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蝉中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葫芦岛氯碱-有色冶金化工区蝉汞、膜翅汞及蝉蜕汞的含量,比较了蝉与其它昆虫汞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汞在蝉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蝉汞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4 mg.kg-1,远高于对照点地区蝉汞含量(平均为1.00 mg.kg-1);蝉中汞的分布特征为蝉汞膜翅汞(平均为0.98 mg.kg-1)蝉蜕(平均为0.50 mg.kg-1);不同性别蝉体质量、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雌性蝉体质量(平均为1.11 g)显著高于雄性(平均为0.54 g);雌性蝉汞含量(平均为1.34 mg.kg-1)要显著低于雄性汞含量(平均为3.38 mg.kg-1);不同采样点中蝉汞含量差异明显,但是膜翅汞含量差异较小;蝉汞含量与土壤汞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蝉汞含量低于生命周期较长的蜻蜓汞含量,但是却远高于生命周期较短的其它昆虫,反映了环境汞污染在长生命周期昆虫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土壤-植物中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阳和武汉市的4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研究了其中的生活垃圾、土壤和植物中的汞含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生活垃圾的汞含量分布极不均匀,浓度为0.170~46.222 mg.kg-1,几何均值0.574 mg.kg-1,一半以上的样品汞含量低于0.5 mg.kg-1,个别含量异常偏高,可能是被混入的含汞废弃产品污染了,而各个填埋场的垃圾汞含量几何均值相差不大。不同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壤的汞含量差异显著,反映了填埋场所在区域的土壤背景值以及垃圾填埋活动对覆盖土壤的污染程度,有时覆盖土壤的汞含量超过区域土壤背景值的2~23倍。填埋场附近的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的汞污染迹象。填埋场生长的植物因生活习性的不同汞含量分布特征也不同,无喙齿冠草为叶>根>茎,狗牙根和硬质早熟禾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随着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增长,附近生长的苔藓汞含量不断升高,封闭填埋场种植的玉米果实有一部分汞含量超过了食用标准,这些都说明填埋场的运行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锌冶炼-氯碱复合污染区昆虫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葫芦岛草地中14种昆虫(植食性、杂食性、肉食性)及蚯蚓,测定生物体内汞、镉、铅含量,研究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植食性昆虫汞、镉、铅平均含量分别为0.168、 9.19、 12.58 mg·kg-1;杂食性昆虫汞、镉、铅平均含量分别为0.375、 24.43、 17.71 mg·kg-1;肉食性昆虫汞、镉、铅平均含量0.928、 29.78、 18.39 mg·kg-1;蚯蚓平均汞含量为1.923 mg·kg-1,葫芦岛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严重.不同种类昆虫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蜗牛、蜻蜓对汞的富集能力较高;蜘蛛对镉、铅的富集能力较高.昆虫体内重金属含量顺序为汞<铅<镉.汞、镉、铅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均为植食性昆虫<杂食性昆虫<肉食性肉昆虫,杂食性昆虫与肉食性昆虫平均镉、铅含量之间较为接近.昆虫体内镉、铅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而汞与镉、汞与铅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表明昆虫体内镉铅具有同一来源,而汞的来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葫芦岛市不同污染源河流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葫芦岛市区不同污染源的三条河流水体及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氯碱厂、锌冶炼厂及非点源污染引起的河流汞污染特征的差异。研究表明曾经接受过氯碱厂废水污染的五里河,表层沉积物中汞浓度为0.03700~16.07 mg.kg-1,平均值9.241 mg.kg-1;河水中总汞浓度为0.08400~10.45μg.L-1,平均值为1.530μg.L-1,水中汞源于河流沉积物溶出。受锌冶炼厂废水污染的茨山河,表层沉积物中汞浓度为0.3440~132.5 mg.kg-1,平均值52.45 mg.kg-1;水中总汞浓度为0.05800~11.04μg.L-1,平均值为2.377μg.L-1,水中汞源于锌冶炼厂直接排放。无典型点源污染的连山河总汞源于面源污染,表层沉积物中汞浓度为0.2150~19.55 mg.kg-1,平均值5.126 mg.kg-1;降水冲刷带入河流造成的总汞浓度为0.3200~17.32μg.L-1,平均值为4.642μg.L-1。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燃煤型和工业复合型城市汞污染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中国北方燃煤型城市长春市和工业复合型城市葫芦岛市汞污染状况。长春市表层土壤汞含量为0.030~0.272 mg.kg-1,土壤汞具有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递减的趋势;葫芦岛市土壤汞污染严重,表层土壤汞含量为0.055~14.575mg.kg-1,土壤表层汞含量以锌冶炼厂和氯碱厂及其附近为中心,向外围辐散降低,呈双中心分布;燃煤型城市长春市水中汞含量为0.089~0.567μg.L-1,沉积物汞含量0.042~3.183 mg.kg-1;葫芦岛市历史上受纳氯碱厂污水的五里河水中汞含量0.102~0.716μg.L-1,沉积物汞含量0.254~52.510 mg.kg-1。工业城市汞污染是我国汞污染最重的地区之一,其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位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包头尾矿库区和白云鄂博稀土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污染现状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掌握草原矿区土壤的稀土污染现状并为其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内蒙古地区的背景值相比较,包头尾矿库区不同方位土壤中7种稀土元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其含量分布顺序为Ce>La>Nd>Pr>Sm>Y>Eu;尾矿库区各方位土壤稀土污染最严重为距尾矿库边缘50 m范围以内的区域,最高可达La 11 145.0 mg.kg-1、Ce 23 636.0mg.kg-1、Pr 4 568.16 mg.kg-1、Nd 6 855.51 mg.kg-1、Sm 582.18 mg.kg-1、Eu 94.21 mg.kg-1、Y 136.25 mg.kg-1;受包头尾矿区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的影响,处于下风向的东南方位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东北、西南、西北方位.对于白云鄂博矿区而言,采矿区土壤7种稀土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含量平均值为La 3 112.56 mg.kg-1、Ce 7 142.12 mg.kg-1、Pr1 467.12 mg.kg-1、Nd 2 552.80 mg.kg-1、Sm 210.80 mg.kg-1、Eu 36.20 mg.kg-1、Y 63.22 mg.kg-1;调查研究的6个区域稀土元素污染的程度大小顺序为:采矿区>场区外>铁路东侧>排土场>城区外>铁路西侧;另外,铁路运输矿石也已经造成了沿线土壤的稀土污染,常年主导风向对铁路沿线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包头尾矿库区和白云鄂博采矿区的土壤具有相似的稀土污染特征,与尾矿砂中同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相对应,对当地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7.
芜湖市区春季地表灰尘中汞和砷的空间及粒径分布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于2008年春季对其地表灰尘中汞和砷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粒径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区地表灰尘中汞、砷含量范围分别为0.011~1.477mg·kg-1、3.533~169.368mg·kg-1,平均值分别为0.230、15.371mg·kg-1,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1.9和1.5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灰尘中汞含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较高,而砷则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出现高值区;;汞属于空间中相关,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随机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砷属于空间强相关,说明其变异主要受土壤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影响;;研究区地表灰尘汞和砷含量大体上呈随粒径减小而增加的趋势;;不同粒径上汞和砷含量的富集比例随粒径减小呈增加的趋势,汞和砷在>200目粒径上的平均富集比例分别为63.5%和55.8%,说明汞更容易富集在细小颗粒上.  相似文献   

8.
秋夏季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汞和甲基汞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汞在湿地中的行为对湿地水生生物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采集干(夏初)湿(秋季)季节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季节汞与甲基汞的含量差异和垂直变化.秋季总汞平均含量为0.064 mg·kg-1;夏季为0.027 mg·kg-1,总汞含量平均减少57%,湿地由积水到干旱过程中导致汞的释放.秋季各点位0~10 cm深甲基汞平均含量为0.28μg·kg-1,夏季甲基汞平均含量为0.066μg·kg-1,各点位含量平均减少76%.在秋季受湿地淹水影响,利于甲基汞的形成,水分减少和湿地干旱导致土壤中的甲基汞减少.在垂直方向上,夏季与秋季相比总汞在0~10 cm深度都有减少,土壤中的汞发生释放,因此,湿地在秋季表现为汇,而在春夏季为大气汞的源.硫酸盐还原细菌的含量秋季远高于夏季,在夏季硫酸盐还原菌与甲基汞和甲基化率均显著相关,硫酸盐还原菌、淹水环境、有机物质都会影响甲基汞产生和分布.  相似文献   

9.
葫芦岛地区汞在土壤-植物-昆虫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葫芦岛地区土壤、植物及不同食性昆虫的汞含量.探讨了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结果表明,汞污染使植物汞含量增加,生物吸收程度大大提高·植物及昆虫灰分基汞含量均高于汞在地壳的克拉克值.不同食性昆虫灰分基汞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出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的规律.汞能够沿着食物链由植食性昆虫向肉食性昆虫进行传递,土壤-植物、植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系统中,汞的富集倍数分别为(1~n)x10-1、(1~n)×10、(1~n)的水平,土壤汞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昆虫体内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葫芦岛地区土壤、植物及不同食性昆虫的汞含量,探讨了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结果表明,汞污染使植物汞含量增加,生物吸收程度大大提高.植物及昆虫灰分基汞含量均高于汞在地壳的克拉克值.不同食性昆虫灰分基汞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出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的规律.汞能够沿着食物链由植食性昆虫向肉食性昆虫进行传递,土壤-植物、植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系统中,汞的富集倍数分别为(1-n)&#215;10^-1、(1-n)&#215;10、(1-n)的水平,土壤汞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昆虫体内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天津市工业污染源污染状况,对2010年天津市各区县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天津市各区县工业废水入河量共计6556.79万t,COD入河量共计9656.67t,氨氮入河量共计1939.87t。大沽排污河中污染物COD和氨氮的排入量最大,分别为5783.56t和1274.87t。滨海新区COD等标污染负荷值和氨氮等标污染负荷比均最高,分别为50.49%和56.34%;东丽区、西青区、蓟县、宁河县的COD和氨氮等标污染负荷比也较高。因此在进行水环境管理时,应对这些区县作为核心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确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在总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问题,建立面源污染模型的方法、原理和主要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爆发雾霾天气,根据常州市区1月份空气质量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造成市区1月份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气象因素往往制约着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输送和转化过程,进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及污染物浓度,降水、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时空分布均会造成影响;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抚仙湖面源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抚仙湖径流区污染物负荷量的调查结果,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以面源为主,面源入湖水量占98%,TP占81.4%,TN占85.9%,因此控制面源是保护抚仙湖的关键。提出了防治抚仙湖面源污染的生态治理及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判定是否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首先是对噪声污染的概念的界定,现行法律对该概念的界定主要采用“超标+干扰”的主客观相结合要件,实践中出现了扰民但噪声不超标的情况,由于不符合“环境噪声污染”概念而难以得到救济.对噪声污染概念的重构需要考虑到行政法中和侵权法中该概念的不同,其蕴含的价值区别.参考国外立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应将超过忍受限度作为对噪声污染概念界定的标准之一,在保护人身的同时将对财产的保护也纳入保护范围之内.在环境噪声污染侵权中,法院在适用法律裁判案件时,不应运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环境噪声污染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大辽河主要污染源营养盐输入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辽河主要污染源包括上游浑河、太子河及其支流海城河和沿程排污口等对大辽河营养盐输入特征,通过国标测定方法,于2013年7月对13个采样点各形态N、P质量浓度的变化和百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辽河上游来水中浑河DON、太子河NO-3-N、海城河NH+4-N、PO3-4-P、DOP质量浓度较高,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相比,除太子河TP表现为Ⅳ类水质外,其余TN、TP均表现为劣Ⅴ类水质,浑河水体中N形态以DON为主,而太子河和海城河以NO-3-N为主,除海城河水体P形态以DOP为主外,其余均以TPP为主.主要排污口中TN均表现为劣Ⅴ类水质,TP则为Ⅳ至劣Ⅴ类不等,其中纱厂潮沟、港监潮沟这2个排污口NH+4-N、TN和TP质量浓度均最高,但主要排污口水体N形态均以DIN为主,水体P形态则表现不一.而大辽河TN、TP质量浓度较高,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限值,且NO-3-N和TPP分别是其主要形态.总体上,通过对大辽河上游来水、排污口与大辽河干流营养盐分析表明,大辽河营养盐受其沿岸主要排污口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排污口污水排放对大辽河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了牡丹江流域重要污染源调查分析.2015年,牡丹江流域共排放废水10 407万吨,COD排放26 040吨,NH3-N排放3 662吨,生活源是主要的排放源;流域内林口县污染源数量最多,海林县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干流,达到119个,海浪河和乌斯浑河各分布13个和36个.在污染源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流域水质改善"为核心目标,提出了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PM2.5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大气中PM2.5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其中包括我国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空间污染特征、来源解析以及与PM10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军 《世界环境》2011,(2):22-23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保持在接近两位数的水平。而如此高速的工业化过程,给中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2009年以来,一系列的重金属毒害事件以及接二连三的企业泄漏、爆炸事件提示我们,工业企业依然是最为重要的污染源头,控制企业的点源排放依然是极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 本文论述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提出了从污染防治到污染防止的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