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就业既是国事,更是家事。张家儿子找工作,李家女儿刚失业,常常成为街谈巷议中的热门话题。草案广征各方高见,深得人心,相信会得到社会公众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2.
为做好《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工作,帮助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及社会各界深刻把握立法精神及重点内容,劳动保障部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宣传提纲》。现本刊予以全文刊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大力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进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的立法备受全社会关注,针对该法草案2017年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围绕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内容的完善,系统梳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展,凝练主要的修改完善思路,最后提出相关条款的15条具体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和组织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法草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讨论中,有观点认为,《草案》关于劳动合同订立和解除或终止的规定较之《劳动法》的规定,体现了对企业是“宽进严出”、对劳动者是“宽进宽出”的精神。并且,对此提出批评。笔者认为,《草案》基于保障劳动者就业的需要,加强对劳动关系缔结和消灭的规范,重视对劳动者择业自由权和职业安定权的保护,是值得肯定的;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修改建议,应当以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立法意图和本来含义为前提。为此,就《草案》有关条文的解读和修改略陈管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2007年被人们称为劳动保障的立法年,6月、8月、12月国家分别通过《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在一年之中,连续出台多部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在我国立法史上还不多见,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这几部法律的先后出台,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下,对于如何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加紧制定《劳动合同法》。经过去年3至4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做出了大量的修改和调整,主要在以下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各类劳动合同的具体要求、试用期的期限和报酬、违约金的约定等。  相似文献   

7.
《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正在制定过程中,为了探讨立法中的有关问题,本刊开设“立法聚焦”栏目,以期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对人们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本栏目由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协办。欢迎广大读者参加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非机动车管理规定》(草案)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骑自行车禁打手机,违者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草案)》初审及公开征求意见后,社会各界极为关注,评价不一。来自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以及劳务派遣机构的反应尤为强烈,有的甚至认为是灭顶之灾,有的扬言要撤资。在学界也出现了所谓的“南派”与“北派”之争。作为直接参与了(《劳动合同法》起草工作的工会工作者,我认为这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对立法本意的了解和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草案)》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都曾提出劳动合同中止的规定,最终颁布的法律和实施条例却都没有予以明文规定。由此来看,劳动合同的中止已经进入国家的立法视野,反映出社会生活对此制度的现实需要。这就提示我们,构建劳动合同中止制度,需要对一些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佘厅向社会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劳动合同法(草案)》,涉及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法律的适用范围、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短期化、试用期期限、经济补偿金标准、解雇条件、劳动力派遣的法律规范等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对一些反映强烈的问题,本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称2007年为“中国劳动保障立法年”也不为过。是年6月、8月,12月,国家分别通过《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年之中,连续出台三部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在我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这凸显出我国对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决心,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法律?新法在哪些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有哪些亮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读者要求,本刊对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讨论。论坛约请了仲裁员、劳动法学专家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参与讨论,旨在通过他们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在了解这部法律的同时。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体系中一项基础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中,仅有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第三章对“劳动合同”进行过初步的规定。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已不能满足调整劳动关系的需要。此外,各省市自行出台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虽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地位的降低,易引发不同地域在法律规定与适用上的冲突与混乱。因此,制定一部具有国家级权威性、统一性和时效性的《劳动合同法》,不仅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基础性劳动关系的需要,而且也为《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专门法的立法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从而为整个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汤淳 《劳动保护》2006,(7):29-29
本人阅读了《劳动合同法(草案)》之后,感到这个法律草案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会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节劳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良好作用。但是,作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应该考虑到“劳动合同”要将构成劳动关系的主要要素都包括在内。而现在的《劳动合同法(草案)》,没有将构成劳动关系基本要素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规定为《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必备内容条款,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劳动合同法(草案)》第十一条内容如下:第十一条劳动合同文本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用人…  相似文献   

15.
自笔者拙文《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对员工实行宽进宽出”、“对企业实行宽进严出”的立法思路后,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这一立法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上.肯定这一思路的代表者是常凯:“这是从国情出发,非宽进严出不解决问题.”注显然他认为这一立法目标是能实现的,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也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合同终止、解除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从企业获得的利益主要包括工作机会、薪酬福利、发展空间等,如果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则会从根本上剥夺劳动者获得这些利益的可能性,产生争议的机率较高。本次劳动合同立法过程中,关于终止解除的规定在终止解除条件、终止解除通知、经济补偿等各方面均存在争论,本文将《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规定与各地关于劳动合同终止,解除现行规定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文珍:去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是2007年出台的第三部劳动保障方面的重要法律。对此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有学者评价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重要性不亚于《劳动合同法》,因为《劳动合同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实体法实施后出现的争议,要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部程序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 德国是综合和单项立法模式相结合的国家。德国除在《联邦社会法典》中列入内容较为综合的《联邦就业促进法》作为其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分法律外,还制定了《联邦增加就业岗位法》、《联邦残疾人康复法》和《促进老年工人临时工作法》等相互配套的促进就业法规。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劳动法制的关注,既是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基于现实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失衡正在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近二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我提出过制定就业促进法、反就业歧视法等新法来完善劳动法制的建设,更直接提出过修改《劳动法》的议案。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相对于企业违约后需承担的责任.员工违约后承担的责任要小很多,而新近公布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对于企业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的条件作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这是否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难度?近年来,因员工违约引起的劳动争议在不断增加.企业该如何应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