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行  刘兴业 《灾害学》2019,(4):172-17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应加紧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的定位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应急管理的特别法、公共安全的支撑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风险防范理念、综合防治理念、权利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避让及搬迁转移、自然灾害科普、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参与、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为推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对“十四五”期间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是一种应对风险的科学理念,运用韧性理念指导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有助于发挥规划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对韧性概念理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将“城市安全五维体系”运用于防灾减灾领域并对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构,通过五维体系视角回顾上两版国家层面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趋势,系统梳理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背景,基于韧性理念提出了“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危机管理被应用于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社会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危机理论应用于防灾减灾的基本机理以及由此反射到法律建构层面的一些问题仍存在很多的研究空间。该文从成因、概念、应对阶段三个方面论证了自然灾害的危机属性,解决了危机理论对于自然灾害的可适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用危机的因素分析防灾减灾的复杂性、局限性、极限性和相关性等特征及对策。最后以危机的视角反思现存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提出防灾减灾法制应兼顾平时与灾时、覆盖减灾全过程、协同政府与社会以及防、救并重等建议,以期完善防灾减灾法制,为公众的安全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江苏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江苏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江西省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阐述了综合减灾的重要性。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6,(4):6-11
正2016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9,(9)
从汶川地震到甲型H1N1流感蔓延,再到莫拉克台风肆虐,一系列自然灾害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在防灾减灾层面向世人敲响了警钟。今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防灾减灾日",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发生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滨海地区综合防灾减灾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熙铭  史美文  赵国敏  吴国有 《灾害学》2002,17(2):28-31,51
分析了天津市滨海地区历史自然灾害的历史和特点,预测了该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和最近1-2年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提出了本区综合防灾减灾的策略和目标,为该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健 《防灾博览》2021,(4):28-31
地震灾害风险的内涵和现状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强调防震减灾工作重心由震后转变为震前、工作目标由减少损失转变为降低风险、工作手段由单灾种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目标,这成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厘清现有自然灾害相关标准的现状、分析现行标准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标准颁布的时空格局对完善国家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分析了中国现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相关标准的现状及标准颁布的时空特点,以中国现有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的标准为数据基础,基于标准化三维空间体系理论,构建了中国减灾救灾标准化三维空间体系。结果表明:中国的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数量多、灾种全;现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地震灾害相关的标准较多,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相关的标准较少;近40年,中国每年平均颁布21.6条自然灾害相关的标准;中国已有29个省(市、区)参与了自然灾害相关标准的研制,主要集中于北京、河北、陕西等北方地区;大多数灾害相关标准的研制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2,(4):5
灾难是一本书,不会防灾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防灾博览》是一部记录自然灾害的历史书,更是一部防灾减灾的科教书。《防灾博览》是一本传递灾害信息,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科普杂志。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1,(5):5
灾难是一本书,不会防灾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防灾博览》是一部记录自然灾害的历史书,更是一部防灾减灾的科教书。《防灾博览》是一本传递灾害信息,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科普杂志。  相似文献   

14.
依靠科学进步,促进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张芝霞 《灾害学》2000,15(1):84-88
以科学技术工作为主线 ,系统地总结了陕西省减灾协会 10年来 ,从事自然灾害综合预测、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以及如何建设好减灾科技社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11,(4):5
灾难是一本书,不会防灾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防灾博览》是一部记录自然灾害的历史书,更是一部防灾减灾的科教书。《防灾博览》是一本传递灾害信息,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科普杂志。  相似文献   

16.
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的复杂性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研究"已有约150年的历史,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社区的防灾减灾功能十分必要,确立社区防灾减灾最优对策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来处理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问题,是系统科学或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有意义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中的4个问题,即如何界定社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角色和方向;何为防灾减灾安全社区;如何预警突发性灾难事件;社区防灾减灾系统是如何自组织的。本文引入复杂性科学理论对社区的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复杂性科学应用于社区防灾减灾对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正>《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江苏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8.
金江军  潘懋  杨志双 《灾害学》2007,22(2):73-76
随着人们应对灾害从过去的“被动救灾”走向现在的“主动预防”,风险管理成为防灾减灾领域一个热门话题。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内容,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流程,探讨了城市地裂缝可接受风险水平。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用地类型开展易损性评价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首次提出了城市地裂缝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首都大学生的自然灾害认知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苏筠  伍国凤  朱莉  陈倩 《灾害学》2007,22(3):100-104
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了解学生的灾害认知水平有助于减灾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防灾意识、灾害理论知识、应急行为知识以及对减灾教育的看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的灾害认知水平较低,现行减灾教育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灾教育内容要将学生"该知道的"与"想知道的"相结合,通过演练演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防灾应急实际技能等减灾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1,(2):5
灾难是一本书,不会防灾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防灾博览》是一部记录自然灾害的历史书,更是一部防灾减灾的科教书。《防灾博览》是一本传递灾害信息,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