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查明某地农田灌溉水井水质污染致使作物生长受损事件的污染来源,对研究区10眼水井进行了水质检测分析,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判断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样中全盐量普遍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总硬度、硫酸盐、氨氮和氰化物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水样中全盐量、氨氮与氰化物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具有共同的来源,且与河流A补给关系密切;地下水中盐分过高是造成作物受损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全盐量、氨氮及氰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来源于上游的焦化企业。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地下水污染来源分析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及管控提供环境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老城区河道的合理整治,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对常州市老城区3条河流及区域内浅层地下水的14个采样点水样进行3个月的总有机碳含量检测。老城区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某些地下水的TOC含量高于地表水,原因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且老城区水体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的生活污水,并受到关河、雨水等的影响,这为常州市老城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主研发的傍河取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管理系统对拉林河流域地下水进行污染评价和污染成因分析。通过对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说明拉林河流域地下水铁、锰、氨氮和硝酸盐劣于国家地下水环境3级标准,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可能具有一定的环境生态风险。通过改进的模糊数学法评价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提出针对傍河取水工程的地下水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高氟地区,其河流中的高浓度氟化物不仅会通过径流过程影响南四湖水质,还会影响当地水生态平衡及人体健康。通过分析菏泽市主要河流中氟化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地下水、土壤及废污水调查结果,探讨了影响河流中氟化物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中氟化物的平均浓度在0.98~1.45 mg/L之间,氟化物浓度分布呈现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下游>上游、支流>干流的特征。氟化物浓度较高的河流呈现高pH、低钙的特点,水化学组分以Na-HCO3型、Na-SO4型为主。河流中氟化物的浓度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和土壤中氟化物的背景浓度整体较高。枯水期高氟地下水可能通过直接补给河流对河流水体产生影响,丰水期土壤中的氟也会通过径流过程汇入河流。人类工农业生产过程大量开采利用当地高氟地下水,而高氟废水最终则会进入河流,导致河流中氟化物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防污性能的评价是确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是否可行的关键。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状况,采用DRASTIC模型,选取包气带岩性、厚度与结构、地形作为评价因子,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地下水防污性能,从而为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源强确定在突发污染事故的预警与应急过程中极为重要。本文针对树状河流的特性,将污染源搜索和源强反算的方法结合起来构建了树状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源强确定的一般方法,并利于假设的突发污染事故情形对方法就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监测数据的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源强的计算结果相比事故的地点与发生时间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源"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源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监管需求,研发了一套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预警、评价溯源、预测应急于一体的可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该平台将物联网、地下水数值模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环境监管,实现了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实时动态监测评价及预警、地下水污染路径溯源计算、地下水事故污染预测及应急支撑等网络服务与计算功能,并通过地下空间三维数字化处理,构建了"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虚拟现实界面,实现了对地下水环境的便捷、高效监管与决策。该平台兼容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可为"双源"地下水污染监控、管理和应急提供实时、高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滇池东南岸农业和富磷区入湖河流地表径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8次常规监测,对滇池东南岸10条以农业面源和受磷矿开采区影响的入湖河流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差异性。在南岸选取降雨过程相同的3条河流,开展暴雨径流监测,探讨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新宝象河的平均流量为2.6 m3/s,占总入湖流量的26.5%;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是滇池的主要污染指标,许多河流均已严重超标。河流水质在空间上可分为3类,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氮、总磷、溶解磷、硝态氮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53.636%,氮、磷含量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降雨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浓度增长迅速,流量、悬浮物与大多数水质指标均有相关性,磷矿开采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降雨条件下更加明显,其悬浮物浓度在降雨条件下比只受农业面源影响的河流最高高出1.9倍。  相似文献   

9.
于2020—2021年对某市20个监测井80份地下水样本进行了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以地下水中阳离子浓度为研究对象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阳离子浓度会受到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人类活动影响,其阳离子的来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铅、铜、铝、锰为农业面源来源,铵、钠、总硬度是工业来源,另外,砷、铁及锌等为自然来源,而在自然来源中出现的砷、铁阳离子的富集现象,很明显是受到了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影响。锌与氢离子可能是地下水中pH值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或者是地表水的侧向补给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豫东平原惠北试验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研究区域包气带土壤蓄水库容、土壤前期含水量、地表径流、潜水蒸发量等资料数据计算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确定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系数.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短时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与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入渗补给系数呈反比例关系;当降雨强度一致时降雨量与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入渗补给系数呈正比例关系,在降雨强度低于15 mm/h的条件下,降雨量主要用于补充包气带缺失的水分和土壤、作物、植物等的蒸发蒸腾消耗,无法对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进行有效补给.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周边地区河道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周边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遏制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详细调查北京市周边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分析了河流水质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1)污水收集管网的雨污合流以及初雨带来的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丰水期的水质,故丰水期的水质较枯水期差。(2)北京奥运会之后,许多关闭的企业相继开张排放污水,导致河流水质迅速变差,另外奥运旅游转为农家乐休闲自助游,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水质污染。(3)10个监测点的水质状况不达标率超过60%,已经成为河道水质治理和改善的重点关注对象。研究表明,河流非点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影响日显突出;点源污染与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正相关性,故合理调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三氮"超标现象普遍,而主要污染项目为NH3-N、NO2--N、IMn和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指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成因。指出应加强地下水保护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杭州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5年泾河地面水质监测数据和水文地质资料,对泾河平凉段酚污染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地水质现状评价、地下水和地层中酚含量调查、地下水和地面水转化规律研究,认为泾河平凉段地面水酚污染是由区域地层高含酚土壤淋滤、含酚量高的深层承压水补给和造纸工业废水排放三大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畜禽养殖场污染状况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三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其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尾矿库渗滤液中污染物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拟建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资料,建立三维数值预测模型并分析非正常工况下两种典型污染情景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显示:特征污染物As的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大;防渗层破损和无防渗情况下污染晕沿地下水流方向最远运移距离在第100 d、1 000 d、7 884 d时分别为72 m、225 m、262 m和78 m、335 m、391 m。由于下游河流及周边泉点为区内地下水排泄主要途径,污染物经排泄进入下游河流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故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将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该文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国内外经验,提出如下建议:采取空间嵌套式的布局模式优化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功能;建立包括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和空间传输过程的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氮、磷养分含量评估和地下水硝酸盐氮测定和评估;建立完善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某化工园区潜水中氟化物超标,为控制受污染地下水扩散,沿下游河堤修建防渗帷幕。通过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FEFLOW 7.0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防渗帷幕修建前后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情况,并评估防渗帷幕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受污染地下水在以粉砂、粉细砂等岩性为主的潜水含水层中迁移速度快,第200天时污染物对源强附近及下游大片范围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污染源下游沿堤修建防渗帷幕短期虽可有效阻断污染物持续迁移,但会导致污染物在帷幕前端聚集,一段时间后地下水污染羽会绕过防渗帷幕发生渗流污染,须配合其他治理措施综合控制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农村地区多数居民以地下水作为主要或唯一的供水水源,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成为了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基于郯城县农村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水质检测分析,共采集了98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硝酸盐含量分析,其中24组地下水样品硝酸盐超标,硝酸盐超标率为24.5%,基本掌握了该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分布状况。分析发现地下水硝酸盐分布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在因素,以及农业面源等外部因素控制,并根据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典型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下水污染是由含水层本身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造成的。污染物的荷载可以控制或改变,但是含水层的敏感性是本质的、天然的特性。污染风险不仅取决于相对稳定、不宜改变的含水层天然特征,还取决于主观的污染活动。因此,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地下水污染源荷载以及地下水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典型水源地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汉丹江(陕西段)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8—2012年陕西省境内汉江、丹江干流1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丹江(陕西段)断面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水质总体为优;水质综合污染状况呈下降趋势,其中汉江下降趋势显著;水质综合污染状况空间差异和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城区段污染大于郊区,各行政区段河流下游污染大于上游。流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和营养盐因子影响,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工业源占比不大且排放行业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