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SWOT分析模型在巴彦淖尔市战略环境评价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OT分析模型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一种分析技术,近年来在区域规划研究中得到广泛利用。本文在进行巴彦淖尔市发展规划环评中,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压力进行了分析,提出巴市经济发展策略应突出增长型战略,同时兼顾其他三类发展战略,构建经济快速发展、优势资源保护性开发、环境压力显著降低的生态型工业集群的建议,有助于促使区域经济实现友好又快发展,且对今后偏重政策层面的战略环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耿海清 《环境保护》2021,49(7):48-51
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大体可划分为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和区域协调发展阶段,而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节点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布局策略对区域空间结构和空间管制制度均有直接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并最终推动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重点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重视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区域空间环境管制体系、健全资源环境横向调控与联动机制、提高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应该成为新时期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茂名市进入跨越式发展和区域转型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时期,高层次人才是其重要战略资源。基于茂名市资源能力与竞争,采取动态、辩证和关联的视野,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茂名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相对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确定了WT-WO/ST-SO引才战略路径,对战略路径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始建于2001年,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国家中长期环境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等理论方法研究、模拟预测分析、规划研究编制、实施评估考核等技术性工作;承担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承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容量测算、排污许可、排污交易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及技术支持工作;承担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污染损害鉴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后,众多学者对战略环评开展的障碍和瓶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大都集中在战略环评的理论分析等内部制约因素上,有关战略环评开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则鲜有涉及。本研究从战略环评的制度建设(法律、体制和机制)入手,分析战略环评的发展中的法律、组织管理、部门利益和实施机制(责任、监督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对今后战略环评在法律、体制、机制方面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规划和交通环境量化评价指标三方面,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如何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得以体现,同时给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流程。  相似文献   

7.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也是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在国家层面出台的又一纲领性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文件。《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内涵要点与意义该文件的原型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环境  相似文献   

8.
安宁是昆明的工业卫星城市和全省冶金、盐、磷化工业基地,限制其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区域大气和水环境容量太小。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等原则,将其划分为5个环境功能区和1个环境功能带。在未来发展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布局上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加速城市化发展,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实施区域环境管理战略、污染防治战略、螳螂川水环境污染防治战略和区域水资源调控战略。  相似文献   

9.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政府及各部门编制有关发展规划,在实施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章结合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经验,对规划环评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董文茂 《环境》2006,(10):56-57
9月初,酝酿已久的广东绿色名县、广东绿色名镇推介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本刊联合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几家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舆论宣传等方面具有较高权威的机构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内蒙古作为以资源型开发为主要工业结构的自治区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为了使内蒙古自治区借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机会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到2009年间环境质量。通过综合得分分析得出内蒙古环境质量逐年好转,而且环境质量整体优化速率逐年加快,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大气污染和工业污染是在不同领域影响自治区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主要归因于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结构以资源能源型为主、沙尘天气频繁出现以及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所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榆林市夏季臭氧污染来源,提出科学的治理建议,利用WRF-CMAQ模型对2019年7月榆林市和周边地区(包含太原市、西安市、银川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省会城市)的O3浓度进行模拟;利用ISAM模块,对榆林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的O3和其前体物NOx、 VOCs来源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重污染日榆林市的O3主要来自模拟区域外的远距离传输(55.5%),其次是模拟区域内前体物的光化学反应生成(20.6%,榆林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依次为10.0%、 5.0%、 2.3%和2.1%,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合计为1.2%)和初始条件(0.3%),剩余来源(23.6%)未能被成功标记;榆林市处于VOCs控制区,其VOCs由烷烃(76.5%)、酮类(9.2%)和其它种类的VOCs(14.3%)构成,VOCs来源有模拟区域内的污染源排放(45.6%,榆林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依次为22.0%、 11.4%、 6.3%和5.1%,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合计为0.8%)和模拟区域外...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下西北地区农田水分平衡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田水分平衡的影响,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水分平衡的角度出发,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10a尺度下,通过构建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全面刻画了气候变化下近40年来西北地区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的基本特征及演变态势。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是西北地区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全区亏水量呈现由东南向西北、由高山向盆地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40年来,西北地区农田水分平衡呈现西降东升的态势,新疆大部及河西走廊西部的部分县市,农田亏水量显著降低;西北中部及东部地区大部分县市,40年间农田亏水量呈"W"状波动,近10年亏水最为严重;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大部分县域农田水分平衡年际间变幅较小,中东部地区变幅较大;西北地区降水与农田水分平衡呈显著的正相关,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与农田水分平衡的相关性不明显,蒸散量与农田水分平衡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昕  辛存林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2065-2074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来探究短时间内AQI(空气质量指数)的起伏变化,有助于制定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陕甘宁地区")2015-2017年空气质量特征,对3 a的AQI及评价体系中6项污染物(PM2.5、PM10、O3、NO2、SO2、CO)质量浓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对29个监测站点32 910个样本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克里金法分析AQI及6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空间上,陕甘宁地区西南部污染较轻,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部污染较严重.ρ(O3)高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地区,ρ(CO)、ρ(NO2)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ρ(PM2.5)、ρ(PM10)分布特征与AQI分布特征相似,ρ(SO2)高值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②时间上,3 a的AQI平均值为88,AQI季节性变化呈冬季(108)>春季(88)>秋季(78)>夏季(74)的规律.③通过数理统计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月变化特征分析发现,ρ(O3)夏季最高,峰值为140.3 μg/m3,春秋次之,冬季最低;ρ(PM2.5)、ρ(PM10)、ρ(SO2)、ρ(NO2)和ρ(CO)均为冬季最高,其最高值分别为83.7 μg/m3、155.9 μg/m3、72.6 μg/m3、52.1 μg/m3、2.04 mg/m3.④相关性分析表明,AQI与自然因素中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气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20,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与AQ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气压与AQI呈显著正相关(P < 0.05).DEM(数字高程模型)地形起伏度分析发现,地形起伏度级别越大,AQI越小.社会经济因素中,AQI受工业企业数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34.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对陕甘宁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扩散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清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碳生产率(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TFCP)增长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TFCP及其分解(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借助核密度估计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影响旅游业TFCP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中国旅游业TFCP平均增长率为6.2%,呈现中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增长格局,且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②中国共有28个省份的旅游业TFCP呈现正增长,其中吉林省的增幅最高,而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业TFCP出现下降;旅游业碳排放技术“创新者”主要为天津市、河南省、山西省、上海市和内蒙古自治区.③旅游业累积TFCP和累积技术进步均存在明显提升,但二者省际差距有所扩大;而累积技术效率虽然省际差距在缩小,但效率提高幅度不明显,且呈一定倒退趋势.④全国范围内,旅游业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分别在1%、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促进旅游业TFCP,旅游业能源强度、旅游业碳排放结构及城镇化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向影响旅游业TFCP,环境规制对其影响不显著.研究显示,中国旅游业TFCP虽波动性较大,但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今后在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旅游业TFCP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实践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建议几个方面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绿色行动"在我区的重要性,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创建绿色学校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为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引导煤炭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以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与区域煤炭综合开发活动具有重要关联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煤炭综合开发生态风险管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分级结果的空间转化,划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3个煤炭开发的生态风险管控区.结果表明:①禁止开发区面积约131.6×104 km2,占西北三省(自治区)总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的盆周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三环"分布,禁止开发区应禁止一切煤炭开发活动.②限制开发区1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及天山北麓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兼顾保护农田、地下水,维持防风固沙功能方可进行;限制开发区2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酒泉地区黑河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荒漠生态系统内以及环塔里木盆地外围地区,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兼顾防风固沙功能及生态系统保护方可进行.③适度开发区分布较为分散,在保护特定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发.研究显示,需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生态风险管控区提出差别化管理要求,重点对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的煤炭开发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要求,提出由限制为主转向优化发展为主的管理方略.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一次PM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 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 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 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 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 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 (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 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渺  江腊海  谢强  吴瑕  艾蕾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0):2357-2366
四川省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青藏高原的最东端和长江、黄河上游,横跨五大地貌单元,包括6个气候梯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因此,研究四川省生物类群分布特征,识别狭域分布及环境脆弱带生物类群,可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优化及保护策略制定,支撑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开展. 基于四川省183个县(区)13 845个物种分布数据,对维管植物及脊椎动物,以及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哺乳纲、鸟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的目特征区和科特征区进行分析,并统计目特征区的物种组成. 结果表明:四川省有维管植物12 378种,涵盖3门12纲72目268科,脊椎动物1 467种,涵盖5纲43目158科. 四川省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的目、科特征区总体可分为两大特征类群团,基本与四川省东部中亚热带和四川省西部高原气候区分布相吻合. 基于物种大数据划分的目、科特征区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成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可以从大数据中推断出类群分布的详细特征. 因此,以大数据为基础精准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区、物种交流廊道等关键区域具有可行性. 该研究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的模式——小分类阶元的分布模式比大分类阶元受到更广泛、更复杂的因子组合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类群保护孤小易危原则,建议优先考虑孤小分类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20.
1960-2011 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1961-2011 年东北地区88 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Kendall-Theil 线性趋势估计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多年东北地区稳定≥0 ℃积温以25~95 ℃·d/10 a 的趋势显著增加,三江平原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东部山区。稳定≥0 ℃气温的起始期在东北北部和中部显著提前,终止期在北部基本显著延后,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基本以2~4 d/10 a 的趋势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终霜冻日期明显提前,初霜冻日期明显延后,无霜冻期基本以3~5 d/10 a 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0 ℃积温以30~110 ℃·d/10 a 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0 ℃气温的起始期北部地区显著提前,终止期南部地区显著延后,作物有效生长期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基本以2~4 d/10 a 的趋势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