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功能区,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居住条件的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正在蔓延。城市已不再是人、自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乐园。要改变现状,让城市功能朝着人居健康的目标发展是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市民居住和生存的质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抓住创建宜居城市这一有利时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环境质量,这是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作为老重庆的底片、新重庆的会客厅,渝中区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坚持把创模工作作为优化城市环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在创建成为市级环保模范城区后,明确了"12456"工作思路,全力攻坚创模难点、重点,创模工作深入有序推进,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渝中区居住区和商业区混杂,燃煤、油烟、噪声污染突出,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环境较差,市民投诉较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导向,通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创模带来的变化,享受到创模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环境墙报     
《环境》1998,(3)
据新华社发自上海的消息说,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上海市民购房的一个重要依据。该市环境监测中心开通环保热线后,不少想买房子的市民打来电话,打听房子所在地段的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空气质量标准为几级。无独有偶,几年前广州有关部门曾就购房影响因素作过调查,发现近六成的购房者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房价,而是地段、居住环境等因  相似文献   

4.
冯广德 《环境》1998,(9):41-4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但是,生活在城区的市民却面对着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其中,城市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区的一大公害。现以中山市区禁鸣喇叭为例,浅析禁鸣喇叭对交通噪声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等其他因素,宜居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给市民舒适、满意的居住空间.城市宜居环境涉及的因素纷繁复杂,但从国际上评选宜居城市的实践看出生态环境改善、文化历史保护、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市民福利改善、城市规划与自然的和谐等因素是共性标准.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民环境意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意识可以反映出环境质量和问题。对昆明市民进行环境意识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市民的大环境意识强烈。调查中,市民提出了一些值得政府采纳的改进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泽 《环境》2006,(2):58-61
岁末年初,又看到一个“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一些热衷于策划和宣扬的人又大谈起“北京市民月收入居第三,总幸福度排行第七”、“杭州市民感到最幸福,京沪穗人情味最差”、“都市人最关注房产,上海北京最具吸引力”等等话题。类似的调查还有很多,如哪些城市的居住环境好、哪些职业收入水平高,不时吸引或腻味着大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海滨浴场污染经济损失的定量化估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经济学的意愿调查法,通过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调查大连市民对某海滨浴场水质改善前后的支付愿望,定量地估算出此海滨浴场污染损失币值。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就海滨浴场的水质现状而言,市民个人平均支付愿望仅为4元/a,如果水质改善后,个人平均支付愿望将增到40元/a;当前居住在海滨浴场2km以内的居民平均支付愿望为6元/a,居住在4km以外的平均支付愿望为3元/a;目前由于水质污染,不愿意去海滨浴场游泳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民环境意识问卷调查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而前提则是全民要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连云港市城镇居民(下称市民)环境意识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调查时间为2002年7月,问卷由连云港市环保宣教中心设计,调查工作由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医科大学部分学生组织实施,调查范围为连云港市区及县城镇居民,问卷样本量1000份。以街头、入户随机调查为主,结合部分行业调查,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问卷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连云港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以及市民对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的满意程度,并分析得出一些相关的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查目前老人居住环境的现状,找到对老人健康不利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老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为今后马鞍山市老人居住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生满意度评价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的终端体现,对于改善转型绩效、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民生满意度为视角,从居民生计、公共服务、民生环境、文化消费4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群决策及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顾客满意度评价法对黄石这一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进行测度并进一步揭示被调查群体的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民生满意度的黄石市转型绩效测度值为4.17,总体上处于"优秀"等级水平,但在某些局部指标上仍略显不足;2)黄石市转型绩效存在由被调查者特征而引起的群体和区域差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家庭年经济收入群体对转型民生满意度评价不同,并呈现一定规律;从区域差异来看,铁山区、大冶市等传统老矿区依托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支持,转型民生满意度绩效值相对较高,西塞山区、下陆区、黄石港区等中心城区历史包袱沉重、转型升级民生满意度暂时落后,以阳新为代表的农业县市,民众对于转型的认知和感受相对滞后,转型升级民生满意度居末;3)黄石市转型的民生满意度赋值与其物质产出绩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汉中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数学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汉中市人居环境满意度,其结果表明居民一般满意汉中市的人居环境。最后为汉中市人居环境的发展提出了4点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排出量急剧增加,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垃圾不但影响城市景观,传播疾病,而且还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做法和效果,比较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提出我国应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对国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建立垃圾分类制度、细化标准,创新垃圾回收处理技术,鼓励和扶持垃圾回收产业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保护生存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提高人居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会形象是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基层社区的有效途径。我区许多地方近年来也纷纷在社区(小区)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本文就绿色社区的创建、涵义、社会意义和发展等方面作简要的阐述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选定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试验对象 ,全方位开展全民性环保意识的普及教育 ,已在试验区内收到显著的效果 ,从而对进行农村牧区居民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全国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环境教育工作也具有示范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推进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农村环境公共服务的不足成为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阻碍和制约。在阐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总体不足、供给主体单一、城乡不均等突出等方面指出:当前阶段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重点领域,包括饮用水安全保障、清洁的大气、污水垃圾治理设施、环境信息服务等,认为推进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宜采用政府推动、市场参与、多元化供给的协调推进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害之一。城市是产生生活垃圾最为集中的地方,主要包括炊厨废物、废纸、织物、家用什具、玻璃陶瓷碎片、废电器制品、废塑料制品、煤灰渣、废交通工具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城市环境卫生,侵占城市的土地,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对城市周围的土壤、水体、大气等造成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综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对城市生态系统破坏及其如何防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葫芦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垃圾物理成分组成、无机物百分比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提出了对丹东市城市垃圾处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从规划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减缓措施、公众参与和环境管理计划等方面阐述了评价内容,并对现有的评价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剧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反过来被破坏了的恶劣环境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存环境的保护,达到共存与和谐的发展。为使人们有效的、自觉的保护好环境,首先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有组织、有措施、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