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金属,现在已经广泛使用。最初考虑的分析对象是气化性高的金属螯合物。如Be、Al、Sc的乙酰丙酮螯合物,或Ge、Sn、As、Ti等的金属卤化物等。后来发现氟代β-二酮的螯合物具有易气化、热稳定性好及可溶于有机溶剂等特点。不仅进行了实际分析,还进行了高温下螯合物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各种金属螯合物液相色谱及其在环境分析中应用及最新进展。共引用文献122篇。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呈螯合物形式的金属含量的方法性问题。提出了对复杂的环境及工业样品进行分析的合理方法,其中包括螯合剂的选择、螯合物制备、金属的富集、分离方法及检测方法。列举了用金属螯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环境、工业生产及质量进行监控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正> 用铂族五种元素的三氟乙酰丙酮-(Htfa)络合物配制成 Ru(tfa)_3、Rh(tfa)_3、Pd(tfa)_2、Ir(tfa)_3和Pt(tfa)_2,利用气相色谱试样气化室在含有 Htfa 蒸气的氦气流中测定其热重量的结果,认为所有的螯合物在150°—180℃ 的温度范围内全部会升华。本文对这些螯合物气相色谱法洗脱和相互分离的现象进行了基本  相似文献   

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钴和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有机分析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在无机分析方面近年来也引起关注。许多研究者试图将HPLC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测定,对许多类型的金属螯合物进行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是一种通用型螯合剂,可以和许多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稳定的螯合物,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因此用此类螯合物有可能实现多元素的分离测定。Heizmann等曾用硅胶柱,探讨了镉(Ⅱ)、镍(Ⅱ)、铜(Ⅱ)、汞(Ⅱ)等DDC螯合物的分离,但稳定性差。Hutchins等则在反相色谱柱上,用甲醇-乙腈-水为洗脱液,分离了数种DDC金属螯合物,给出了人工合成电镀液的色谱图。Schwedt报道了用Lichrosorb RP-8柱分离这类螯合物。对于影响金属螯合物色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配位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阐明各种地质作用和解释有关地质问题上日益显示出重要性。本文着重介绍自然界螯合物的形成对元素迁移、富集等地球化学行为的作用。 一、螯合物介绍 (一)螯合配体的特征及螯合物的定义在配位化学上把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 螯合配体及大环配体  相似文献   

7.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微量分离和检测的手段,具有灵敏度高,分离快速,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环境监测中能简便快速地,同时检测多种有害金属元素。但薄层色谱法用于分离及测定城市污水中的重金属有一定困难:(1)消解后杂盐太多;(2)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时不易在薄层板上显色。为此本文研究了金属螯合物萃取富集后点样展开、直接进行目视比色测定的方法。重金属双硫腙螯合物大多色泽较深,且一经形成后稳定性较试剂本身为强,在薄层板上制得标准色阶比色较为容易。对双硫腙金属螯合物的薄层色谱分离,前人已作过不少研究,但将其用于城市污水有害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法(包括火焰和无焰技术)测定各种元素时,有机络合剂可以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文结合各种原子化的机理,讨论了有机配位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有机试剂在AAS中能够呈现各种效应:(1)改变元素的原子化的程度,而这种改变取决于原子化的形式和机理。有时可提高形成自由原子的效率;(2)在特定组分的AAS测定中,可以抑制或降低共存元素的干扰;(3)将待测元素以金属螯合物或离子缔合物形式萃取至有机溶剂中,能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将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气相缓蚀技术在军事装备野外封存中的防护效果和勤务适应性,为军事装备野外封存防护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气相缓蚀防锈包装技术原理及特点,依据部队装备露天存放或野外驻训的防护需求,设计了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并选择6个典型气候环境区的部队,组织了为期1 a的野外实装封存试验.结果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物理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但水蒸气透过率较大,影响了野外防护效果.结论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适合在在少雨、低湿度地区使用,在多雨、潮湿地区应选用阻隔性封套材料.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气相防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地介绍了目前在金属防锈领域广泛应用的气相防锈技术的防锈机理和该技术的优点,重点介绍了当前所使用的气相防锈剂种类和气相防锈材料的现状,并对气相防锈塑料薄膜的优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内气相防锈技术的差距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3种介孔硅分子筛制备了锚定金属离子-螯合物的介孔硅吸附剂。系统研究了硅分子筛、螯合剂、金属离子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剂磷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分子筛、螯合物和金属离子对吸附剂的磷吸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对介孔硅吸附剂磷吸附量影响的顺序分别为:SBA15>MCM41>MCM48,Fe-SH-MCM41<相似文献   

12.
螯合剂处理重金属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分子有机螯合剂与废水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生成稳定且不溶于水的金属螯合物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4种螯合剂在不同加药量的条件下对含有Hg,Cu,Cd,Pb等重金属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机螯合剂的方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效率很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介绍DDT经金属对处理后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和有关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降解产物主要是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的。水溶液中的DDT用Cu-Zn金属对还原其降解产物经鉴定是DDD、DDMS、DDE_t,它们是DDT分子脱去烷基碳原子上不同数目的氯原子的产物。而在Cu-Fe金属对作用下,水溶液中的DDT的还原则是同时得到四种不同类型的产物。它们是DDT脱去烷基碳原子上的1个和3个氯原子的DDD和DDE_t;DDT脱氯、氧化产物DBP和DBH;DDT脱去HCI生成的DDE;两个DDT分子二聚脱氯的产物TTTB和TTDB。 实验证明金属对对DDT的作用是催化还原反应,金属对起着催化剂和还原剂双重作用。通过实验结果对DDT在金属对作用下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气相沉积技术虽问世近百年,但真正应用于生产还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初期的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其沉积温度高达900~1100℃。严重的相变后果与形变,便涂覆对象仅限于硬质合金刀具。自从七十年代初期物理气相沉积超硬膜的问世及各种物理、化学的增强措施运用于气相沉积技术后,气相沉积步入崭新阶段,无论  相似文献   

15.
以糖醇与硝酸钙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法制备糖醇螯合钙,探讨有机溶剂析出法对所合成的螯合物的分离效果,借助EDTA滴定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分离提纯后的螯合物进行螯合率的测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反应时间、pH、温度、糖醇种类等指标对螯合物稳定性及螯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乙醇可有效分离糖醇螯合态钙与游离态钙; EDTA滴定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误差约为1. 9%;影响山梨醇与硝酸钙螯合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时间>山梨醇用量>pH>温度,最佳的螯合反应条件为n(山梨醇)∶n(水)为1∶1,温度为50℃,pH为7,反应时间为45 min,在此条件下糖醇螯合钙的螯合率为49. 73%。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可剥性气相防锈涂料,主要以乙烯基高分子树脂和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另还有复合型油溶性气相缓蚀剂、稳定剂、增韧剂、抗氧剂和混合有机溶剂等。该涂料能够在常温下快速成膜,所形成的涂层具有优良的柔韧性能、耐冲击强度、气相防锈性能和可大面积地进行剥离性能。针对4种不同的海洋环境进行了实际的防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涂料短期内可以在海洋环境下对金属进行防锈。  相似文献   

17.
根据挤压金属的变形特点和流体力学理论,本文提出了挤压金属的流动的理论,并以此对挤压金属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广泛的、定量的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挤压体工艺设计的通道递减性原则;挤压金属自由端按空间二次曲面及对数曲面的流动规律;复合挤压时,挤压金属向上和向下流动速度相等的变形规律,并且给出了计算各种复合挤压变形规律的统一公式。由挤压金属的流动理论推导出的结论与挤压工艺现象及实测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活性炭气相吸附机制,并从表面氧化改性、表面还原改性及表面负载金属改性方面叙述了国内外在气相吸附用活性炭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氧化改性主要是利用强氧化剂在适当条件下对活性炭表面官能团进行氧化处理,增加表面含氧酸性基团含量,使其表面极性增加;表面还原该性是利用还原剂在适当条件下对活性炭表面官能团进行还原改性,提高含氧碱性基团含量,增强了表面非极性。对活性炭改性机理的深入细致研究将会是未来活性炭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是一系统问题,除电子废弃物收集计划与物流、政策措施外,电子废弃物资源流程结构的建立和资源回收技术是保证。全面分析了电子垃圾中的资源结构,论述了从电子废物中回收材料的各种可行方法,尤其是从电子废物中回收玻璃、塑料和金属的各种再循环技术。如玻璃,讨论了从玻璃—玻璃和从玻璃—铅的再循环技术;如塑料,分析了化学再循环、机械再循环和热量再循环方法;如金属,讨论了铜、铅,以及贵重金属如银、金、铂和钯的回收过程与程序,最后对生物技术在电子垃圾金属回收中的应用这一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以聚丙烯酰胺、甲醛、氢氧化钠、二硫化碳为原料制备了重金属螯合絮凝剂二硫代羧基化羟甲基聚丙烯酰胺(DTMPA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DTMPAM与Cu2+形成的螯合物在不同Cu2+浓度、二硫代羧基(—CSS-)浓度、不同pH值下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螯合物的配位比,考察了螯合物DTMPAM-Cu在不同pH值、不同—CSS-浓度下的稳定性,并计算了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DTMPAM在207和226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而螯合物DTMPAM-Cu分别在220和26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在不同的—CSS-(3.0×10-5~6.0×10-5mol/L)浓度和pH值(3.0~9.0)下,DTMPAM中的—CSS-与Cu2+的螯合比均为2:1;当—CSS-浓度为3.0×10-5~6.0×10-5mol/L时,DTMPAM-Cu的螯合稳定常数对数值lgβ2在10.5725~11.4473之间,随着—CSS-浓度增大,螯合稳定常数略有减小.不同pH值下,DTMPAM-Cu的螯合稳定常数各不相同,当体系pH值为3.0~5.0时,随着pH值的升高,DTMPAM-Cu的稳定常数逐渐升高,当pH值为6.0~9.0时,DTMPAM-Cu的稳定常数整体上略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