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冬天又到了雾霾多发季,100多年前的伦敦烟雾持续到1952年,导致12月4日至9日,暴发著名的"伦敦雾霾事件"。雾都作为伦敦百年噩梦,却发展成就了绘画艺术。莫奈当时就是睁大眼睛观察烟雾色彩,如果哪天天气明朗,他会很失望"我所有的画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他笔下的烟雾多彩多姿的表现出浅灰蓝、央美橙色、牙黄灰色、国美紫色……所以早期有一种观点认为,雾霾成就了印象画派。  相似文献   

2.
《绿叶》2016,(8)
正印象派画家常被誉为"光的诗人",光源是他们的画作灵感之源。为了创作《泰晤士河》,莫奈有意选择冬天前往伦敦,观察雾气氤氲、水光潋滟的实景。这桩轶事除了说明莫奈的艺术追求,于其中还隐现"雾都"伦敦的尴尬处境。不仅画作中出现了大量雾景,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相关描述。狄更斯以《雾都孤儿》为奥利弗·退斯特铺展远大前程;柯南·道尔更是经常以大雾营造他  相似文献   

3.
雷虎 《绿色视野》2012,(4):62-65
第一次听说缂丝这个行当,王金山这个人名,是从一位苏绣大师口中。狂傲的苏绣大师在采访中对我提出要求:能不能报道一下缂丝,采访一下王金山。缂丝才是丝中之圣,王老师才是真正的大师。  相似文献   

4.
叶永青 《绿叶》2008,(5):38-44
现代艺术的西南画派代表人物叶永青,用自身的行动告诉公众: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是所有"新的"都比"旧的"好,不是一切东西都可以拆掉,其实还有另外更细致而完善的版本来处理现代化进程。我们完全可以把西双版纳做成东南亚的客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酝酿了一个诗歌、绘画和书法三位一体的传统。在当下,艺术与生活构成现代艺术家的双重人格。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艺术就是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公众认为一成不变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他是江苏省"十佳最美基层河长",江苏省"治污攻坚勇士提名奖"获得者,微电影《绿水之诺》主人公原型,他真实的事迹比这个微电影还要精彩许多。他是江苏省"十佳最美基层河长",江苏省"治污攻坚勇士提名奖"获得者,微电影《绿水之诺》主人公原型。《绿水之诺》的故事取自盐城市大丰区西灵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兼河长吴根红,他真实的事迹比这个微电影还要精彩许多,他的事迹被《大丰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且说大寨     
李青松 《绿叶》2011,(9):137-142
"看,那里是什么?"陈永贵站在高峰上,激动地说:"越过千山万水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党中央和毛主席都在北京领导我们建设新中国,我们要站在虎头山,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世界!"山风吹着他的衣角,他的豪言壮语在空中飘荡着。——这是小时候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段话。这个虎头山是大寨的虎头山,这个陈永贵是大寨的陈永贵。  相似文献   

7.
我不长篇大论,就说个事例。几年前,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的观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人家要批判勤俭,吓了一跳。我发现,他很有一套理论。他说,勤俭这个观念是中国人在贫困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批判这个"勤俭"观了,只有这样人们才舍得花钱,只有大把花钱才能创造拉动内需,才能创造国内市场。他说得振振有辞。  相似文献   

8.
提起文艺大师丰子恺,自然就会想到他的漫画;提起他的漫画,最为世人所称道的莫过于《护生画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葛兆光教授曾评价《护生画集》是"一部奇特的书";而提到《护生画集》,就不能不使人联想起此书诞生的一段奇缘。1927年秋,弘一大师云游至上  相似文献   

9.
正张海清是环保卫士,他对生态的爱是一种大爱,他不光自己巡河,还主动联系丁兰街道城管科开展巡回宣讲,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爱河护水。"只要我还走得动,我这个‘无声河长’就要去巡河……"这是杭州一名民间"河长"的心声。2017年,他给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写了一封信,反映自己参与"治水护河"的亲身感受和江干的水质之变。车俊看到后,第一时间对他表达了敬意和感谢。  相似文献   

10.
韩蕊 《环境教育》2013,(7):76-77
父亲最爱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有一次我和父亲去大桥散步。他说:"韩蕊你能想出这个桥下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吗?"我知道,他又要开始给我讲他的童年了,我摇头:"看这样原来也好不到哪去吧!"父亲笑了:"你没赶上好时候,我小时候,天很蓝,水很清,这牦牛河可宽了,就是站在河面上,也看得见河底的鱼,河底的鹅卵石。夏天大人们在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3,(8):90-90
朱仲能,世界著名理学大师米熹后裔,现任察右中旗冠能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仲能自幼深受朱子理学的熏陶,朱子理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对其影响深远,成为他指导矿山发展的重要生态环保理念,使旗下公司牢固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原来是飞行员,地上做了什么事,天上看得一清二楚。什么都别想瞒着我。每当我看到那一片片天然林被斧锯腰斩,我的心就像在滴血。"刘福堂经常重复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要谈论起自由,总是希望纵其一生,贯其所有事,都是自由的。他的身体是如此的自由,他的心灵是如此的自由,他的思想是如此的自由,他的行动是如此的自由。他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能说他想说的一切话。在这个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环境有了危机,社会有了矛盾,  相似文献   

13.
乡情溢画卷     
吴为农先生祖籍是新安画派的故乡歙县,受其文化氛围熏陶,他以纯真的性情投入大自然怀抱,以神奇的黄山白岳、秀美的新安山水为题材,画意诗情,艺品人品跃然纸上。他的黄山图,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有的似登临莲花绝顶,放眼远眺,沧茫云海间,一览众山小;有的似置身一线峡谷,仰面观太虚,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夏天,我特地飞到了德国,去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他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这个当外婆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2年前,他和他妈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也是这副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处优雅的环境,不能离城市太近,近了人多则乱;又不能太远,远了人迹罕至则近于荒芜。而北京的大觉寺则恰恰在西山脚下不远不近的位置,加上古树、甘泉,于是成了许多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把大觉寺称为他心中的"亮点"。因为这里不仅有景致,还有文化氛围。若干年前笔者也曾在此小住。清晨在寺院内漫步,游人未至,鸟已先鸣。悦耳松涛,醉人花香。果然是心旷神怡之所  相似文献   

16.
王行坤 《绿叶》2014,(10):47-52
生态思想家蒂莫西·莫顿在《生态思想》中认为,人类彻底以人的形式改造了自然,世界已然终结。我们需要"往大处着想"去思考人与人以及人与非人存在的关系,人与非人存在处于同一个共生网络之中,共享着一个世界,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在这个意义上,不存在一个与人对立的大写的自然。莫顿通过对自然的去自然化,想象了一种新的生态学——黑暗生态学。他所做的是对"自然的资本主义人性"进行去自然化,号召一种更关注他者、包容他者的康德式伦理学。然而,为了提出一种真正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的生态观,黑暗生态学或许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在经济与政治制度上进行更为艰难的思考。从这个意义来说,生态思想依然处于来临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2060年的一天,葱头博士最新发明的时空穿梭机成功了,作为他的助手,我"光荣"地成为了他的第一个试验者,因为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人,大家都怕坐上时空穿梭机会一去不复返。葱头博士说:"这个机器是语音控制的,你只要说出时间,它就会带你去,还会给你准备那个时代的衣服,只不过穿梭过程会有些颠簸。你不用太  相似文献   

18.
王金涛 《绿叶》2007,(11):64-65
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机场旁边,有一座植被茂密、溪水潺潺、四面环山、绿沁心脾的幽谷,这就是三峡珍稀植物园,也被称作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的"避难所"。谁都想不到,这个植物园的创建者向秀发,竟是一个"弃富翁而不做"的"植物狂人"。为了抢救三峡珍稀植物,他不惜倾家荡产,为三峡库区奉献了一笔宝贵的自然财富。最近,笔者采访了向秀发,走进了他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9.
正趁着高兴劲,老人还画了一幅画:天上飞着鸽子,底下一个篮子,装着俩柿子俩苹果。题的字为"世世太平",用了柿子、苹果的谐音。近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燕聊齐白石》一书,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燕讲述,北大才子、相声演员徐德亮撰写。李燕何许人也?他的父亲正是齐白石的爱徒、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李燕也是当今社会为数不多见过白石老  相似文献   

20.
笨笨鸟 《绿色视野》2008,(10):29-31
张和民,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大熊猫"放归山林"计划的倡导者。20多年来,他扎根卧龙这个大山深谷,把自己的全部智慧献给了"国宝"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