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金属Cd、Zn、Pb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81  
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方案 ,研究了潮褐土中Cd、Zn、Pb复合污染对 4种土壤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 )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复合效应影响中 ,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次为Cd >Zn >Pb ;同时 ,Cd、Zn、Pb复合污染对 4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存在着明显差异 .其复合污染对脲酶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的特征 ;对过氧化氢酶表现出一定的屏蔽作用 ;对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则主要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离子冲量与土壤脲酶活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用脲酶活性作为预测土壤重金属Cd、Zn、Pb复合污染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10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模拟研究,论述了不同用量的重金属Hg、Cd和Pb对不同肥力水平的棕壤和红壤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重金属对土壤酶抑制作用的顺序为:Hg>Cd>Pb.且随金属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实验表明,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是一种暂时现象、由于脲酶活性恢复得较少较慢,故建议用土壤的脲酶活性作为土壤Hg污染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从煤矸石中分离的耐Cd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ZGKD2具有多种重金属耐性,研究其铁载体产生特征和重金属耐性机制对于开发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00~3 000μmol.L-1的Cd2+、Cu2+、Zn2+、Ni2+、Pb2+或Mn2+等重金属,ZGKD2菌株的最大生长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浓度重金属对ZGKD2菌株产碱能力无明显影响.ZGKD2菌株生长进入稳定期时,用0、200、600、1 000μmol.L-1的Cd2+、Cu2+、Zn2+、Ni2+或0、1 000、2 000、3 000μmol.L-1的Pb2+、Mn2+处理2 h,SOD和CAT活性随重金属浓度增加而增加.ZGKD2菌株在MSA培养基中能产生铁载体,200~1 000μmol.L-1的重金属Cd2+或Zn2+可显著诱导铁载体的产生,Ni2+和Mn2+的作用较小,Cu2+则抑制;ZGKD2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与重金属耐性能力相关.这些结果表明ZGKD2菌株的产碱、产铁载体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可能是其耐重金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实验对铅锌矿区重金属(Pb、Zn、Cu、Cd)复合污染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酶活性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尾矿区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的Vmax 平均值分别是非矿区土壤的60%、77%、38%,而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Km 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73 和2.25 倍. 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Pb、Zn、Cu、Cd 元素含量与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Vmax 和Km 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4 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性质酶酶动力学参数的相对贡献大小存在差异,且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5.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超声波强化EDTA洗脱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EDTA为洗脱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超声波强化洗脱正交实验,并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洗脱前后Cd、Cu、Pb、Zn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EDTA浓度20 mmol·L-1、固液比1∶20、超声波作用时间16 min、超声波功率54%、洗脱次数4次的条件下,对4种重金属洗脱率最大,分别为:Cd 83.6%、Cu 58.8%、Pb 98.0%、Zn 43.0%.在实验所设浓度范围内,随着EDTA浓度的升高,重金属洗脱率均有降低.形态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波强化EDTA洗脱能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残渣态含量.除土壤中Zn残渣态去除率只有5.7%以外,超声波强化EDTA洗脱对土壤中Cd、Cu、Pb的残渣态去除率都很高,分别为81.6%、62.3%、93.8%.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规律及影响因,通过在全国8个省具有代表性的设施蔬菜产区采集土壤和肥料样品,系统研究了设施栽培年限、肥料施用、土壤性质对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Cu、Zn、Cd累积量及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天栽培相比,设施条件下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Cu、Zn和Cd的全量和有效态浓度均呈明显的累积趋势,栽培年限>15a时的设施土壤Cu、Zn和Cd的全量和有效态浓度分别是露天栽培土壤的1.57、2.16、1.67、3.28、1.96、2.00倍.Pearson分析表明设施菜地土壤Cu、Zn、Cd均与土壤SOM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其在来源上较强的相似性,进一步对设施栽培土壤主要投入品中Cu、Zn、Cd含量分析表明,猪粪、商品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中Cu、Zn均超过了100mg/kg,Cd超过了1.0mg/kg,且投入量较大,是设施栽培土壤中Cu、Zn、Cd的主要贡献者,而秸秆和部分化肥(如尿素、硫酸钾)中的Cu、Zn、Cd含量均极低,对设施栽培土壤累积贡献微乎其微.pH值和CEC是影响Cu、Zn、Cd在土壤中累积活度的关键因素,其中随着pH值的升高土壤Cu活度表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土壤Cd活度则表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仅在pH<6.26时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土壤CEC的升高对土壤Cu活度表现了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土壤Cd活度表现了先升高后缓慢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土壤Zn活度仅在CEC<5.83时随着CEC升高表现下降显著线性相关趋势.因此,防止设施栽培土壤Cu、Zn、Cd的累积与污染,选择重金属含量低的肥料和调控土壤理化特性(尤其是pH值、CEC)则是缓解设施栽培土壤重金属累积速率进而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河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实验分析,对北京市新河污灌区土壤中Cu、Pb、Zn、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首次尝试运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问题,并与经典的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新河污灌区土壤中,Cd的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Cu、Pb、Zn的浓度未超标.土壤中Cu、Pb、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且Cd的可交换态比例最高,生物有效性也最高.体外消化法分析得到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成分的含量要比利用化学形态分析法分析得到的高,但Cu、Pb、Zn、Cd 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排序是相同的,即Cd>Zn>Pb>Cu.两种方法提取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含EDTA的重金属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运用MINTEQA2模型对模拟重金属废水和EDTA萃取液中重金属离子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Na2S沉淀法处理含EDTA的重金属废水. 结果表明:没有含EDTA的重金属废水,Cd2+,Cu2+,Pb2+和Zn2+是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形态;而在含EDTA的模拟重金属废水和重金属萃取液中,重金属络合物是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形态. 在c(EDTA)为0的条件下,Cd2+,Cu2+和Pb2+的去除率达到100%,而Zn2+的去除率仅为57.0%;随着c(EDTA)的增加,相同c(Na2S)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逐渐下降. 在一定c(EDTA)的条件下,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随着c(Na2S)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相同c(Na2S)的条件下,Zn2+的去除率较Cd2+,Cu2+和Pb2+低. 工程实例进一步表明,Na2S能够有效去除含EDTA重金属萃取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而完全去除Zn2+则需要高浓度的Na2S.   相似文献   

9.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生长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树修复污染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经270d培养后,构树生长土壤中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种植土壤相比分别显著(P<0.05)提高3.12倍和2.29倍;土壤脱氢酶与有效态As、Cd、Pb、Zn和Cu含量,蔗糖酶与有效态Cd含量,以及磷酸酶与有效态Cd和Cu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16S和18S rDNA PCR-DGGE分析表明,构树修复可提高污染土壤中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上述结果表明,构树修复可有效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然而,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下降不明显,必须辅助物理和化学措施来强化构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用分级方法评估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Cd,Zn,Cu和Pb负荷对5种土壤(油黄泥土、棕红壤、红壤、石砂土和紫砂土)中的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未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以残余态为主,占土壤重金属总量的51%以上.随着土壤重金属负荷的提高,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比例增大,残余态比例下降,有效性提高,对重金属的缓冲作用下降.由于Cd,Zn,Cu和Pb本身的特性不同,土壤中各组分与Cd,Zn,Cu和Pb的结合方式及程度不同.当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为:Pb>Cu>Zn Cd,酸性土壤和砂质土壤的缓冲能力较低.当重金属加入量较低时,重金属优先向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转化;而当加入量较高时,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的比例增加.土壤pH下降可使交换态Cd,Zn,Cu和Pb的比例递增,降低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增加了重金属对环境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金属离子鱼类急性毒性研究及对环境标准修订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斑马鱼和孔雀鱼为实验动物,进行了Cu^2+、Cd^2+、Zn^2+和Cr^6+的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这四种金属离子对受试鱼的毒性影响比较明显,对斑马鱼、孔雀鱼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7 mg/L,12.59 mg/L,32.24 mg/L,62.27 mg/L和2.36 mg/L,17.71 mg/L,39.71 mg/L,43.40 mg/L。四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Cd^2+〉Zn^2+〉Cr^6+;Cu^2+、Cd^2+、Zn^2+对斑马鱼的影响较大,Cr^6+则对孔雀鱼的影响较大。结果同时对环境标准的修订具有启示意义,现行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废水和水环境中Cu浓度的要求偏低,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Cu^2+在低浓度水平就具有较大的毒性,未来污水排放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标准在修订中应重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孔石莼(Ulva pertusa)对铅、铜、镉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型藻孔石莼对铅、铜和镉的吸收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体系中的孔石莼对铅、铜和镉的积累量随着水相中的游离态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从热力学平衡角度加以描述,铅和镉饱和结合量分别为:0.715mg/g干重,Cd^2+为0.037mg/g干重;在孔石莼对铜(0.056mg/L)吸收动力学浓度的实验中,第4天达到了吸收平衡,蓄积量为对照组的9.01倍;在镉暴露浓度为0.028mg/L的实验中,第5天达吸收平衡,蓄积量为对照组的5.06倍。  相似文献   

13.
膨润土对Cu^2+的吸附及其它金属离子对Cu^2+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膨润土对重金属铜的吸附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快迭增长而后趋于缓慢最后达成平衡。饱和吸附量为34.10mg·g^-1。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能拟舍实验结果,但Temkin方程拟合为最佳。pH是影响膨润土对Cu^2+吸附的主要因素。低pH值不利于膨润土对Cu^2+的吸附。引入竞争离子,膨润土对Cu^2+的吸附量明显降低。Ph^2+、Cd^2+、Ni^2+对Cu^2+的吸附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作用,其竞争力为Pb^2+〉Cd^2+〉Ni^2+。在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Cu^2+的吸附依然遵守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从34.10mg·g^-1下降到16.93mg·g^-1(Pb^2+)、19.21mg·g^-1(Cd^2+)、26.08mg·g^-1(Ni^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发光细菌法(费氏弧菌,Vibrio.fisheri)对镉污染的土壤及Cd^2+进行毒性检测,分析了不同浓度Cd^2+和不同镉污染梯度的土壤对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2~48mg·L^-1这个浓度区间,Cd^2+对费氏弧菌的剂量一效应关系为CUBIC曲线,相关系数在0.92~0.96之间。镉污染土壤的临界浓度为10mg·kg^-1;土壤镉污染程度越重其pH值越高。  相似文献   

15.
锐态型纳米TiO_2光催化处理含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  刘培  阎峰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4):23-25,6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态型纳米TiO2,用XRD、SEM对粉体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自制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废水中的Cd2+。考察反应时间、pH值、废水负荷、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含镉废水的去除率高,含镉废水pH值、废水负荷、纳米二氧化钛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含镉废水去除率。在优化的处理条件中:废水镉浓度为30mg/L,纳米TiO2投加量为3mg/L,含镉废水的pH为10,反应时间为2.5h,废水中镉的去除率可达99.52%。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铅镉铜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铅镉铜的吸附行为,分析研究了ICP测定重金属铅镉铜的分析方法,并对分析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0 mL溶液pH值为4.8,活性炭用量0.2000 g时,活性炭对Pb^2+、Cd^2+、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可达到52.54 mg/g、35.65 mg/g、57.05 mg/g。  相似文献   

17.
烟梗黄原酸酯吸附铜离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烟梗为原料,通过制备烟梗黄原酸酯对废烟梗进行化学改性,并用其吸附Cu^2+。考察了搅拌速度,吸附剂用量,pH,温度,粒度,Cu^2+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各种参数对Cu^2+的吸附都有影响。对于50mg/L的Cu^2+,吸附平衡时间为10min,吸附量为19.30mg/g,Cu^2+去除率可达96%。室温下吸附Cu^2+时,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结果表明,化学改性的废烟梗去除Cu^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膜主要组分水铁矿和腐殖酸作为掺杂吸附剂,分析了掺杂前后黄河乌海段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吸附时间、Cd^2+初始浓度和pH对沉积物吸附Cd^2+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分配系数。结果表明:腐殖酸和水铁矿掺杂比例的提高增强了沉积物对cd^2+的吸附能力;掺杂生物膜主要组分对黄河乌海段水体Cd^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R^2≥0.99,P≤0.02,n=7);掺杂腐殖酸和水铁矿后沉积物对cd^2+的分配系数分别为:6.2959和2.7110,二者均高于未掺杂沉积物对Cd^2+的分配系数(0.8626),说明掺杂腐殖酸的吸附效果优于掺杂水铁矿的吸附效果;另外,溶液pH对沉积物吸附Cd^2+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泥炭吸附水中Pb^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泥炭对Pb^2+的等温吸附特征,并探讨了泥炭的质量浓度,pH值,共存Cu^2+对其吸附Pb^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吸附特征符合Freund lich等温吸附;泥炭对Pb^2+及存在Cu^2+干扰时吸附的最佳pH分别为5,6;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9.41 mg/g,76.38 mg/g,且存在Cu^2+干扰时,泥炭对Pb^2+的吸附率始终较只存在Pb^2+时大,当泥炭量为12 g时,吸附率分别为95.2%、93.5%,说明Cu^2+的存在促进了泥炭对Pb^2+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肥力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受汞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脲酶活性、最 大反应速度Vmax 、Vmax/Km和反应速度常数k与汞浓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其 可作为土壤汞污染的生态指标;米氏常数Km则变化较小,表明汞与脲酶作用机理为不可逆竞争 抑制;低肥力土壤脲酶比高肥力土壤脲酶受汞毒害作用更强,当汞浓度分别为6.00和14.79mg/ kg时即达到严重污染;而转化酶对汞的敏感性较差;培养时间对土壤酶与汞浓度间关系影响较 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