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道  孟声 《环境导报》1995,(3):23-24
我国1994年5月正式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对产品进行环境标志是利用公众购买力约束企业环境行为的手段。产品获得环境标志,可以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中日两国环境标志发展情况研究对比,提出了促使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的评价工作向科学性、系统性发展的相关建议:一是从严控制环境标志产品环境性能,拓宽参与人员的范围,增加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类别,减少某些行业的企业现场检查;二是加强环境标志商标保护,开展环境标志打假行动,维护环境标志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三是加强环境标志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标志的公众认知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袁周珠 《环境》1994,(2):4-5
首届中国国际环境标志交流活动于去年10月22~29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中外环保工作者交流了各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情况、管理方法,以及环境标志对进出口贸易和对工业产品的发展的影响。实施环境标志是推行环境政策的一种手段,是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改革。我国从1993年开始逐步推行,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极好形式。特刊登本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环境标志是政府管理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团体)向有关申报者颁发并表明其产品或服务符合国际或国家环境标准与保护要求的特定标志。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绿色食品标志与有机食品标志为代表的农产品环境标志制度、以中国环境标志为代表的制造业及建筑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和以能效标识为代表的能效标识制度,以及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生产与出口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环境标志工作将提高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标志工作将提高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如果说去年五月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的成工,是我国绿色产品发展的一个起点,那么今天首批环境标志产品的发布,则是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步的迈出,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已经走...  相似文献   

6.
推行环境标志 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标志是一种体现环境保护要求的证明性产同标,它向公众表示该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处理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本文论述了环境标志的意义和作用,简要介绍了国外环境标志的发展动态,探讨了中国环境标志的建立和发展述了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的特色和中国首批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环境标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标志是新一代环境标准的总称,实施环境标志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对我国实施环境标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必须建立组织机构和进行系统工程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现状 ,阐述在我国推行环境标志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并对我国实施标志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与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环境标志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展望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环境标志的产生及发展,并通过其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实施环境标志,发展环境标志产品的展望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亮  魏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2):46-47,73
环境标志的实施有利于环境友好产品的销售 ,也有成为发达国家新的贸易壁垒的趋势 ,加入WTO后 ,我国环境标志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 ,充分利用WTO有关原则和条款 ,在WTO法律框架内寻求对策 ,打破贸易壁垒 ,实现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标志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获得生态标志,是对产品环境性能的肯定,表明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性能达到了特定的要求,消费者也可直接根据生态标志图案购得自己喜好的环境友好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中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料采掘到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回用,维护,循环和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相关环境负荷的过程,大多数生态标志标准的确定都采用了生命周期的评价的方法,文章对生态标志的概念、发展状况、标准的确定性和生命周期评价等作了简  相似文献   

12.
中外环境标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及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在产品的遴选,标志产品的认证.标准的制订和标志产品的市场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环境标志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照国外的经验,就如何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志,如何使其与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审计相协调,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文运用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以两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对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和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分别有93.41%和95.90%的受访者支持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愿意为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支付比普通海产品更高的价格;2)舟山市普陀区旅游目的地的浙江省游客,江苏省-上海市游客,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山东省游客和其他省(市,区)游客,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0.53,10.98,11.03和11.18元/kg,或14.39,17.59,20.54和22.87元/人次,通过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2013年可获得1.0358×108元的生态补偿资金;3)烟台市长岛县旅游目的地的山东省游客,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游客和其他省(市,区)游客,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0.86,12.85和13.70元/kg,或13.26,17.57和17.56元/人次,通过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2013年可获得0.207 0×108元的生态补偿资金.研究发现,两个旅游目的地均存在生态补偿标准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矿产资源国内外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成为大国资源博弈的焦点。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了解矿产资源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网络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基于2001—2016年UN Comtrade世界矿产资源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矿产资源贸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2001—2016年间,中国在世界矿产资源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与中国持续增长的矿产资源贸易量和贸易国家数量有直接的相关关系;(2)中国矿产出口逐渐展现“市场分散”的策略,而进口逐渐从“多来源产品集中”演化为“少来源产品分散”的策略;(3)友好的国家关系和国家间互动频率会降低制度差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友好的国家关系会降低矿产贸易的交易成本。基于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中国矿产出口可以采取进一步分散市场的策略,避免出口到少数国家被压价的情况;(2)矿产进口可以考虑在原有进口国家中进一步多进口新的矿产资源产品,并拓展新的矿产来源国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同时避免国家关系波动带来的贸易摩擦;(3)在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方面,中国要考虑到国家间制度差异所带来的贸易成本,并通过增加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维护好国家间关系和促进交流来稳定矿产资源贸易。  相似文献   

15.
张瑛  杜文婷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9):2191-2204
东盟是我国第三大水产品出口地,掌握对东盟水产品出口价格波动规律,以预测未来水产品出口价格波动趋势,为拓展水产品贸易潜力、有效进行渔业资源配置、促进水产品信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和支撑。冻鲭鱼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品种,而东盟又是我国冻鲭鱼的最大出口地。以冻鲭鱼为例,利用2012—2017年我国对东盟以及东盟主要国家冻鲭鱼出口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ARCH族模型和H-P滤波法研究其出口价格的聚簇性、非对称性和构成价格波动的四种因素。结果表明:(1)冻鲭鱼出口价格具有聚簇性,可以进行价格预测,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对其影响力基本相同;(2)价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和周期性,可分为3或4个周期,2014—2015年之前的价格波动幅度大于之后期间内的波动幅度;(3)价格波动由四种因素构成,各因素对冻鲭鱼出口价格波动的贡献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区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相伴而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工业、医疗、社会生活、进出口贸易等社会活动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已成为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唐志鹏  郑蕾  李方一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0):1651-1663
论文基于200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结合线性规划建立了多区域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研究了环境约束下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出口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007—2010年需要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出口比重,同时降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出口比重,通过以上结构调整达到最优出口结构,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碳、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基础上促使全国GDP分别提高6.84%和8.17%。东北区域、黄河中游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大西南区域和大西北区域需要降低的出口部门较多,且多集中在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北部沿海区域需要提高的出口部门较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2010年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和大西北区域的总体出口结构优化度比2007年有所提高。在八大经济区中,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由于区位优势,其出口结构整体优化度相对较高,而东北区域则最低。地理区位对于区域出口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们出口产品在关税、许可证、配额等方面的壁垒已逐渐被打破,而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门槛却日益增高,云南省已经在黄磷、茶叶等工农业产品出口上因此而付出代价。应尽快开展出口型产口环境标准的研究与制订,积极推行合格评定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汞供需现状分析及削减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汞供需领域、供需量的调研和现状分析,确定了目前汞的主要供应源包括汞矿开采、汞回收和进口,主要需求领域有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体温计、血压计、电池和电光源等.从汞供需削减面临的国际压力、国内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供需总体增长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汞供需削减的必要性,并针对主要汞供需领域,从汞及含汞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汞矿开采、替代产品和工艺的应用以及最佳环境实践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削减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了11个小流域,于2004年分3次野外监测氮素输出浓度.利用多年降雨径流关系估算径流量,用于计算各小流域氮素输出负荷与强度,结合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得的各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对流域氮素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流域耕地面积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正比,而林地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反比;各小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氮素输出负荷呈正相关,而小尺度流域面积对氮素输出浓度和单位面积氮素输出强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