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人工智能与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热点话题,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主要领域的节能减碳作用,提出了工业制造领域节能减碳模式为“绿色制造技术+电气化+智能化”,交通运输领域模式为“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建筑楼宇领域的模式为“隔热材料+智能能耗监控”,农业领域的模式为精准农业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同时,分析了人工智能能耗问题、技术成本问题以及对就业造成的冲击问题,为未来碳中和实现路径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而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商品能耗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3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建筑节能是在保证提高建筑物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的用水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建筑节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以下简称"工信部")李毅中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工业的节能和CO2减排目标. 李毅中表示,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CO2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他还表示,2011年初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各降低4%.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信部2012年7月11日就加强工业节能工作下发指导意见: 一、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开创工业节能新局面.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面临严峻挑战,去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3.74%、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工业能耗的78.9%,远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最高占比,且还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新暑期工业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实施“绿色文明战略”是工业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引导工业企业实施“绿色文明战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天津动态     
<正>2014年天津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日前,天津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暨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2013年,全市工业严把资源能源环境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以上,"十二五"以来,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源已累计下降24.3%。2014年,天津市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天津将加快煤炭清洁利用,大型燃煤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全部完成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改造。积极开展静电除尘、布袋除尘试点,大型炼化企业率先完成炼化装置脱硫改造;重点钢铁企业完成烧结机脱硫除尘改造;水泥等企业完成生产型脱硝治理。将在钢铁行业大力推广中温低压发电技术,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年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中国得到应用,工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时,由于数量众多中小企业先进设备使用率偏低,我国还存在着15%~20%的落后技术装备.与国际相比,我国的工业企业整体装备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单位工业产品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较少,绝大部分企业产品能耗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建年来地球的整体环境状况持续变差,居民们也重视到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环境等各种绿色事业。就目前状况而言,由绿色建设带来的升级利用(Uplaying)稳步上升,为确保人们对其拥有较高的认知,本文将工业废气物的升级利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找到最合适的、科学的工业废弃物进一步利用的发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绿化”是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重点阐述了“绿化”的引伸含义即建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筑城市绿色建筑体系、发展城市绿色工业和倡导城市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而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已逼近40%,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实施绿色建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建筑正在引起各级政府、地产开发商、投资基金、建筑设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指标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天津市一、二、三星级(各5个)绿色居住建筑,从建筑设备能耗、住区绿化、水系统3个方面建立了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计算模型,以建筑分项能耗计算结果为基础,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出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的总碳排放量和各类分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一、二、三星级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均值依次为84.70,80.13,70.81 kg/(m~2·a),随着星级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与建筑设备运行能耗规律相似,而住区绿化系统和建筑水系统的碳排放量与星级分布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生产会使用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带来环境污染.为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对粉煤灰、高炉矿渣、建筑废物等几种工业废物在混凝土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是混凝土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石油企业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石油企业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技术路线和原则,设计了“五级叠加,逐层收敛”的“绿色工业增加值”综合指标体系,同时依该指标体系的菜单进行了案例研究。该指标体系与石油企业现行统计制度结合紧密,货币量化方式依据充分,可操作性强,应用该指标体系对石油企业“绿色工业增加值”进行核算,能够反映石油企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项巨大挑战.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项数字表明.在我国的全社会能源消耗中,工业占70%,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五大行业能耗又占全国工业能耗的69%。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实现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根本转变中.工业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研究的“四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22日,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预计2014年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5.8%。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指出,"十二五"前四年,工业能耗、水耗累计下降21%和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目标。高云虎介绍,2014年,工信部严格落实电解铝阶梯电价政策,推进电石、铁合金能耗限额标准试点方案。编制发布《工业能效指南(2014年版)》,完善水泥、  相似文献   

16.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预计将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对此,专家建议,工业节能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高耗能行业的需求,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同时对高耗能企业和节能企业的政策做系统性研究。发展循环经济,高耗能项目限批。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行业间  相似文献   

17.
马本  刘侗一  马中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6):2964-2976
为定量测算环境收益及其受益归宿,理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复杂耦合关系,匹配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环境统计数据库,用2011~2013年微观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治污成本函数,分介质、分行业加总得到了工业环境收益,采用受约束模型估计了其在企业利润、工资与税收间的分配.结果发现中国年度工业环境收益约9000亿元,是当年GDP和工业增加值的约2%与5%;高耗能行业占了环境收益的近70%.环境收益的最大受益方是企业职工,摄取了总额的约80%,政府是第二大获益方,进入企业利润的份额不足3%;环境收益贡献了企业工资的近25%,高耗能行业该比例达50%.环境要素的使用是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工业的深度污染治理可能带来利益格局的不对称调整,对企业工资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在绿色发展中应建立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上半年,天津市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口径相同)实现增加值1635.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0%:综合能源消费量1635.29万t标准煤,同比增长9.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11t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9.2%。工业能源消费量持续平稳增长.单位增加值能耗继续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建设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为绿色建筑提供运行动力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有效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形式,就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某生态建筑为例,对耗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介绍各系统的整合应用,并用模拟软件计算建筑能耗,模拟结果达到生态城绿色公共建筑的能耗控制性指标要求,并实现打造"零能耗建筑"的目的。建议业主后期运行时,追加设置能耗数据采集和能源管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