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佳奇 《环境保护》2013,(12):48-49
环境信息公开被誉为继命令与控制监管、基于市场的环境监管之后的环境监管第三次浪潮,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环境信息公开的重中之重,国务院、环保部通过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使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走上法制化的道路。然而,随着环境问题逐渐引发社会广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3,(20):10-13
近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发布了《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第一批)》,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从2013年9月开始按照"依法规范、公平公正、及时全面、客观真实、便于查询"的原则,认真做好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出台背景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作为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环境保护部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一、环境信息公开总体情况2008年5月1日起,国务院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环境保护部同步施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标志着环境信息公开走上法治化轨道。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取得显著进展,公众和社会各方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新《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增设“信息公开”内容是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化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依法公开”的规范依据、公开的内容以及公开的程序。其中“依法公开”的理解应当以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制度的整体法规范体系为依据。这就要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作出公开决定时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8条“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范围限制,并遵循现有法律规范对公开的方式和内容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自今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由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也同时实施,该办法是继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5年3月25日由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修订,是我省环境法制领域的一件大事,为全省环保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5,43(1)
为贯彻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现依法行政,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环境保护责任,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文章分析了4个办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指出4个配套办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惩违法排污与保障相对人合法权利相结合;严格依法行政与环境执法实际相结合,突出可操作性;严格环境执法与强化企业自律相结合;对违法排污"零容忍"与维护公共利益相结合;加大惩处力度与实行信息公开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对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国人来说,绝不陌生。今年年初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新增了一个章节,即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其中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而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听证会制度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事件的形式之一,为公众提供了公开性的陈述意见的平台。笔者有幸参与了美国环保部门的一场听证会,得以一窥在环保事业发展更加成熟的大洋彼岸,公众如何参与到环境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河北环境保护》2007,(9):25-27
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监管,控制排污总量,规范排污行为,实现减排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自今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出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颁布实施了《环境信息公开条例(试行)》,针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布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系列法律法规。2008年先后发布了专门针对上市公司的《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完善中国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们意识到信息公开对于完善环境管理机制、克服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等强大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为系统地评估各地政府部门对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2009年6月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环境法治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法治框架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途径:首先需建立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清理有关法规和规章;其次需建立健全统一的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评、总量控制、生态补偿、预警应急等制度和机制。此外,还需从环境保护产业一体化、环境信息公开一体化、公众参与一体化以及监督执法一体化等方面构建一体化的环境共治平台,促进各方协同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环境管理的重要辅助性手段,江苏省在环境公开信息方面先后制定了《江苏省环境保护政务公开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全省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江苏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试行)》等制度规定,并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本文在对江苏省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现实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是当代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象征。2012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增加了有关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环境参与的内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界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对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公众参与的立法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国务院日前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建设方面,《纲要》指出,要推进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评文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诚信档案数据库,强化对环评机构  相似文献   

1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等;新修订的《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环境信息,应当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提供便利等。最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刘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6-19,57
随着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公众知情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环境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不仅政府基于其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能需要公开环境信息,企业基于对环境产生影响也需要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上市公司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企业,其在环境信息披露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也一再提醒环境监管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亟需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有力监管。本文试从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角度论述目前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在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期望能引起环境保护部门和上市公司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副省级城市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环保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企业应当公开环境信息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