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热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工程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地热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清洁能源,然而,50年来的地热开发利用表明,地热开发过程也会带来诸多工程环境问题.了解地热开发中的主要工程环境问题对地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地质环境扰动、环境污染、生态影响三方面分析探讨了地热开发过程中的工程环境问题.地面沉降、水污染和热污染是地热开发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工程环境问题,相比于中低温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而言,高温地热资源的发电利用产生工程环境问题的可能性更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钢生产技术的工艺设备及能源的环境影响,研究开发一种热轧钢产品清洁生产技术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热轧钢生产的生命周期过程的描述性单元指标,评价从原料到产品、从能源消耗到能源二次利用以及废物的回收利用等对环境的总体影响;采用描述性偏指数,环境影响因子和二次利用偏量来定量分析清洁生产技术对热轧生产过程的各道工序、各类物质流和能源流的影响。该方法结合物质和能源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可用于定量比较多个钢铁生产工艺过程的工艺和新产品环境友好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文章以我国东北某大型石化企业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污染物产生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量化估算。评价结果表明:生产1t聚乙烯能源消耗为32.3×106kJ,环境影响负荷为701.9标准人当量。其中,轻烃、石脑油裂解及裂解气分离工序是释放污染物的最主要工序,光化学烟雾是最大的环境潜在影响,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聚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4.
确定满足环境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案需要指导改善措施下使用能够量化开发产品环境绩效的工具。此外,只有对产品生命周期持系统观念才可确保这些措施减少对环境的风险,并避免简单地将环境影响从一个生命周期阶段转移到另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个客观的用于评价相关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目标程序。  相似文献   

5.
解超  王思思  吕彬 《环境工程》2022,40(9):118-125
透水铺装因其雨水入渗和净化等功能成为未来城市道路铺装的重点发展方向,其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的影响机制与因素需开展系统全面分析。基于北京市的降雨特征和路面工程实际,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方法,综合分析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并结合雨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模拟透水铺装在使用阶段的环境效益,对比了不同维护方式给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环境影响带来的变化。结果表明: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生产阶段的水泥投入,是造成其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但其在使用阶段因透水和净水作用产生的环境效益可以抵消部分其他阶段产生的环境影响。从环境角度而言,日常清扫+高压冲洗是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最佳的维护方式。但是由于使用年限可影响不同维护方式的环境表现,建议综合考虑使用年限选择适合的维护方式,以降低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资源环境影响。因此,LCA与SWMM的耦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量化透水铺装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该方法有望应用于其他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设施甚至整个海绵城市资源环境影响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的原理及理论框架,采用eBalance软件对成都市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两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单项环境影响小于垃圾填埋,但从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综合指标考虑,则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优于垃圾焚烧。该结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可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工具对煤基M100和FTD作为车用替代燃料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为两种燃料生命周期产生最主要环境影响。与M100相比,相同功能单位FTD环境影响总水平值略高。通过敏感性分析,建议综合利用CO2捕集技术等方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分析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立了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了指标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环境影响程度。综合分析输变电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行期三个阶段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影响与社会影响等因素,选取了17个指标确定了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采用发放调査问卷的方式对各指标重要性对比并赋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层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知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大,运营期次之,设计期较小,此外,输变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综合影响介于"微弱不利"和"轻度不利"之间。本研究对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监管具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有助于量化分析个体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塑料水杯与涂层纸杯的生命周期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日常使用的一次性塑料水杯与纸杯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两者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最终影响。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路线与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一次性PE涂层纸杯的环境影响值大于PP塑料杯的结果。分析结果可得出纸杯在材料采用、制造、能耗等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其环境影响值偏大,而PP塑料杯虽然在资源消耗与可降解性上存在劣势,但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上来看,却相对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氧化钴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钴生产是锂钴氧二次电池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之一。本实验是以粗氢氧化钴为原材料,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氧化钴生产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氧化钴生产中资源、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并对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量化估算。结果显示,氧化钴生产中环境潜在影响大小依次是富营养化、粉尘和烟尘、酸化、全球变暖、固体废弃物负担,其相对值依次是:24.04、22.88、4.30、3.29、1.49。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氧化钴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改造及相关材料使用更换来降低氧化钴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动与内燃机汽车的动力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国内某两款同一车型的电动与内燃机汽车的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命周期分析软件GaBi建立生命周期评价(LCA)模型,在清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ML2001模型对两种动力系统分别进行了定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比内燃机汽车动力系统高60.15%,并分别通过回收阶段分析、电能结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回收阶段中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合成3种环境影响类型的直接排放大于回收得到的环境效益;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环境影响随着火力发电比例的下降而减小,增大水能、风力和核能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能有效降低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动力系统重量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环境排放影响最为敏感,电池充电效率次之,制造阶段能耗的敏感度最小.将动力系统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分配到整车,则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比内燃机汽车低0.14%,且主要环境影响类型是全球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2.
典型复合包装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研究了牛奶纸塑铝复合包装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并与塑料包装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评价.通过现场和资料调研的方式获得整个生命周期的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的数据.结果表明,纸塑铝复合包装和塑料包装的环境影响值分别为5.225, 4.670Pt,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获取阶段,两者均在80%左右.塑料包装在化石资源消耗方面是纸塑铝复合包装的2倍多,由于化石资源消耗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其对环境的影响无法通过相关途径降低.纸塑铝复合包装的环境影响较大的原因是其尚未得到很好的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发展铝塑分离再生技术和提高纸塑铝复合包装回收率可以降低其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可再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地热资源则是当下最需要去开发的资源,但是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是十分的困难,而且对工程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本文主要对地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当下中国应怎样才能做到再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去使用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4.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全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运用Ga Bi 6软件建模,对荣威E50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全生命周期环境排放和资源消耗进行了评价,对比分析在中国不同区域使用下驱动电机生命周期过程资源环境影响,并对驱动电机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生产制造能耗、使用能耗和原材料回收率做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驱动电机全生命周期过程各环境影响类型指数排序为APGWPPOCPEPODP,且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使用阶段,其次是原材料获取和制造阶段.各大区域电网下驱动电机全生命周期过程环境排放影响从大到小为华东电网东北电网西北电网华北电网南方电网华中电网.从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使用能耗对驱动电机生命周期环境排放影响的敏感度大于生产制造能耗;铜的回收率对矿产资源消耗影响的敏感度远大于钢和铝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近日首次大规模将地热资源用于现代化温室花卉种植。一个投资2.6亿元的地源热泵与地热利用综合供暖系统在北京国际鲜花港投入使用,将改变以往温室采用煤、电、气供暖的状况,使花卉栽培、种植、研发过程实现零排放、低耗能。经有关部门测算,北京国际鲜花港采用地源热泵供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皮鞋制造厂的单皮鞋为研究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法,对选用SimaPro8.0版评价软件中的Eco-indicator 99评价方法,对皮鞋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建立制鞋过程各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指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制鞋工段,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型干法水泥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的原材料开采过程,水泥生产过程、运输过程中的直接环境影响和电力生产、煤生产的间接环境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物料平衡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水泥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建材行业建立相关的生产标准提供方法借鉴,进而促进建筑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增程式电动汽车(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EREV)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对EREV、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和内燃机汽车(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ICEV)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构建了车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成本评价模型,针对不同汽车各阶段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三大特性,识别EREV、BEV和ICEV的环境负荷差异,并从初始购置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和报废回收成本3个方面评价了EREV、BEV和ICEV的生命周期成本差异.综合碳排放特性和经济属性,进一步提出减碳经济性评价指标,科学评价EREV和BEV的环境效益和减碳经济性,并讨论了不同电力结构下EREV、BEV和ICEV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减碳经济性变化.对增程式电动汽车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综合评价研究,进一步明确EREV在多种能源类型汽车技术路线中的环境效益和减碳经济性.结果表明,相比于ICEV,BEV和EREV在运行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热资源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以中低温资源为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受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及其在全球构造中所处部位的控制,主要集中在藏南-川西-滇西和台湾两个地区。但是,中国地热产业处在起步阶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地热资源的利用绝大部分以直接利用为主,地热发电明显落后。针对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 条促进地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国家级地热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尽快启动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制订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地热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积极推广地热尾水回灌技术,切实保护环境;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地热资源管理法规,以推动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循环特性的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环境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亚娟  王翔  孙蔚鋆  黄凯  王冬 《环境工程》2012,(Z2):519-523
为了了解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在生产、使用、废弃或回收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二次电池环境影响机制分析方法。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采用Eco-indicator99体系,综合考虑电池循环容量衰减和循环次数的影响,建立了二次电池环境影响机制分析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两种实验用二次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选取的两种二次电池当中,锂离子(Li-ion)电池的环境影响明显比镍氢(Ni-MH)电池的低;2)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Li-ion电池环境影响衰减比Ni-MH电池的明显,即随着使用循环次数的增加,Li-ion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会降低到更多。综合来说,所选取的Li-ion电池比Ni-MH电池更具环境可持续性。文中所提出的环境影响机制分析模型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二次电池,以期为环境友好型二次电池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