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OECD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探索性的举措为解决“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当下热门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借鉴OECD国家环境税政策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当下中国税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以实现“双重红利”为目标,为中国环境税制改革提供建议,使中国的环境税制度既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学     
XI%2(X) 2(X)798中国环境税的研究与实践/葛察忠…(中国环科院环境规划所)//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2(X)1,20(8)一378一380,386 环图X一100 阐述了国外(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环境税的发展趋势,主要从税收绿色化、消除不利于环境的补贴和引进新的环境税3个方面介绍了环境税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总结了我国环境税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包括环境税绿色化问题,介绍中国目前存在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征收特点存在的缺陷以及与环境有关税收收人规模与补贴,并提出中国环境税的可能走势。图1表2参4(怡东)Xl%2(X)2(X刀99大连市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略论西方国家的环境税制西南政法大学陈志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董灵一、引言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空气污染……人类环境正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从经济学上讲,环境污染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外部不经济的典型表现,为了克服这一市场机制的缺陷,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开始求助...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税作为一种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刺激措施,已陆续被诸多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所推行,不仅将环境税引入税收制度中,而且征税范围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环境税制。例  相似文献   

5.
环境税初探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交部、国家环保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本文就环境税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一、环境税的渊源与宗旨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府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强制地取收财政收入所发生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它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开征环境税的目的和宗旨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进  相似文献   

6.
税费改革时的环境税设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彪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1):507-509
基于国家“消费立锐”的大背影,环境税的出台会引起原有环境费制度的调整,分析了设立环境税后环境税的概念及其法律特性,环境税、费各自的特点与相互联系等有关问题探讨了当前建立较完善的彼此协调的环境税费体系。  相似文献   

7.
钟伟青 《环境》1997,(6):13-13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使国际贸易既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保护,就必须把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环境费用纳入其市场价格中去(即使环境成本内在化)。其具体实施措施一般有开征环境税、排污收费、资源有偿使用等。税收作为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强制手段,最适合用于实施环境成本的内在化工作,因此不少国家都开征了环境税。环境税是指对一切开  相似文献   

8.
开征环境税既是贯彻执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筹集环境资金的主要渠道。近几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研究开征环境税,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对环境税的开征进行了有益探讨。考虑到中国环境污染情况、生态破坏状况和税收制度等,采取独立型环境税的模式,选择三大类环境税税种,待条件成熟再扩大征收范围。对于环境税的实施,特别是征收管理,选择由国家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协调配合进行,同时指出两部门在征管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完善其征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税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国外(尤其是OECD国家)环境税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环境税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指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环境税,只有几个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税种;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环保投入的加大,将促使中国实施真正的环境税。  相似文献   

10.
成功  宗良纲 《环境科技》2006,19(1):57-59
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已越来越被一些国家重视,我国也将于2010年前课征环境税。因此,有必要对环境税收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客观上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环境税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完善环境税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推动因素,包括经济与环境矛盾日益凸显、环境经济手段亟待完善、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税费关系调整的需要等。国际经验表明,从最初单纯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而设置环境税,到近十年来普遍因税制改革的需要为环境税的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环境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的日趋凸现以及席卷全球的财政改革潮流,环境税制度在国际、区域、国家等多个层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税制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理论上它具有将社会成本内部化的功效,基于此,环境税静态上有助于激励环境保护行为,动态上有助于激励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所以,环境税制度相对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措施而言,能够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而被人们视为最有效率的环境规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环境税的开征越来越被学界和决策层所重视。然而,要构建我国的环境税收体系,制定环境税法,首先要明确我国环境税的功能定位,确立环境税的目标模式,结合国情并借鉴国际环境税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决定我国环境税的实施步骤,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环境税在许多国家早已采用,而在我国还是个新的概念.环境税属于国家税收种类之一,它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进行征收,或对保护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强度进行减免.“环境税”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和“污染产品税.”一、开征环境税符合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保护靠政府”这是国内外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规律,无论是计划经济机制还是市场经济机制都是如此.行政手段主要包括环境立法、环境标准、以及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环境税的研究在我国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环境税收规模已超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从环境税收入来源和行业分布视角,比较中英环境税收政策发现:两国共同点是环境税收入主要来源于能源和机动车税收,家庭成为环境税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我国环境相关税收政策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程度以及收入规模相对较低,税收绿色化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晓艳 《环境保护》2008,101(2):12-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说明了当前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环境税在遏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已被国际社会认可.因此,适时开征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介绍环境税"双赢"效应理论的基本观点,以OEcD国家为例讨论这一理论的实践效果及其对我国环境税制设计的启示,提出我国环境税制设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回顾了瑞典的环境税费,特别是与能源相关的环境税的发展沿革,从环境效益、财政效益、能源结构调整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瑞典能源-环境税的效果,并展望瑞典环境税的发展前景.最后指出了瑞典环境税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北欧一些环境政策的启示第一,环境政策的新发展北欧四国现在都已开始征收SO_2、CO_2、NOx等方面的环境税,这是在国际环境浪潮推动下出现的新动向。瑞典拟订了一个征收20种污染物环境税的方案,已交国会审议。瑞典排放1kgSO_2征收30克郎的环境税,1kgCO_2征收0.25克郎的税,1kgNOx征收40克郎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税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开征是我国实施公共环境财政、为公民提供优质环境服务的必然要求。无论环境税如何征收,相关的收入支出变化只是一个政府内部的预算调整问题,不应甚至不能成为障碍。但实际上,环境税改革牵涉到许多行业,涉及能源资源管理、环保、财税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各方利益主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视角。环境税开征后,势必影响到各相关部门的现有利益格局。如何平衡上述各方的利益关系是个难题,也是环境税改革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健 《环境保护》2013,41(11):74-76
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对环境税持不积极态度的国家,但美国也是第一个且唯一一个在其税收法典中提出"环境税"的国家。美国的税收体系由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构成,州和地方的税收有很多体现环境因素的内容,但各州情况差异很大,本文对联邦层级的环境税收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美国如何利用税收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美国联邦环境税收体系美国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联邦税收体系中,收入所得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