳工况参数为:复合微生物制剂投加量为0.2 g/L,pH值为9,曝气时间为48 h,反应时间为60 h。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R R 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蓝藻爆发期的上海市淀山湖表层水体中筛选分离降解微囊藻毒素-RR(MC-RR)的细菌,研究其降解特性。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降解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菌株降解MC-RR的能力。分离菌株DHU-38(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HM047515)属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微囊藻毒素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以MC-RR为唯一碳源、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6 d内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MC-RR降解为6.23 mg/L,降解效率达到69%。菌株DHU-38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最适生长pH值为7.0。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以明显促进菌株对MC-RR的降解效率,尤其是加入100 mg/L酵母粉后,6 d降解率达到89.6%。  相似文献   

10.
金城造纸厂综合污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采用好氧工艺处理造纸工业废水中各个不同调试阶段及对应的工艺运行参数。该废水难生化降解,其ρ(BOD5)/ρ(COD)值在23.3%左右,而且废水中N、P等营养元素含量不足。通过投加尿素和磷酸氢二氨,使均质池TN、TP含量满足微生物生长;同时降低进水ρ(COD)值至1500mg/L,提高曝气池溶解氧量至3.0mg/L,污泥浓度至4500mg/L,将COD污泥负荷从最初0.45~0.55kg/(kg·d)逐渐下降到0.30~0.35kg/(kg·d),经过2个月的调试运行,出水各参数达到设计排放标准:COD为450mg/L、BOD5为25mg/L、pH为6.8。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排污渠中分离筛选出高效异养硝化菌株Ni3-1,通过形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Alcaligenes faecalis。脱氨特性研究表明:Ni3-1的异养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指数期;碳源对菌株脱氨效果影响较大,柠檬酸三钠和丁二酸钠为最佳碳源;在氨氮为10~1 000 mg/L时,Ni3-1均表现出较高的脱氨能力;Ni3-1适应能力较强,温度为25~35℃,p H为6~9,C/N为10~15时,24 h氨氮去除率均达95%以上。将Ni3-1用于处理高氨氮猪场废水,48 h氨氮去除率可达93.2%,且未检测到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积累。总体而言,菌株Ni3-1在脱氨效率和适应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污水脱氮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朝霞  丁成  严金龙 《环境工程》2011,29(6):124-127
将不同稀释倍数的造纸废水接种在细菌培养基上,培养2 d后采用划线法分离,然后采用琼脂块培养法,把每一个长满单菌落的琼脂块分别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中,选取COD降解能力最大的作为目标菌株,最后从造纸废水初始浓度、温度、pH值、接种量、降解时间等方面讨论了该菌株对造纸综合废水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所筛得的目标降解菌ZH3菌体直径为(0.6~0.8)μm×(1.4~2.4)μm,杆状,有数根鞭毛,无芽孢,为革兰氏阴性菌,初步鉴定该菌属产碱假单胞菌,该菌降解造纸综合废水的适宜条件为废水初始COD浓度为500 mg/L,温度为30~35℃,pH为7.0,接种量为10%,降解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3.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扬子乙烯集团废水处理系统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驯化分离得到一株能快速降解苯酚的菌株,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菌株。该菌株在5℃-35℃范围内时都可以有效降解并矿化200mg/L的苯酚,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左右;菌株在pH为5~9范围内可以降解200mg/L的苯酚,偏碱性的条件下比酸性条件更适合细菌生长;培养过程中振荡速率大于120r/m时降解速率最大。当苯酚的初始浓度超过1000mg/L时,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不能有效降解苯酚。  相似文献   

14.
紫色非硫细菌的培养及处理酿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酿酒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培养得到纯化的紫色非硫细菌01S菌株,并用其处理高浓度有机酿酒废水。结果表明,紫色非硫细菌在自然(或白炽灯)光照、pH值7.0、温度为28~30℃条件下生长良好,且能够明显降解酿酒废水,其COD的去除率达到82.2%左右。并探讨了该菌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光照厌氧和好氧黑暗)的降解效果,及其与DO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了6种黄姜皂素生产工艺.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2项指标〔酸耗系数、水耗系数、能耗系数、单位产品废水CODCr产生量、废气产生量、固体废物产生量、污染物处理效果、环保成本(年环境代价/产品年产量)、环境系数(年环境代价/年产值)、成本投资、运行费用和资源综合利用收益)〕的权重,其中水耗系数、废水CODCr产生量、酸耗系数的权重分别为0.216、0.189、0.167,排在前三位,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 通过专家打分、构造决策矩阵等步骤计算不同工艺指标列与最优指标集数据列的关联度,得到6种生产工艺的综合排序. 微波破壁-甲醇提取法的关联度为0.879,为最优工艺;直接分离法、直接分离-板框压滤法、糖化-膜分离回收-酸水解法的关联度分别为0.874、0.803、0.701,依次位列微波破壁-甲醇提取法之后. 直接酸水解法、自然发酵-酸水解法的关联度分别为0.530、0.410,排在最后,建议淘汰. 评价结果可望为黄姜皂素行业的健康发展、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硝基苯好氧降解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针对化学试剂厂和制药厂废水中的硝基苯,经菌源筛选与长期好氧驯化,分离到1株能有效降解硝基苯的菌株Bacillus subilis(枯草芽孢杆菌)。系统研究了其生长条件及降解硝基苯的特性,适宜生长条件: pH为5.0~8.0,温度为30~40℃,NH4Cl浓度为100~200 mg/L,在降解硝基苯的过程中有苯胺生成,这为含低浓度硝基苯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即不需要厌氧工艺而直接用好氧技术就可将废水完全无害化。   相似文献   

17.
一株霉菌净化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参种植基地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霉菌A1。以模拟淀粉废水作为处理对象,考察各种因素对A1菌去除废水中COD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经灭菌的模拟废水中接种霉菌A1,在30℃,摇床转速160r/min,初始pH值为中性条件下培养5d,处理净化后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7.5%。  相似文献   

18.
黄姜淀粉经过!-淀粉酶液化,加糖化酶和酵母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生产酒精。发酵后黄姜渣用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素。黄姜淀粉利用率为86.30%,耗酸量为传统工艺的55%,废水的总COD比传统工艺减少了60.25%,皂素收率比传统工艺提高20.37%。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物酶法提取黄姜皂素的清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生物复合酶法对薯蓣皂素进行提取研究,使黄姜淀粉和纤维素得到充分降解,促进葡萄糖与皂素的分离,从而有利于黄姜皂素的提取.通过正交实验进行试验确定复合酶处理黄姜皂素的工艺,即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55℃,pH值4.0,时间6 h,每克黄姜酶用量为0.03 g,通过该条件进行试验发现,黄姜皂素收率提高26%.同时该工艺与...  相似文献   

20.
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纺织综合废水水质为 :pH 10~ 14、CODCr10 0 0~ 15 0 0mg L、BOD530 0~ 4 5 0mg L、SS 30 0mg L、S2 - 3mg L ,水温 4 0~ 5 0℃、色度 4 0 0~ 6 0 0倍 ,采用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漂白氧化脱色处理工艺 ,处理后出水达到排放目标。经过 2a多时间的运行实践 ,结果表明 ,处理的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