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铬渣的细菌解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高效还原Cr(Ⅵ)的Ch-1菌进行细菌浸出的摇瓶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液固比,温度,初始pH值情况下浸出液的pH值变化,Cr(Ⅵ)浓度变化及浸出过程铬渣中六价铬的浸出率变化和最终渣浸出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细菌的作用下,浸出液Cr(Ⅵ)浓度均能解毒为0ppm,同时,浸出液pH值降低到8~9之间, 细菌浸出渣毒性降低到0.05ppm以下,远低于GB5085.3-1996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1.5ppm.同时,渣中的Cr(Ⅵ)也大部分被有效浸出后还原为Cr(Ⅲ) 沉淀.特别是在液固比10:1,温度28℃,初始pH=10.0的条件下,铬渣中六价铬浸出率达到了95.43%,同时浸出液pH值=8.20,Cr(Ⅵ)浓度为0ppm,浸出渣浸出毒性0.007 ppm,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2.
石灰、粉煤灰处理铅镉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模拟了Cd,Pb污染土壤,加入石灰、粉煤灰等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石灰后,浸出液中的Cd,Pb浸出浓度最低,比模拟污土样品分别降低85.5%,45.2%,其它处理样品的浸出浓度和浸出率都较高,处理效果不理想。Cd,Pb污染土壤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之前,添加少量石灰做预处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另外,浸提刺pH值对Cd,Pb的浸出影响很大。在浸提剂1#(pH值为4.93±0.05)和浸提刺2#(pH值为2.64±0.05)2种浸提剂下,Cd浸出浓度相差约30~40倍,Pb的浸出浓度相差约10~20倍。  相似文献   

3.
以膨润土为辅助添加剂固化/稳定化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朱伟  林城  李磊  大木宜章 《环境科学》2007,28(5):1020-1025
针对传统以水泥固化污泥,带来的水泥用量大与固化体的浸出液pH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以膨润土为添加剂辅助水泥固化/稳定化污泥的思路.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测量掺入膨润土后污泥固化体的强度、重金属浸出率、浸出液COD及pH值,研究该固化/稳定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膨润土的掺入极大地提高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将掺入量为0.4(相对污泥的质量比)的水泥一半用膨润土替代时,固化体的强度提高了6左右.体积安定性也能够满足要求.随膨润土掺入量增加,固化体中锌、铅的浸出率与浸出液的pH值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锌与铅的浸出率分别由6.9%下降至0.25%,9.6%下降至5%,pH值由12.3下降至12.1.在强碱条件下及烘干或风干条件下,铜会随着有机物的分解而析出,从而增加铜的浸出率,而膨润土的加入能弥补水泥造成的强碱环境及风干或烘干过程对固化污泥中铜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酸浸条件的选择是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电镀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关键。以盐城市某企业含铜镍电镀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酸浸条件对重金属铜镍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硫酸浸出效果优于盐酸和硝酸,其最佳浓度为1.5 mol/L;污泥粒径越小,其重金属浸出率越高;升高浸取温度可以显著提高浸出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15及45℃条件下,1.5 mol/L的硫酸溶液对粒径为100目的电镀污泥中铜、镍2 h后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59%和91.60%。  相似文献   

5.
污泥龄及pH值对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BR成功富集后的反硝化聚磷菌(DPBs)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污泥龄(SRT,35、25、15 d)及pH值(7.5、8.0、8.5)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RT从35d缩短至25d,使活性污泥浓度(MLVSS)从2821 mg·L-1降低为2301 mg·L-1,而污泥负荷(F/M,以COD/MLVSS计)从0.256kg·(kg·d)-1增加至0.312 kg·(kg·d)-1,虽然净释磷量及净吸磷量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污泥活性的增加,此阶段厌氧释磷、缺氧吸磷及比反硝化速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5.07、15.92及9.45 mg·(g·h)-1,污泥含磷率从4.78%升为5.33%,出水PO43--P浓度保持在0.5 mg·L-1以下,即PO43--P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当SRT进一步缩短为15d时,MLVSS低至1448 mg·L-1,污泥中DPBs占聚磷菌(PAOs)的比例从82.4%骤降为65.7%,表明过短的SRT使得DPBs逐渐从系统中流失,此阶段污泥含磷率降至3.43%,释磷、吸磷及比反硝化速率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pH值的升高(7.5~8.0),厌氧释磷及缺氧吸磷速率也升高,pH值为8.0时分别达到25.86mg·(g·h)-1和16.62 mg·(g·h)-1;当pH超过8.0后,除磷效率快速下降,推测为磷化学沉淀导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生产性试验处理城市污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可以达到GB18918--2002一级标准,DPB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浓度控制在4500-5500mg/L时确定的污泥回流比为20—35%,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厌氧段0.5~1h,缺氧段1.5~2h;缺氧段后面的再曝气段有利于污泥沉降并可保证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焙烧——浸出——净化——电解工艺对含铜烟道灰泥进行回收铜锌的工艺条件研究。实验表明,烟道灰泥在650℃焙烧2小时,然后采用20%H_2SO_4在固液比(S:L)为1:3.5和温度为60~65℃条件下浸出1小时,可获得Cu浸出率89%、锌浸出率95%的良好效果。同时,在pH-2、T=100℃条件下,对浸出液采用黄钾铁矾法除铁,使净化液中铁含量小于2g/L。该溶液经电解处理后,可获得电解铜和工业级硫酸锌产品  相似文献   

8.
采用30%N902从除杂后的电镀污泥氨浸液中回收金属镍。在萃取原料液pH=9,相比(A/O)=2:1,反应时间为5min条件下可使镍的萃取率达到99%。负载有机相经水洗后,用2mol/L A/O=1:1的硫酸进行反萃,反萃时间为30min,反萃级数为8级,得到产品硫酸镍。硫酸镍溶液中镍离子含量〉90g/L,其它杂质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选择矿山尾矿(铜矿渣)和城市污泥为实验材料,分别制备其浸出液,用以考察浸出液对小麦和玉米的毒性影响。通过对小麦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和芽长这2指标的检测,研究添加尾矿对城市污泥浸出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污泥浸出液对玉米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芽长均会产生抑制作用。向污泥中添加尾矿可以降低城市污泥浸出液的毒性,提高城市污泥应用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使城市污泥资源利用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强  李咏梅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3):1219-1227
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化学强化除磷而产生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硫化钠(Na2S)投加量对污泥释磷以及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Fe物质的量比为0.3~1的范围内,投加的Na2S越多,污泥厌氧释放的磷越多,当S/Fe物质的量比为1:1时,污泥S1和S2上清液中磷浓度分别达到了170和150mg/L(污泥释磷率分别为22.2%和27.23%);投加Na2S会导致pH值升高,碱性条件会促进有机物的释放以及产酸微生物的生长,并因此促进VFAs的产生;VSS/TSS越高的污泥,对pH值的缓冲能力越强,释放的NH4+-N也越多;此外,投加Na2S后会导致污泥上清液中Fe(Fe2+与Fe3+之和)和Al3+的浓度上升,而生成的FeSx会使沉淀沉降性能变差.S/Fe物质的量比为0.3和0.5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大于1:1后Shannon指数下降.综合考虑释磷与后续厌氧发酵以及污泥沉降性能,推荐按S/Fe物质的量比为0.3:1~0.5:1投加Na2S,既可以保证上清液磷浓度大于50mg/L,又将上清液中Fe和Al3+等杂质金属离子的浓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10mg/L),利于后续用鸟粪石法回收磷,同时促进产酸(VFAs为对照组的8.3倍),且污泥沉降性能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厌氧-好氧循环交替生物除磷工艺,研究了各因素对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的基质是生物除磷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利用乙酸钠与葡萄糖混合基质培养的活性污泥体系最好,对COD、N-H、PO4^3-的去除分别为0.966、0.979、0.921,尤其是在PO4^3-的去除上效果更为显著,比单一葡萄糖培养基质的0.4高出一倍多。利用乙酸钠与葡萄糖混合基质培养的活性污泥在pH为7~8(7.5)、温度为20℃~30℃、厌氧阶段DO为小于(等于)0.16 mg/L、好氧阶段DO为2 mg/L~4 mg/L、COD在300 mg/L~500 mg/L、污泥龄为15天时体系运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酸浸焚烧污泥灰(ISSA)是一种湿化学法提取磷(P)的工艺,因其操作简单、损耗低而被广泛应用.以烘干污泥为对照,通过考察不同温度(600~900℃)下ISSA中的磷形态和矿物相转变,研究了H2SO4和HCl作为提取液的酸浓度、酸浸时间和液固比对ISSA样品释磷性能以及对Ca、Al、Mg、Fe等关键金属元素浸出行为的影响,最终通过酸浸、阳离子交换树脂(CER)纯化和沉淀三步反应得到磷回收产物.结果表明:ISSA样品磷的形态以非磷灰石态无机磷(NAIP)为主,且部分NAIP会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转变为磷灰石态无机磷(AP);同时,污泥样品经两种提取液酸浸后,金属元素Ca、Al、Mg释出量最多,其中Ca、Mg元素的浸出量随焚烧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而Al的浸出量随焚烧温度的升高急剧降低;相比其他焚烧温度,800℃条件下ISSA释磷性能更好,且H2SO4酸浸释磷性能优于HCl酸浸,当H2SO4浓度为0.10mol/L、液固比为150mL/g、酸浸时间为150min时释...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污染水体中去除磷并有效回收磷资源,本文研究了海绵铁改性前后吸附除磷特性,并构建海绵铁除磷渗滤床,考察了其连续流除磷特性及再生活化方法,并探究再生废液中磷回收生成鸟粪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改性后的海绵铁对磷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从改性前4.17 mg·g~(-1)提升至18.18 mg·g~(-1).吸附饱和的改性海绵铁,采用1 mol·L~(-1)氢氧化钠解吸和6%硫酸再活化后,能够达到98%的活化率.海绵铁除磷渗滤床在长达约200 d的连续流运行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除磷能力,在进水TP=10 mg·L~(-1),HRT=1 h条件下,磷综合去除率达30%~89%,累积单位容积磷吸附量达到6.95 kg·m~(-3).海绵铁碱再生后的废液可以用于回收鸟粪石,其最佳生成条件为:pH=10,n(Mg~(2+))∶n(PO_4~(3-))∶n(NH~+_4)=1.3∶1∶1.1.在最优条件下,磷回收率可以达到97.8%.本研究提供的方法对于污染水体中磷营养元素的去除及回收利用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污染地表水的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桃花江作为漓江的一级支流,水质逐年恶化,富营养化情况加重.对桃花江内水生植物调查后,选取较常见的水生植物苦草、金鱼藻、黑藻、菹草和菖蒲,将它们栽种到试验用桶中,并用桃花江水培养。试验进行40d后,结果表明,在去除总氮、总磷等方面,金鱼藻和菖蒲的效果较好,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1%和70.2%,对总磷的去除率为93.4%和88.2%,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总氮好,为47.2%~91.1%,而除金鱼藻外其它水生植物对CODCr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沉水植物菹草由于较适宜生长在流动水体中,净化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荆州市地表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荆州地区主要地表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揭示了地表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水沉积物中磷主要有交换态磷(Ex—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e—P)、自生钙磷(ACa—P)、碎屑钙磷(De—P)、有机磷(Or—P)7种磷,其中以自生钙磷(ACa—P)、碎屑钙磷(De—P)和有机磷(Or—P)为主,约占总提取磷的95%。自然条件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5%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较小,不足沉积物总磷的3%;沉积物中铝磷、铁磷、闭蓄态磷、自生钙磷的含量与总磷含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与水体沉积物的释磷特点及其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并受沿岸污水排放及近岸养殖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半水磷石膏(HPG)地下充填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pH值相关、半动态等浸出试验模拟地下水淋滤环境,评价4种HPG及胶凝充填材料(HPGB)磷和氟的浸出特性及长期释放,结合地球化学模拟探讨磷和氟浸出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生石灰改性的HPGB体系中99.97%可溶性磷和95.92%氟化物得到较好的固定,转化为Ca3(PO4)...  相似文献   

17.
制备海藻酸钠-钙(SA-Ca)、海藻酸钠-铁(SA-Fe)、包埋活性炭海藻酸钠-铁(SA-Fe-AC)凝胶球,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COD和无机磷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SA-Ca凝胶球对COD的去除率为10%,SA-Fe凝胶球对COD及无机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和93%。SA-Fe-AC凝胶球对COD及无机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5%和87%。SA-Fe及SA-Fe-AC对COD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均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16.7mg/g、909mg/g。  相似文献   

18.
陶瓷涂层性能影响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提高Al2O3陶瓷涂层的综合性能,对陶瓷涂层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以磨损量、结合强度和耐腐蚀性为评价指标,得出了在Al2O3陶瓷颗粒粒径为160目,颗粒填入量为125%,涂层厚度为1 mm时,综合性能最好。同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推算出胶粘剂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为50℃(1h)→100℃(2 h)→225℃(1h);采用磷酸阳极化(PAA)方法对铝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处理,使其与涂层之间获得最好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9.
以某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基材料项目为依托,本文在研究分析煤矸石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煤矸石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后Ca、Mg的淋溶释放特性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矿物组分主要是粘土矿物(高岭石等)和钙铝硅酸盐;Ca、Mg元素在煤矸石中含量居中等水平,分别为1 438.33μg.g-1、661.67μg.g-1,淋溶元素浓度与煤矸石中元素含量不呈对应关系;Ca、Mg浓度与淋溶液累计水量间呈指数负相关关系,至720 mL后趋于稳定,说明煤矸石对地下水硬度升高的作用主要在淋溶初期;Ca、Mg淋溶特性与K、Na、B等元素的淋溶特性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