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针对在前期研究中已筛选出的1种聚乙烯醇(PVA)降解混合菌系,考察淀粉对其PVA降解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摸索出单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淀粉的方法,再通过测定PVA和淀粉浓度比例分别为1:1、1:2、1:3时发酵菌液中的PVA降解效率,分析淀粉对PVA降解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中确定的淀粉测定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淀粉浓度对混合菌系降解PVA的能力影响较大,会阻碍其对PVA的降解;而淀粉的降解也会受到PVA的影响,在降解48 h前后有不同的影响效果,降解48 h后,淀粉浓度越大,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一株多菌灵降解菌包埋条件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对1株多菌灵降解菌进行包埋,并对最佳包埋条件及包埋后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包埋法的最佳条件为:菌液与2% SA按1:5体积比混合,在4% CaCl2溶液中室温交联24h.PVA包埋法的最佳条件为:菌液与10%PVA按1:5比例混合,在3%CaCl2溶液中室温交联24h.活化48h后,在30℃、 pH6的条件下,SA包埋的多菌灵降解菌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达80.4%.PVA包埋的降解菌的降解率为76.3%.  相似文献   

3.
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四株石油组分降解菌被用于组建降解原油的混合菌体系.石油组分降解菌包括:烷烃降解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GS3C、菲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GY2B、芘降解菌GP3(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GP3A和伯克菌科的菌株(Pandoraea pnomenusa)GP3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用于对原油降解性能的测定,并对原油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不同菌株的混合培养比较,得到降解原油的最佳组合G8(GS3C+GY2B+GP3B),培养5d后使初始原油浓度为2000mg·mL-1的总去除率达到69.20%,并且对烷烃类和芳烃类化合物都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混合菌G8对原油的总去除率比单菌提高了近30%,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接种量为4%.  相似文献   

4.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难降解PVA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难降解聚乙烯醇(PVA)有机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R 反应器污泥经过 30d 的驯化培养后,微生物对 PVA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连续运行阶段各隔室 PVA、COD 浓度呈逐级降低趋势,PVA、COD 去除率均达到 80%左右;污泥特性研究表明,各隔室污泥呈黑色,粒径为 0.1~0.5mm,VSS/SS=0.25,污泥的 F420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表明 PVA 的加入有利于产甲烷菌在反应器中的截留,1#隔室污泥中产酸菌的数量高达 109,对 PVA 的降解起重要作用,1#、2#隔室污泥中 Si 元素含量较高,3#、4#隔室污泥中Ca、Fe、S 含量较高,1#隔室污泥表面松散,孔洞交错,菌丝以产酸菌为主,其余隔室污泥表面以丝状产甲烷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上接2012年第6期第255页)结合图2发现,混合菌系产生的PVA降解酶在PVA浓度4 g/L以下时显示出一级反应特征。即,当底物浓度低时,酶的活性中心未被饱和,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上升而成正比关系。因此,底物浓度越大,酶反应速率越快,PVA降解酶酶活越大。利用双倒数作图法求解该PVA降解酶酶催化的米氏方程。将图2中的PVA浓度([S])和PVA降解酶酶活(酶催化反应速率V)化为对应的1/[S]和1/V(见表2)。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光电芬顿方法对其进行降解研究。研究汇总考察了芬顿试剂(二价铁盐、双氧水)的用量及比例、初始pH值、电流强度等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芬顿试剂H2O2?/?Fe2+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1,Fe2+浓度降低或H2O2浓度升高,罗丹明B降解效果增强;罗丹明B在pH=3.0的酸性体系中降解效果最好;电流强度为0.005 A时,罗丹明B降解效果好且耗能最低。在H2O2?/?Fe2+物质的量比为1∶1、电流为0.005 A、初始pH=3.0、H2O2初始浓度为1.0 mM条件下,以350 nm紫外光照射的光电芬顿反应降解初始浓度为0.1 mM的罗丹明B溶液,处理10 min后罗丹明B去除效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
筛选获得2株硫化氢(H2S)高效降解菌株(T3和B3),分别鉴定为根瘤杆菌属和人苍白杆菌属。采用改进的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对2株菌的混合液进行包埋,并对最佳包埋条件及包埋后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PVA包埋的最佳条件:复合载体的配比为2%SA和7%PVA混合溶液;在1%氯化钙和4%硼酸混合溶液中交联24 h;制得粒径为2 mm左右的固定化凝胶小球;包菌量为0.3 g/L;在pH 5.010.0、温度为2510.0、温度为2540℃时,固定化细胞对H2S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和抵抗性,当H2S浓度提高到700 mg/m3以上时,48 h后固定化细胞能达到93%以上的降解率,并且其重复脱硫能力明显优于游离态细胞,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醇降解酶酶解聚乙烯醇最优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聚乙烯醇(PVA)降解酶的催化降解能力,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 XT11-Z90S产生的聚乙烯醇降解酶的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PVA浓度、温度、缓冲液pH对降解酶活性及PVA降解率的影响.最后,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聚乙烯醇降解酶酶活的3个因素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得出的适宜PVA浓度、温度、pH分别为1.0g·L-1、50℃、7.0.响应面分析法得出的最适的降解条件为:PVA浓度0.84g·L-1,温度53.5℃,pH值6.8.在最优条件下,PVA降解酶酶活达到了20.3U.mL-1,比优化前的12.2U.mL-1提高了66.4%.且6h后其降解率达到了52.6%.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方法降解酸性红B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研究了成对电氧化技术降解酸性红B染料废水过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阴阳极室降解过程中的产物进行了检测,结合UV-Vis变化曲线及TOC、CODCr变化过程,发现阳极室脱色比较快,生成多种中间物质;阴极室中间产物很少且降解更完全.电解140min时阴极室中TOC和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71.70%和56.40%,而阳极室中去除率分别为25.15%和27.57%.实验结果表明,阴阳极室中生成氧化物质的氧化能力不同而使酸性红B在阴阳极室按不同的机理降解.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曹妃甸港石油污染区采样,筛选到两株降解率较高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1)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s1),经过10 d的降解实验,Pa1的降解率达到了63.28%,Ps1的降解率达到了65.86%。然后对此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其降解率都有显著的提高,Pa1的降解率为71.28%,Ps1的降解率为74.24%。最后进行菌株的组合,两株的混合菌株降解率为76.05%,表明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比单个的菌株高;同本室筛选的石油降解菌S1的组合,其降解率提高到81.45%。本实验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与石油降解菌的混合菌群组合降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它广泛应用于纺织、化工和造纸等行业,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含这类物质的废水治理问题将日趋紧迫。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已分离出降解PVA的菌株并用其净化环境。进入八十年代,国内在这方面也开始研究。本文报道的是共生细菌SB_1分离过程及其降解PVA的某些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从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的曝气池污泥中筛选到6株聚乙烯醇( PVA)降解功能菌株,编号为rF1、rF2、rF3、rF4、rF5和rF6。通过16S rDNA测序比对表明其分别为Pseudochrobactrum sp、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芽孢杆菌(Bacillus sp)、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sp )。在自配培养基中,有3株菌PVA降解率可达70%~80%,在印染废水中,有5株菌PVA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其中rF1、rF2和rF5无论是在自配培养基还是印染废水中都具有较好效果,表明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厌氧-好氧投菌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本文比较了投加(高效脱色菌、聚乙烯醇(PVA)降解菌)法和活性污泥接种于厌氧-好氧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前者在成膜过程中生物膜形成快、去除CODcr和PVA活性高。厌氧反应器出水色度去除率亦比用活性污泥接种的高12.5%;好氧反应器出水的PVA、CODcr、BOD_5、前者比后者分别高20.5%,9.27%和9.34%。菌群的分布研究表明,生物膜中各类细菌数量较多,生长正常。在高效菌接种的处理系统中染料脱色菌、PVA降解菌等主要功能细菌的数量亦较多。从反应器中分离出的细菌,大部分与接入的菌属类同,并占有优势,其脱色效率亦相似。  相似文献   

14.
UASB-A/O耦合工艺处理高含氮印染废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中试考察了UASB-A/O耦合工艺分类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 在前处理废水UASB进水流量为0.065 m3/h,染色废水UASB进水流量为0.260 m3/h,同时A/O工艺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该耦合工艺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最终出水ρ(CODCr)<200 mg/L,ρ(NH3-N)<10 mg/L,ρ(TN)<15 mg/L;染色废水和前处理废水在耦合工艺的UASB段都实现了高效厌氧氨化,染色废水厌氧出水ρ(NH3-N)占ρ(TN)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前处理废水稳定在85%以上,并且在常温厌氧条件下也可以实现较好的氨化效果;通过调整前段UASB的运行参数可有效实现对VFAs(挥发性脂肪酸)的调控,使之为缺氧反硝化提供充足的高品质碳源,以达到高效脱氮的目的;耦合工艺对印染废水中的PVA(聚乙烯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UASB段对PVA的去除率在10%~40%之间,A/O段对PVA的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双氧水协同生化法强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传统生化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了双氧水协同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系统,对印染废水进行强化处理.采用污泥挂膜、生化系统启动、双氧水协同启动的方法,将双氧水投加到水解酸化时的条件严格控制为:投加3m L·L~(-1)、投加量100.0 m L、流速0.67 m L·min-1、投加频率1次·d-1,可使整个系统成功启动与稳定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双氧水协同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可对印染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进行有效强化处理.其中,COD平均去除率为89.8%,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6.7%,PVA平均去除率为87.4%,废水平均脱色率为92.1%.采用16S r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接种种泥、水解酸化污泥和接触氧化污泥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经过驯化,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微生物群落均发现了显著变化.其中,水解酸化污泥优势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接触氧化污泥优势菌门主要为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该实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均证实双氧水协同生化法强化处理印染废水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The addition of microbes for treating textile wastewat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me strains and culture of bacteria which are able to decolorize dyes and degrade polyvinyl alcohol(PVA) were isolated and selected. A pilot scale facultative anaerobic-aerobic biological process was applied for treatment of textile wastewater containing dyes and PVA.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was used as a tertiary treatment stage, and residual sludge from clarifier returned to the anaerobic reactor again. The pilot test were carried out with two systems. One was inoculated by acclimated sludge, and the another was adding the mixed culture of dye-decoloring and PVA-degrading bacteria for forming biological films, the latter was observe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former. The test has run normally for ten months with a COD loading of 2.13 kg/m3/day, a BOD5 loading of 0.34 kg/m3/day in anaerobic reactor; a COD loading of 1.71 kg/m3/day, a BOD5 loading 0.44 kg/m3/day in aerobic reactor. The pollutants removal efficiency by adding microbes was about 20% higher than that by acclimated sludge. The aver  相似文献   

17.
在厌气-好气-活性碳三级串联工艺系统中,用7株高效染料脱色降解菌在厌气池中接种,在好气池中用聚乙烯醇降解菌富集培养液接种挂膜处理含PVA和BOD5/CODcr<0.2的印染废水,经日处理17t废水的中试表明,当进水CODcr,BOD5,PVA,洗涤剂和色度含量分别为680ppm,110ppm,134ppm,2.94ppm和65倍时,在厌气池,好气池和活性碳池中的水力负荷分别为3.17,3.0,14  相似文献   

18.
聚硅氧化铝铁混凝剂(PSAFC)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工业废弃物硫铁矿烧渣、结晶氯化铝、工业用水玻璃、工业盐酸为原材料配制聚硅氯化铝铁PSAFC,并将其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pH值为8~9;碱化度B为1,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改造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某印染废水的特点 ,在原有传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改造 ,将调节池改为水解酸化池 ,将活性污泥曝气池改为接触氧化池 ,在池内形成了合理的微生物分布 ,大大地改善了出水水质 ,使 COD、SS、硫化物、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2 2 %、10 %、36 .4%、2 5 %。既满足废水排放标准 ,又节约了土建资金。  相似文献   

20.
印染废水处理回用工艺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产生量大、有机物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因此印染废水的回用是降低印染废水污染和印染用水消耗的重要途径,印染废水回用包括原废水和二级生化出水的处理回用。印染废水主要回用于印染生产过程,在以印染原废水处理回用时,典型工艺是生化处理+膜分离组合工艺;在以印染废水处理后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处理回用时,其典型工艺分别是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工艺出水可回用于印染漂洗、染色等生产过程,实现废水厂内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