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GIS的祁连山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研究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主要生态问题,并结合客观条件及评价因子的选取需具有代表性、可计量性的原则,选取气候舒适度指数、土地沙化指数、土地盐碱化指数、水土流失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共5项评价因子对祁连山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运用GIS技术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再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和重分类工具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划分5类生态敏感等级,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中等敏感性、较低敏感性和低敏感性。结果表明,祁连山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明显,高敏感性地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西部地区,低敏感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总体都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上,其中,中等以下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7 8%,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占研究区的30.2 2%,表明对于祁连山的生态保护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一些地区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生态敏感性偏高。因此,未来对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对于高敏感性区域的西部地区应该进行严格保护和生态治理,对于低敏感性区域的东部地区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生态关键地段对于维护和控制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矿业城市资源型生态关键地段进行识别是量化矿业城市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背景与斑块状态相结合的识别体系,从宏观上对次级行政区区域背景进行生态关键度分级;通过计算斑块的矿业活动指数、斑块生态脆弱度和生态损失度,从微观上反映斑块的生态关键度。应用Arc 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将大冶市资源型关键地段分为原生型、损益型和扰动型,分别占总面积的36.83%,19.45%,43.72%。结果表明,基于BSM的资源型关键地段识别是分析区域生态现状的有效方法,对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用地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电工程造成的水文情势变化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直接原因,需要合理确定所需生态流量并有效管控,建设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是实现生态流量监控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国内目前已建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的技术总结,识别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角度提出了未来生态流量实时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后续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风险)模型,选取16个分项指标、34个评估指标,建立了4层次指标体系,兼顾流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根据环境特点及功能分区将河北省滦河流域划分为6个评估单元展开生态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水平位于三级到二级之间;潘大水库上游评估单元刚刚达到二级较安全水平;引滦入津、大黑汀下游和青龙河秦皇岛评估单元属于临近二级的三级水平;冀东沿海的秦皇岛和唐山评估单元生态安全指数较低,但均大于50,属于三级一般水平。研究表明,水资源过度开发是各评估单元共有的不安全因素,面源污染严重和生态风险较高也是造成流域生态安全指数不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风险评价是认识生态健康和污染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是使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其核心步骤是筛选出合适物种的毒性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在简要介绍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上,综述了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即物种筛选、毒性数据选择和拟合模型确定。针对特殊水体,提出了基于区域同类型水环境物种对比的物种筛选法和基于水环境历史物种比较的物种筛选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明确提出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在环境保护法的提出是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生态红线、优先保护生态空间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强化生态保护的强制性规范性手段,将对维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存在水土流失、生态演变、环境容量变化及环境脆弱性变化4类潜在风险.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在土地整理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水、土、生物3个要素与14个指标.结合土地整理实践与生态学知识,拟定指标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并建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计算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后,ER总分减少28.94,生态风险级别由Ⅲ级降为IV级,项目区生态风险显著减小;2)就单要素来看,水的ER总分由21.53降为6.16,降幅达15.37,对整个项目区生态风险减小的贡献率达53%;而土和生物要素两者的贡献率仅共占47%;土和生物要素的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也较整理前有了降低,降幅分别为12.79和0.78,没有水要素明显.研究表明,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能有效识别土地整理前后生态风险的变化,可为以后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食源性畜禽产品的化学危害类别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以2017-2018年G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得到的3 697个样本数据为基础,结合数据分析法、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构建了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数据分析法识别出监测不合格的化学要素,借助各要素的检出率或超标率计算其出现概率.通过风险矩阵法对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进行赋值,进而评估要素的风险水平.运用Borda序值法确定畜禽产品各环节化学要素的重要性.结果 表明,各化学风险要素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程度存在差异.最终计算结果与《2019年度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及残留限量》的管控趋势一致,表明该风险评估模型可信.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珠海市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区域与程度,预防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对珠海市陆域空间进行以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为评价指标的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珠海市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均以不敏感、轻度敏感区为主,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区较少,生态系统对抗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2)高度敏感区集中于珠海东部的城市中心区(香洲区)、淇澳岛、横琴岛及珠海西部的工业区及大型山体,中度敏感区集中于香洲区与斗门区,不敏感和轻度敏感区集中于斗门区与金湾区;3)高度敏感区与人类活动密集及活跃区域的重合度较高,不恰当的开发建设极易扰动生态系统稳定。研究表明,各敏感区应实施不同生态安全对策,即高度敏感区应严格保护,中度敏感区应控制保护,轻度敏感与不敏感区应协调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三线一单”编制技术要求计算了上海市2017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其中SO2排放量为6. 28万吨、NOX排放量为31. 50万吨、VOCs排放量为33. 38万吨、一次PM2. 5排放量为5. 09万吨、NH3的排放量为8. 17万吨。根据上海市污染源排放特征,划分了大气环境管控单元,其中包括6个大气优先保护区、115个大气重点管控区以及1个大气环境一般管控区,其中大气重点管控区分为高排放区和受体敏感区。  相似文献   

11.
杨海菊  韦锋  李嘉力 《环境与发展》2020,(2):179-180,182
文章利用2010年、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通过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综合反映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分析 2010-2018年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林地覆盖率明显提升,生态状况改善。其中疏林地及其他林地向有林地、灌木林地转变是水源涵养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沿用“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模式,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生境维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以及人口密度、地均GDP和土地利用程度3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2方面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强度进行基本阻力面修正,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廊道提取,构建出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新区生态源地总面积约48433 km2,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于新区西北部旱地和东南部水域;新区生态阻力系数空间分布较为破碎,大部分区域阻力值较低,间或分布高阻力值;新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8586 km,呈“Y”字型沿建设用地和水系分布,所处地类主要为旱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可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赵丽丽 《林业劳动安全》2012,25(3):32-34,48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自然环境综合治理机制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水资源保护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水资源保护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治理机制,保证水资源能够合理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劳动安全生产对水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水资源生态治理机制建设可以推动林业劳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全面实现林业生产效益,保障林业劳动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引起各国重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工业污染、森林毁坏及生态物种减少诸方面。我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作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应该坚持走发展的道路,但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即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铁路建设项目种类多样化、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新业态,以及新版环境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对铁路建设项目环评的新要求,阐述项目合规性分析是环境评价开展的前提,对工程概况、工程方案环境影响比选,以及生态、声、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评价的技术要点,改建铁路"以新带老"和工程变更环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2011年正式提出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并实施严格保护。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和日本对生态保护地的管理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合自身的机构管理体制,可持续的科学分区管理。欧盟则形成了纵横结合的生态网络管理体制。通过学习与借鉴美国、日本和欧盟对生态保护地的管理特点和经验,针对我国现行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存在的法规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部门不协同等问题,提出出台红线管理办法、对接空间规划强化管理工作、制定可持续性分区管理体制、构建以环境准入清单为抓手的纵横结合的管理监督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特点及理论基础,并对在中国开展生态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区域生态安全预警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考虑生态安全等级边界信息的随机性、模糊性及动态性,利用可拓学中兼具定性和定量分析及动态性的物元理论和具有不确定推理特性的云模型,提出了基于可拓云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张掖段2005—2015年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2017年生态安全环境进行动态预警。结果表明:祁连山生态功能区张掖段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均处于"理想"以下,其变化趋势为"较差"到"一般"再到"良好";2017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张掖段生态安全为"蓝色"预警,但有向"黄色"转变的趋势,其中工业三废、环保投入强度、森林覆盖率及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张掖段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河道治理工程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力求通过注重建材堆放、科学设置污水池、保持水土、减低噪声等方式,在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几千年的生长繁衍都离不开水,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观念的改变,水库对水资源的储存及调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处于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喀斯特发育,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不均衡,因此水库的建设尤为重要。但在水库工程的建设当中,潜藏污染周围环境的危险,包括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平衡发展,而且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于环境的重视度。所以,对水库周围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问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于水库周围的环境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