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兰州市不同区域空气中苯并(a)芘和儿童尿液中1-羟基芘同步采样,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区域苯并(a)芘浓度有显著差别,研究区日均浓度约为对照区日均浓度的两倍.冬季大气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其中研究区冬季均值约为夏季的26.46倍,对照区冬季均值约为夏季的29.41倍.儿童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与空气中苯并(a)芘的浓度呈一致的变化,冬季研究区儿童尿中1-羟基芘的均值为0.86μmol·(mol肌酐)-1,对照区为0.63μmol·(mol肌酐)-1.冬季研究区儿童的终生超额危险度最高,达到2.32×10-4,接近不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别对炼铝厂工人、铝厂附近小学生和对照组人群尿中的1-羟基芘进行了测定.铝厂工人尿中的1-羟基芘为小学生的7.6倍;为对照组人群的43倍.结合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讨论了用尿中1-羟基芘作为评价铝厂多环芳烃污染的人体接触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狗尿中1-羟基芘鉴定和排出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高压液相色谱分离,萤光光谱法鉴定,狗肌肉注射芘后尿中的代谢产物为1-羟基芘。分别给狗1、2、5μmol/kg芘后,尿中排出的1-羟基芘均以第24-48h期间最高;尿中排出的1-羟基芘约占注入芘的0.05%左右。  相似文献   

4.
尿中1-羟基芘的研究——人体接触多环芳烃的指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尿中1-羟基芘的分离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10ml尿样经酶水解后,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分析,一小时左右即可得到定量结果,1-羟基芘的检出限为0.047ng。测定了对照组、交通警和焦炉工人尿中1-羟基芘的含量。讨论了人尿中1-羟基芘的量和接触多环芳烃的关系,认为尿中的1-羟基芘可做为人体接触空气中多环芳烃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冬季清扫马路工人尿中1-羟基芘的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北京市冬季清扫马路工人尿中1-羟基芘的测定结果,并在夏季进行了自身对照测定,29名受试人中有27名是冬季高于夏季.冬季尿中1-羟基芘的几何均值是0.97(μmol/mol肌酐),标准差为0.69;夏季的几何均值是0.14(μmol/mol肌酐)标准差为0.62.t检验证明有非常显著的差别(n=29,t=5.422,p<0.001).讨论了与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家长吸烟对儿童尿中1-羟基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家长吸烟对小学生尿中1-羟基芘的影响,对4个地区小学生234份尿样中的1-羟基芘及其学校所在地空气中的苯并芘进行了同步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尿中的1-羟基芘浓度与所在学校空气中苯并(a)芘的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长吸烟组学生尿中1-羟基芘浓度均高于家长不吸烟组,但t检验结果差别不显著,根据测定结果的分析,讨论了这种差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高浓度多环芳烃环境中暴露后人尿中1-羟基芘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人在高浓度多环芳烃环境中暴露后尿中1-羟基芘的排出量,并测定了空气中的多环芳烃浓度。结果表明,人由空气中吸入芘后,其代谢产物1-羟基芘大部分在24小时内由尿中排出,按克分子计算,由尿中排出的1-羟基芘为由空气吸入芘的7—17%。  相似文献   

8.
室内小煤炉采暖对尿中1-羟基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尿中1-羟基芘作为指标,观察了室内用小煤炉采暖、暖气采暖和非采暖季节时相同人群尿中1-羟基芘的变化,自身对照和人群对比的测定结果,经数理统计检验后均证明:用小煤炉采暖时人尿中的1-羟基芘显著高于甩暖气采暖或不采暖时的结果,表明用小煤炉采暖造成了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的严重污染,用尿中1-羟基芘可做为人体接触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一个特异、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北京市不同功能区人尿中1-羟基芘的测定结果,自身对照和群体测定均显示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显著差别以及不同功能区样品的差异.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以焦化厂为最高,为其它各区的4—25倍,依次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对照区,证明用尿中1-羟基芘作为人体接触环境中多环芳烃的一个生物化学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验建立了"酶水解-固相萃取-HPLC 荧光检测"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1-羟基芘,9-羟基苯并[a]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代谢产物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并通过对200个实际尿液的测定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回收率为70%~85%,最低检出限为0 02~0 05μg L。-20℃保存的尿液样品及尿液提取液中3种化合物在1个月内降解了10%~36%,提取液比尿液的稳定性稍好,保存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包头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郭伟  赵仁鑫  张君  包玉英  王宏  杨明  孙小丽  金帆 《环境科学》2011,32(10):3099-3105
对位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包头尾矿库区和白云鄂博铁矿开采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治理草原矿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包头尾矿库区周围不同方向的土壤都受到了重金属Pb、Cu、Zn和Mn的污染,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Mn〉Zn〉Pb〉Cu;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  相似文献   

12.
烟塔合一排放参数试验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厂典型工况条件下,测试烟塔排放口及塔体内部混合烟气的流速、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分布. 结果表明:在烟塔排放口和塔体内部,混合烟气各参数的分布均是非均匀的. 烟塔排放口处各参数水平分布均为中心处高、边缘处低;2月17,21和22日烟塔排放口处混合烟气的平均流速分别为2.8,3.1和2.9 m/s,总平均流速为2.9 m/s;3 d平均温度分别为13.1,13.4和13.2 ℃,总平均温度为13.2 ℃;3 d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4.1%,87.8%和90.3%,总平均相对湿度为90.7%. 塔体内部混合烟气各参数垂直分布规律为: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均为烟塔中心处高、边缘处低,但流速分布不同,在塔体上部流速分布呈中心处高、边缘处低,而下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及其产业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中国前两批特色小镇为例,综合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地理联系率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特色小镇的产业特征及其开发建议。结果显示:中国特色小镇在分布上具有“总体集聚、依托经济、沿线、围城、靠景”的特征。从空间分布类型看,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人口分界线的东南部,大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态势;从空间分布均衡性上看,特色小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特征,且集中度较高;从空间分布密度上看,中国特色小镇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形成五大集聚区,分别为环渤海集聚区、长三角集聚区、东南沿海集聚区、西南成渝集聚区、中原集聚区。当前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是政策主导下区域经济、区位交通、核心城市、旅游资源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前两批特色小镇主要以农业主导型与工业主导型为主,产业特色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分析结果,从尊重规律、政策导向、产业引领、要素配套等方面提出未来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兰州城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兰州市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悬浮颗粒物、鱼体、植物和有机膜相中的浓度分布,同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空气中浓度最小,在不透水有机膜中浓度最大.化石燃料燃烧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降和侵蚀等,土壤降解是PAHs在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是PAHs主要的汇(占99.86%),但随着环数的增加,其通过大气平流途径从系统中消失的量明显减少,在气相中的降解损失亦降低.有机膜相的存在加速了多环芳烃在大气-有机膜相-水体之间的交换和运动.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年秋冬季全国联网资料,给出中国19个典型区域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AODλ=500nm)、Angstrom混浊系数(β)和Angstrom波长指数(α).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海北、拉萨,AOD平均分别为0.09、0.12,β平均分别为0.05、0.13,α平均分别为1.09、0.06.东北地区,海伦、三江,AOD平均分别为0.14、0.15,β平均分别为0.04、0.06,α平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6.
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为研究区域,在获取区域内729个农用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农用土壤中Cd、Hg、As、Cr、Pb、Cu 、Zn 的平均值分别为0.163,0.144,7.54,86.3,24.9,31.4,98.8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Hg、Cd、Cr、Cu 、Zn平均含量均超过上海市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含量背景值,其中尤以Hg显著,是对应背景值的1.44倍;以上海市土壤背景值为标准,农田土壤中Cd、Hg、As、Cr、Pb、Cu 、Zn 超标率分别为59.7%,68.2%,19.3%,67.1%,44.9%,58.4%,76.7%,表现为Zn> Hg> Cr> Cd> Cu > Pb> As.从空间分布来看,青浦、松江远郊区域农用土壤中Cd、Hg、As含量明显高于奉贤、闵行区,靠近市区的闵行Zn、Cr、Cu含量最高,各区域Pb含量差异不大;重金属来源分析表明,As、Cd、Hg元素来源主要与成土母质、农业生产活动等结构性因素有关,而Cu、Cr、Zn、Pb累积受工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交通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大;Cd含量在不同农用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较大,其余元素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特性比较:以宁波为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宁波市工业区和商业区地表水中采集了85个水样,检测了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水平,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特征和计算重金属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推测了主要污染源;通过计算重金属的健康风险指数和致癌风险指数评价了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宁波市工业区和商业区地表水中重金属污染都比较严重,但存在差异.在工业区,重金属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Zn?NiPbCrCuCd,而超标的严重顺序为:CdPbCr?Zn,主要污染源为工业生产排放物.在商业区,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rPb?ZnNiCdCu,超标的严重顺序为:CdPb?Cr,主要来自公路源污染.2个区所有采样点的地表水均存在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和很高的致癌风险,在工业区和商业区潜在健康风险最大的重金属均是Cd、Cr和Pb;潜在致癌风险最大的重金属均是Cr,且商业区是工业区的1.7倍,相关部门应当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石星村为样区,基于2004年森林景观格局的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了不同时期对石星村森林景观格局具有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并采用CLUE-S模型对石星村2014年森林景观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与验证。此基础上,分别基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以及工商资本介入3种情景模拟石星村202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2004-2024年间3种情景下的景观格局动态及破碎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利用石星村200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分布图对2014年森林景观格局进行模拟,总体精度达到了85%,Kappa指数均值达到0.816,这表明CLUE-S模型对石星村森林景观的格局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2) 在预设的3种情景下,样区森林景观一直占据20 a间景观基质的主导地位,林区分析结果显示出林地总面积没有明显减少,且相较于2004年的林地总面积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种情景下退化林地面积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相较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均伴随着人工林和农用地面积的增加,而工商资本介入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伴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和农用地面积的减少;3) 在林地的空间分布上,各林地类型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退化原始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低山、深丘区,次生林、退化林地和人工林呈镶嵌格局,分散于主要基质性景观中;4) 样区在3种情景模拟下,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农二代”返乡潮和工商资本介入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恢复较好。研究结论可为石星村未来森林景观管理、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典型山核桃产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异质性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我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植物,目前关于山核桃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典型山核桃产区临安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188个山核桃土壤样品,采用地统计学以及Moran's I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异质性,并对山核桃林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d、Cu、Zn、Pb、Ni、Cr平均含量分别为0.37、40.76、87.61、30.10、28.33、56.57 mg·kg-1,其中Cd、Cu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33和2.87倍.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有样点超过土壤背景值,且Cd、Cu、Zn、Pb、Ni有部分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明研究区土壤已具有Cd、Cu、Zn、Pb、Ni、Cr不同程度的累积特征,局部土壤已受到Cd、Cu、Zn、Pb、Ni的污染,其中Cd最为严重,达到了强生态危害程度,Cu次之,总体上重金属呈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基于半方差函数分析得出,Cd、Cu、Pb、Ni、Cr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Zn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Moran's I指数以及克里格插值结果揭示重金属Cd、Cu、Zn、Pb、Ni、Cr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局部空间聚集现象,高值主要集中在太阳、岛石、清凉峰、河桥以及湍口几个乡镇,且以重金属Cd、Cu污染风险概率较高.土壤Cd、Cu、Zn、Ni、Cr高值分布主要与矿区开采有关,而Pb与钾肥的施用密切相关.可见,研究区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首先借鉴Copeland-Taylor模型,引入相对环境规制强度变量,构建了产业转移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方法,以相对环境规制强度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全样本、区域异质性和时期异质性回归分析,并以线性回归方法作为对比,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高污染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逐渐递增的非线性关系,随着相对环境规制强度由低门槛逐渐到高门槛,高污染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大;我国不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提升均会加剧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和质量的提高能够改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