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应对民航突发情况,保障民航运行安全,提出应急调度这一概念。阐述常规情况下航班调度基本模型,分析其在应急情况下的弊端。引入机会约束,构建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调度模型。研究兼顾航空公司成本、航班运行安全及旅客随机需求的机型分配问题(FAP)模型和机组排班问题(CSP)模型。比较混合智能算法、隐枚举法、等价转化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度。根据案例数据,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并采用随机模拟与粒子群(PSO)算法相结合的智能算法对模型求解。结果表明,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在考虑随机因素的情况下,比基本模型更符合实际动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分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速铁路的客流,结合高速铁路物理网络及开行方案,构造高速铁路列车服务网络,将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分为时间成本、票价支出和拥挤成本,从而确定高速铁路旅客出行广义费用计算方法,并将其作为出行阻抗;以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客流分配模型,基于相继平均法(MSA)的改进算法求解该模型;利用Matlab编程,以武汉地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件下高速铁路部分列车上座率较高或较小,可采用增开、减少列车的开行次数和调整列车的停站方案,使列车的上座率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铁路货运安全是铁路货运质量的核心内容,现今铁路货物列车运行速度大幅提高,铁路货运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总量不断增加,铁路货运安全风险管理面临更大挑战。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相较于常规算法具有收敛快、计算精确和弱化人为因素影响等优点。针对铁路货运安全中存在的风险,建立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算法、层次分析法(AHP)量化样本数据,降低数据主观性,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铁路货运安全风险;以丰台货运中心的各项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运安全风险评价模型能够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机场旅客安检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双设备并联安检系统,通过式金属门和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分别被配置在安检通道的两侧;利用概率论构建系统错误放行率和错误报警率公式,以错误放行率的大小衡量安检系统的可靠性;在错误报警率和设备检查时间的约束下,以最小错误放行率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当模型以最佳设备报警阈值、旅客分配阈值运行时,算法每次优化的错误放行率在0.008 5~0.01范围内波动;当携带违禁品的旅客比例增加时,最低错误放行率将升高;当错误报警率的上限值增加时,最低错误放行率先降低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高铁列车高密度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车站作业计划编制智能化水平,以到发线均衡利用为优化目标,制定到发线分配优化方案,为列车晚点时动态调整到发线运用预留空间;构建高铁站咽喉区和到发线整体运用优化模型,并兼顾咽喉区与到发线的连通性和制约关系,设计遗传禁忌混合算法求解;以某高铁站一段时间内行车数据为算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模型可以改进到发线运用均衡性,避免列车在咽喉区的进路冲突,增强方案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遗传禁忌混合算法在进化至70代左右时收敛。  相似文献   

6.
疏散路径受阻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火灾中,随着火势的不断增大和烟气的不断增多,随时会有某条疏散路径因被火势或烟气封堵而不能正常通行的情况发生。针对此情况下的应急疏散问题,以待疏散人员全部完成疏散所需时间最短为目标,以结合疏散路径的通行能力合理分配待疏散人员为原则,运用Dijkstra算法对网络中的最短路径进行求解,并结合网络流控制的方法实现疏散人员的合理分配,建立了疏散路径受阻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模型,并提出了该模型的算法思想及算法步骤,最后结合算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可行、有效,既可较好地避免因大量人员选择相同疏散路线而造成的拥堵,还提高了疏散网络的整体使用率,又有效缩短了人员的疏散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7.
鉴于管制过程中对航空器冲突问题发展的研究,对经典事件模型的结构进行改进,用球形曲面间隔层代替传统的平面间隔层,结合扩展碰撞盒概率关系比计算冲突风险,提高了模板与实际航空器运行状态的切合度。并以模拟航空器飞行数据进行仿真,对改进模型的冲突风险与原模型的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正确。  相似文献   

8.
为表征航空旅客运输事故征候演化机理,提出事故征候贝叶斯网络的建模方法。基于事故征候中致因事件、结果事件及分类标准的定义,以7 265起事故征候案例为样本,利用事件提取算法,识别事故征候叙述文本中的致因事件,利用改进的最大最小爬山算法实现网络建模;依据事件提取的测试集验证与结构学习的交叉验证,检验建模算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基于证据敏感性指标,识别关键致因事件。结果表明:航空旅客运输事故征候贝叶斯网络模型包含94个节点和247条有向弧。空降冲突、严重设备故障、机组成员疾病及火灾烟雾是模型中高风险关联的致因事件,在安全监管过程中消除或减弱关键致因事件的发生能有效控制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9.
10月9日下午,国航证实当天有两架航班在起飞前接到不明电话,对航班进行威胁。当晚,两架航班经过严格检查后未见异常,旅客重新安检登记后起飞。据统计,8月底以来仅42天的时间,已有3家航空公司、5架航班遭遇恐吓。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贝叶斯的飞行签派安全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和航班数量不断增加,作为运输生产核心部门之一的飞行签派工作,对生产组织协调不得力或监控跟踪不及时所引发飞行事故成为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分析由于飞行签派工作差错导致飞行事故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各项后果,查找出诱发该类事故各项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飞行签派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影响飞行签派各因素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提出了故障树向贝叶斯网络转化的改进方法,基于构建的飞行签派安全评估贝叶斯网络模型,给出了求解顶事件发生后果概率、底事件重要度和事故发生最小割集的算法;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实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城市供水安全状态,提出1种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思想的城市供水安全评价方法。以城市供水安全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供水安全指标与基本概率指派函数焦元的对应关系;采用组合权重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作为对指标证据的支持程度,通过加权合成方法得到各因素定量、定性信息的基本概率指派函数值,利用证据理论的Dempster组合规则进行因素融合。研究结果表明:以郑州市供水安全指标体系为例,在进行多指标信息融合时与解决证据冲突的融合方法计算结果相同,郑州市2006——2008年城市供水处于不安全状态,2008年以后安全等级逐步升高且趋于稳定状态,可以预测出在未来一段时间郑州市的供水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运用Bowtie模型对隐患、可能的事故原因以及后果进行评判,分析重点放在风险控制和组织控制的薄弱环节上。利用Bowtie模型,分析机场安全风险,以跑道侵入事件为算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机场安全风险的组织因素。量化影响跑道侵入的结构重要度,计算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可能导致跑道侵入事件发生的概率。从风险管理和组织安全的角度,预防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闸阀可靠度计算准确性,将模糊准则引入闸阀可靠性设计,将闸阀应力与阀体通径、内压之间隐式关系显式化,并基于神经网络构建地震工况下闸阀数学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计算闸阀在常规方法下的可靠度;利用正态型隶属函数描述闸阀强度的模糊性,计算闸阀在考虑模糊强度时的可靠度;对比强度的模糊性对可靠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不同隶属函数下的闸阀模糊可靠度。与传统随机可靠度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对不确定性描述更合理,理论上对可靠度的计算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交叉道口冲突范围定义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航空器交叉滑行冲突概率模型。该模型针对交叉滑行道结构特点,以T型交叉口为例,综合等待位置、机身长度、喷流范围等要素,扩展冲突区域,基于实时速度、位置变化构造冲突概率模型,并利用速度分布密度函数对模型求解。仿真验证表明:模型能计算不同运动状态的中型机在T型交叉口处的冲突概率,T型道口等待位置对冲突概率影响较大,等待位置较近将造成冲突判断延迟,等待位置较远会产生虚警误判,致使滑行中断。利用实际滑行轨迹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再现T型道口上2架中型机滑行冲突产生、发展及解脱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能为管制员、飞行员提前判断冲突,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通量的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冲突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我国交通冲突技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交通冲突数据统计尚不充分的现状 ,笔者研究了交通量和交通事故、交通冲突的密切关系 ,尝试建立以交通量为基础的交通冲突数学模型 ,力求更加准确地对平面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 ,克服传统的基于事故统计的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组织行为杂志》2017,38(6):876-894
Exploring the role of both the employee and supervisor, we tested a model of how cognition‐based work‐to‐family conflict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workplace, impacting employee job success. Based 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loss spirals, we hypothesized that when an employee's work interferes with family demands, the resulting work‐to‐family conflict spills over to the work domain via employee emotional exhaustion. We further argued that the behavioral manifestation of employee emotional exhaustion in the workplace is low employee engagement, as assessed by the supervisor. Drawing on signaling theory, we proposed that supervisor assessments of employee engagement are related to promotability, performance ratings, and salary. Work scheduling autonomy, as a boundary condition, is examined as a resource that attenuates these relationships. Data collected from 192 employee–supervisor dyads of a Fortune 1000 company, as well as performance ratings and salary obtained from company records 9 months later, indicated support for our conceptual model. Future research examining employee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job outcomes is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is paper compares a more traditional, unmediated model of work-based role stress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burnout to two models in which the role stress-affective work outcome relationship is mediated (partially and completely) by work-home conflict across two samples of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s: engineers and nurs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model in which role conflict and overload hav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via work-home conflict—on job burnout and satisfaction (‘Partial Mediation’ model) achieves a better overall ‘fit’ than two alternative models.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the two groups perceive many aspects of the work-home relationship differently, for both groups, work-based role conflict is an important antecedent of work-home conflict, and increased burnout an important direct consequence of work-home conflict.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perspectives which view the work and non-work realms as independent must be reconsidered, and that the nature of the work-home relationship may, to a great extent, be contingent upon the way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 perceive their work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8.
针对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决策过程中的冲突问题,提出1种应急决策冲突程度的表示方法,将应急决策冲突定量表示出来。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对应急决策冲突进行模糊评价;通过构建“大多数”的模糊函数,确定冲突程度的表示路径;根据冲突与一致性的相对关系,对“一致性程度”的模糊函数进行改造,构建“冲突程度”的模糊函数,并通过冲突程度的计算过程,得到最终的冲突程度;结合应急决策冲突实际,划分冲突等级,并确定其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应急决策冲突程度表示方法充分利用了应急决策专家的决策偏好信息,实现了应急决策冲突程度的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城市快速路多个交织区之间的相对交通安全状况,及比选同一个交织区的多个设计方案,建立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织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首先,使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一定道路交通条件下车流运行状态及其随时空变化的过程,并生成车辆轨迹文件;然后,运用交通安全替代评价模型(SSAM)分析车辆轨迹文件,识别和统计交通仿真过程中"发生"的交通冲突;最后,以交织区交通冲突数与交织区交通量、交织区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交织区的交通安全状况。案例分析表明,交织区交通冲突率越高,其服务水平往往越低;交织区的交通冲突率有随交织区交通量增加而增加,随交织区长度、交织区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量化不同驾驶方式下车辆与航空器行驶风险,提出车辆与航空器交叉运行冲突评估模型,该模型将特种车辆驾驶方式分为激进、稳定、保守3类,综合驾驶特性和管制规则定义车辆速度演化规律,结合运行场景、间隔配备等要素确定冲突条件,并基于航空器与车辆实时速度、位置变化构造冲突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冲突评估模型能够计算车辆与航空器在十型交叉口的冲突概率;激进方式下车辆先于航空器通过交叉口,风险概率均值相对最大,为0.679;保守方式下航空器先于车辆通过交叉口,最大间隔是安全间隔的4.7倍;稳定驾驶方式可兼顾安全和效率。本文模型能再现十型道口车辆与航空器交叉运行冲突产生、发展及解脱过程,计算结果可用于场面实时冲突识别和预警,能够为机场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