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坚  童晓庆 《环境科技》2009,22(4):65-69
两相厌氧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对两相厌氧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工艺的影响因素、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对其发展和实际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表明此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黄姜淀粉经过!-淀粉酶液化,加糖化酶和酵母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生产酒精。发酵后黄姜渣用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素。黄姜淀粉利用率为86.30%,耗酸量为传统工艺的55%,废水的总COD比传统工艺减少了60.25%,皂素收率比传统工艺提高20.37%。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剩余污泥稳定化,并评估剩余污泥的生态环境风险,本研究采用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Thermal-Alkaline Pretreatment-Mesophilic Two 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taMTPAD)工艺处理剩余污泥.考察了热碱解条件及在20、16和10 d 3个不同的总水力停留时间(Tot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tHRT)下,taMTPAD工艺的运行效果及消化前后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taMTPAD工艺,当tHRT=10 d时,产酸相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积累量和产甲烷相的日产气量达到最大值,但对ARGs的控制效果最差;tHRT=16 d时反应器的运行效果与tHRT=20 d时接近,但对磺胺类ARGs的控制效果不如tHRT=20 d时;当tHRT=20 d时,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和ARGs的削减效果最好.对比tHRT=10 d时的taMTPAD工艺和MTPAD(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发现对剩余污泥进行热碱预处理能提升产酸相150.32%的VFA产量和产甲烷相89.3%的甲烷产率,但同时热碱解却使得厌氧消化后污泥部分ARGs(sul1、tetO、tetW、tetX)相对丰度回升.研究表明,延长tHRT有利于taMTPAD工艺削减ARGs和VS,而缩短tHRT则有利于产气.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处理皂素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姜是生产“药用黄金”——皂素的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皂素废水是一种难降解、污染物浓度高的酸性废水,目前还没有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废水处理工艺。本文主要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经两相厌氧工艺一好氧工艺组合工艺处理之后的废水,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经过4个月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人工湿地COD平均去除率为47.79%,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5.64%,总磷平均去除率为88.82%。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作为皂素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物酶法提取黄姜皂素的清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生物复合酶法对薯蓣皂素进行提取研究,使黄姜淀粉和纤维素得到充分降解,促进葡萄糖与皂素的分离,从而有利于黄姜皂素的提取.通过正交实验进行试验确定复合酶处理黄姜皂素的工艺,即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55℃,pH值4.0,时间6 h,每克黄姜酶用量为0.03 g,通过该条件进行试验发现,黄姜皂素收率提高26%.同时该工艺与...  相似文献   

6.
有机废水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相分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厌氧微生物代谢机理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分相同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澄清了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概念,讨论了相分离的可行性和途径,并解释了一些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皂素工业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医药化工行业,我国皂素主产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其排放的大量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给水源保护带来严重威胁,急需制定我国的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三段式两相厌氧为核心的二级生化组合工艺技术从实验室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方面对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进行了研究,皂素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残留CODCr总量(以质量浓度计)约为400~500 mg/L,其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质量浓度约为240~280 mg/L.综合考虑技术可达性和经济可行性,将现有企业CODCr排放限值规定为400 mg/L;为引导企业对废液综合利用,推进皂素行业清洁生产,规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的第二时段的限值为300 mg/L.提出了丹江库区相应的CODCr总量指标及皂素规模限额.执行该标准后,全国每年可削减CODCr 71 400 t,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至少可削减60 690 t,可以满足中线调水水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属性综合评价法,评估了5项黄姜皂素废水处理工艺。通过确定评价指标的属性级别,建立分级标准矩阵,计算得到评价技术属性测度和各项工艺的分数。中和/沉淀-兼有脱硫功能的两相厌氧-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GBAF)工艺得分最高;石灰中和-二级UASB-二级接触氧化工艺次之;内电解-三段式两相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催化氧化脱色处理工艺排第三;电化学-UASB-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工艺与EGSB-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得分较低,但这2种工艺基本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评价结果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相关企业选择适用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皂素生产工艺在皂素生产过程中,不仅造成了优质淀粉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及其所带来的高昂的污染治理费用。采用水洗淀粉法,即从皂素生产的源头把淀粉从黄姜中分离出来。这种工艺不但回收了淀粉,提高了皂素的收率,淀粉回收率平均约为46.3%,皂素收率提高了1.1%,而且还降低了皂素废水的处理难度,末端废水COD从原来的33615mg/L降为12285mg/L。该工艺简单、投资费用少,在实际生产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解厌氧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技术优势,摒弃厌氧消化过程中对环境的严格要求,将系统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工业废水的处理在经历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中,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水解厌氧工艺的应用在电子废水处理中的实践对改进污水处理技术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本文探讨水解厌氧工艺在TFT-LCD电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践,为污水处理工艺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邵永康  黄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8):115-117,121
以某化工生产企业废水为例,介绍了水解酸化-厌氧-SBR工艺处理高浓度苯甲酸类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该工程设计规模为70m^3/d,综合进水CODcr高达15000mg/L。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苯甲酸类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利用水解酸化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不仅有效地去除了77%的CODcr,还大幅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使BOD5/COD值由原水的0.33升高到O.54,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并使最终出水CODcr小于500mg/L,出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凝沉淀-酸化水解-悬挂链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皮革和毛皮加工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2400mg/L,处理后出水COD≤100mg/L,去除率≥95.8%。各项水质指标均稳定地达到了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微氧水解酸化处理石化废水的生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微氧水解酸化技术处理石化废水,以抑制硫酸盐的还原,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同时,通过与厌氧水解酸化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微氧水解酸化的生物降解特性.微氧反应器的ORP控制在(-290±71)m V,厌氧反应器的ORP为(-398±31)m V.反应器运行近7个月的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02~514 mg·L-1、硫酸根浓度为350~650 mg·L-1及HRT为12 h时,微氧水解酸化反应器COD的平均去除率为31.2%,高于厌氧水解酸化的26.4%.厌氧出水的VFA浓度((2.34±0.60)mmol·L-1)高于微氧出水((1.89±0.48)mmol·L-1).微氧出水的平均比紫外吸收值(UV254/DOC)为0.017,显著低于厌氧出水(0.025),表明微氧环境可以提高兼性水解酸化菌的生理代谢功能,强化难降解芳香有机物和含共轭双键大分子化合物的去除.微氧水解酸化出水的硫离子浓度((0.11±0.04)mg·L-1)显著低于厌氧出水((1.27±1.22)mg·L-1).454焦磷酸测序结果表明:微氧水解酸化菌群中,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放线菌门菌群丰度(所占比例分别为39.7%、20.3%、1.9%)高于厌氧水解酸化菌群(分别为36.9%、17.5%、1.3%),对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厌氧水解酸化菌群中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所占比例较大,酸化效果更好.在属的水平上,微氧水解酸化污泥中鉴定出的硫酸盐还原菌的种群多样性和丰度均低于厌氧污泥,这与其出水较低的硫离子浓度一致,表明微氧环境能够有效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微氧水解酸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石化废水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关于ABR系统中酸解过程的特征及其恢复调控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ABR系统中酸解过程的特征及调控措施 .在酸化初期 ,各隔室pH逐级升高 ,COD和VFA逐隔室降低 ,具有明显的两段厌氧消化的特点 .完全酸化期 ,各隔室pH降到 3 5— 4 5范围后就保持相对稳定 ,各隔室出水COD与进水COD接近 .酸化过程中污泥浓度逐渐降低 ,SVI增大 ,粘度增加 ,容易上浮 ;VFA累积 ,VFA中甲酸、丙酸、丁酸浓度升高 ,随时间延长 ,并无自然恢复迹象 .采用单独调控碱度或降低负荷的方式 ,系统都难以恢复正常 ,只有采用在碱度和负荷同时调控时 ,约 6 0d后系统恢复正常 .  相似文献   

15.
韩沛  张少倩 《环境工程》1998,16(1):19-20
采用水解酸化 厌氧 好氧 混凝 吸附工艺处理洁霉素生产丁提高浓度有机废水,工程实践表明,CODCr和BOD5去除率在99%以上,所排废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好氧混凝吸附工艺处理洁霉素生产丁提高浓度有机废水,工程实践表明,CODCr和BOD5去除率在99%以上,所排废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制药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综合治理及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制药行业中的皂素生产废水,是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富含淀粉水解产生的大量糖类,采用酸解和酒精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方法,从皂素废水中提取酒精,使废水中的有用资源得到再利用,不仅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亦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小试试验对好氧工艺、厌氧工艺处理酰胺废水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中试试验,发现水解酸化工艺将好氧反应器对COD去除效率从67%提高到85%,降低了酰胺物对好氧污泥的毒性。水质波动对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影响比对缺氧好氧反应器的影响大,增加搅拌时间有助于提高水解酸化反应器对进水水质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对活性污泥处理酰胺废水过程中容易引发泡沫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水解酸化工艺可以降解部分表面活性物质,降低了泡沫产生量。  相似文献   

19.
ABR反应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健  陈晓华 《环境科技》2004,17(4):26-27
类似于多个UASB反应器串联起来运行的ABR反应器具有多种其它反应器不具备的优点,在处理化工颜料黄高盐生产废水的工程中,结合将高效复合微生物技术用于厌氧水解一连续曝气生化工艺取得成功;对ABR反应器而言,正确的设计参数是工程运行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