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由起重设备或起重作业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起重作业过程,是一个由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吊物及其他有关因素(如环境影响等)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系统。这个系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无论哪一部分受到阻碍,出现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就会构成事故。本文将就起重伤害事故发生后,怎样进行分析与处理的问题作出阐述。 一、起重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理及报告程序 发生了起重伤害事故,应首先进行现场处理。事故单位必须尽一切可能抢救受伤人员和国家财产,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要认真保护事故现场,一切可能与事故有…  相似文献   

2.
起重力矩限制器,是安装在臂架型起重机上,保证起重机的安全作业、防止超载事故的安全装置。该装置通过超载报警信号或自动停止起重机向危险方向动作,来有效地避免因过载而引起起重机结构的破坏和整机倾翻。同时,起重机司机可通过仪表显示来观察起重机吊载作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一、力矩限制器的功能及组成力矩限制器是电子综合测量技术在起重机上的具体应用。起重力矩限制器的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国家标准GB12602-90《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设计者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实现不同的功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起重作业挤压事故的成因,并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了可能造成起重作业挤压事故的具体因素,对导致起重作业挤压事故重要度进行了排序分析.最后根据挤压事故原因提出了起重作业挤压事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起重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环境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起重吊装作业是指将机械设备或其他物件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一种工业过程,属于特种作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起重吊装作业,是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建筑施工、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都有专门的行业标准,本文以指出普通制造业起重吊装作业现场隐患为主。  相似文献   

5.
40℃以上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37℃~40℃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 h,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35℃~37℃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  相似文献   

6.
《江苏劳动保护》2008,(8):55-55
劳动者在高温季节的三大权益,用人单位不得侵犯:一是停工不能停薪,减工时不能减工资。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二是高温作业中暑属于工伤。三是高温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根据规定最低工资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产离不开起重机械.任何工厂、建筑工地、矿区、港口、转运站等生产活动都使用各种各样的起重机械从事起重作业.然而,事故统计表明,在各行各业的起重作业中,由于发生起重机倾覆、触电、重物坠落、挤压碰撞等事故的频度较高,致使起重作业中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占相应行业事故总数的12%左右.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起重作业事故,对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加强起重作业队伍管理和起重作业技术管理,能够大大地减少各种起重作业事故的发生.现将有关管理措施要点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起重作业的安全高效性,减少起重作业空间冲突的风险,设计起重作业Manhattan平面,剖析起重作业空间冲突因素、机械运行条件与施工组织条件,构建吊物迹线的避障最小直角Steiner树(OARMST)模型,集成Dijkstra启发式算法和无载波通信(UWB)定位技术,开发起重作业迹线规划系统,求解多就位点、多障碍物下吊物的安全移动迹线。研究表明:OARMST模型求解的最优起重吊装安全迹线避免了起重作业的空间冲突风险,通过减少吊物转弯次数和位移,可防止吊物多次骤停摆动和驾驶员多余操作,提高起重作业的安全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塔式起重机施工作业的夜间照明工效水平,采用数学模型和BI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灯源的光通量及入射角为光学驱动参数,模拟眩光值、照度及其均匀度等光学变量,建立照明工效的光度学BIM辅助优化模型,优化起重作业照明灯源光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对塔式起重机施工作业区照明灯源光学参数进行组合优化后,夜间起重作业面照度及其均匀度显著提升,眩光值满足起重作业视觉环境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塔式起重机夜间起重作业照明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孟宪坤 《安全》2008,29(1):43-44
河南油田油建公司金属结构厂是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的厂家,容器设备的装卸、整体运移过程是该厂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高风险作业,也是隐患与事故比较集中的作业环节。为削减起重作业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该厂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起重作业制度”、“加强起重作业现场的过程控制”、“实行起重作业安全告知制度”这“三管齐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塔机作业安全工效,基于视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理论,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驾驶员视觉行为数据,分析和评估塔机驾驶员视觉转移过程的表征参数,结果表明:起重作业过程中驾驶员注视时间长,视知觉资源主要集中于起吊物,保持持续性注意状态,以维持高效起重作业,心理负荷较大;起重作业不同子过程注视时间与瞳孔直径差异较大,在空中平移过程中注意力较为分散,瞳孔直径较小,心理负荷较小。据此,提出了塔机起重作业的人因工效改善方向,为起重作业安全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起重吊运作业在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中使用得愈来愈频繁和普遍。针对这一形势,一些起重设备及吊索具制造企业为抓住市场,提高了起重设备及吊索具的性能和技术含量,相继研制和开发出不同规格的新型起重设备及吊索具,其中部分产品已形成标准和系列。起重作业常用的吊具、索具及其端部配件,按行业习惯,我们把用于起重吊运作业的刚性取物  相似文献   

13.
<正>无相应起重、指吊、挂钩(架工)等特殊工种操作证,进行起重、指吊、挂钩(架工)等作业。因不知道、不熟悉相应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极易发生事故。使用断股、开岔、绳芯外露的钢丝绳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或者使用麻绳等不符合吊物要求的绳索进行作  相似文献   

14.
1、无相应起重、指吊、挂钩(架工)等特殊工种操作证,进行起重、指吊、挂钩(架工)等作业,属于违章行为,因不知道、不熟悉相应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极易发生事故。2、使用断股、开岔、绳芯外露的钢丝绳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或者使用麻绳等不符合吊物要求的绳索进行作业,属于违章行为,这种状态(断股、开岔、绳芯外露)的钢丝绳属于报废程度,麻绳等承受不住重物负荷,使用中容易断裂,重物坠落砸伤人员,造成起重伤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对起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的现实意义,对起重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作出了明确定位,提出并论述了替代经验培训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强化起重作业安全管理四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产离不开起重机械。任何工厂、建筑工地、矿区、港口、转运站等生产活动都使用各种各样的起重机械从事起重作业。然而,事故统计表明,在各行各业的起重作业中,由于发生起重机倾覆、触电、重物坠落、挤压碰撞等事故的频度较高,致使起重作业中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占相应行业事故总数的12%左右。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起重作业事故,对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航天试验过程中,试验准备、撤收阶段等环节均需使用起重机,吊装作业频繁,且起重质量往往较大,吊装高度往往较高。本文以大型航天试验过程中的重点风险——起重伤害为突破点,结合安全精细化管理需求,深入研究吊装作业精细化操作步骤,从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提炼,以简洁、明确、指导性强的文字进行描述,高度凝练出操作规程20步,极大地提高了一线操作人员对吊装作业的理解和精细化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8.
检查起重设备应包括如下内容 :起重作业区域是否设置警戒线或明显的安全提示 ;起重设备本身设备要灵活好用 ;动力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接地是否正确、可靠 ;钢丝绳磨损断股断丝、腐蚀、变形等情况 ;吊具、夹具等是否有裂纹、缺损以及磨损、变形等现象 ;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要求齐全、完好 ,包括制动器 (刹车 )、缓冲器、卷扬极限 (从事天井作业应有下极限 )保护 ,负荷限制器 ,(塔吊及汽车吊应有力矩限制器 ) ,音响 (铃 )或报警信号 ,其他辅助安全设施应包括照明灯具、电器防雨设备、低压照明、梯子、平台的防护拦杆及消防器材。特别注意高炉炉…  相似文献   

19.
施倚 《劳动保护》2008,(4):113-113
编辑同志: 根据特种作业上岗要求,操作起重设备需要持特种作业证。那么,天车、行车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勿庸置疑。请问:操作最大起重100旭的电动葫芦也需要参加国家起重设备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并取证吗?起重设备虽然含电动葫芦,就持特种作业证方面,在起重设备大小上有没有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0.
《江苏劳动保护》2003,(2):14-14
钢丝绳是起重作业不可缺少的吊挂工具。要保证起重作业的人身安全,防止因钢丝绳断裂而导致意外事故,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