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体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前文"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经过多年努力和协调,国际社会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为主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金和技术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4个主要手段。如果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比喻为一座大厦,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则是构造这个大厦的砖瓦。在这4个因素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方兴未艾。我国作为一个能耗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立起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能源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不足,明确了未来中国运用财政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的重点措施,具体为:创新财政投入政策,适时开征碳税,探索建立"碳预算",建立减缓碳排放的市场化机制,制定应对碳关税的战略措施,完善其他绿色税收政策,构建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体系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多年来,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  相似文献   

7.
粮食、石油和气候变化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但是善于制造问题的人类,把这些本来就十分复杂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就必须减排温室气体,为了减排温室气体需要减少石油消耗,为了减少石油消耗就用粮 食去做酒精替代石油。看起来科学家们和政治家们的选择都是合理的,因为减少石油消耗可减缓气候变化,而减缓气候变化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否认识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在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尝试探究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探析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伦理态度,借此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2):F0004-F00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6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意与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暖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环境保护部的协调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瑞士双边合作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应对法》(建议稿)(以下简称为"建议稿")已完成初稿起草工作,并于近日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工作,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内涵、城市地区气候变化脆弱性成因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等方面已经展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城市地区当务之急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积极主动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需要单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行动,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现状如何,中国又将做出何种外交应对,成为世人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现状,总结了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及措施,最后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给出了将来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谈判进程、各主要谈判集团及其主要立场,展望了气候变化谈判前景,简单介绍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奚旺  袁钰 《环境保护》2020,48(5):18-23
近年来,东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大,为应对气候变化,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以期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提升本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东盟国家与中国均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为加强双方应对气候变化的交流与合作,本文测算了东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分析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机制,梳理了东盟国家2030年的减排目标及特点,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发挥公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研究环境意识、环境宣传教育的国内外理论基础上,结合成功的公众气候变化宣传教育典型案例,探讨提高公众意识,切实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加强碳排放总量控制长效机制,建议将碳排放总量控制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法制体系、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体系以及政府指标分解落实考核体系中,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已成为“明确”的事实,我国也不例外,气候变化正成为国际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对应对气候变化已予以高度重视,而应对之策事关应对成效和我国国际形象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球公众气候变化认知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担忧程度、以及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意愿。结果表明:我国公众自我报告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较高,约70%都声称不同程度地了解气候变化,但对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认知不一致;对气候变化的担忧程度较高,将气候变化看作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或"非常担心"的占比近40%;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还需提高,但80%左右都声称愿意为气候变化支付更高成本。  相似文献   

2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如何在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导方针下发挥作用?本文从国际上相关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内规划环评的法规政策、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方针等方面,分析了将温室气体控制和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规划环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分析了应重点开展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行业规划、以及评价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以期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