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柴油是指由植物油、动物油脂等制备得到的单烷烃酯类。它是一种环境友好、清洁排放的燃料,因此是非常理想的石油柴油替代燃料。本文从生物柴油产业链中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品应用以及其效益等方面对这种新型的清洁燃料进行了简单介绍。总之,生物柴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质燃料。  相似文献   

2.
作为餐饮废油的地沟油,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能源。福建省已从废弃地沟油中提炼山生物柴油,该产品可替代0号柴油使用,并已投入市场1.4万吨。生物柴油产品已获国家科技部等5部局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其环保和贮运安全指标优于0号柴油。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国力下,我国卡车广泛使用柴油机为动力的动力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大,当天气突然变冷和在比较寒冷的季节或地区时,柴油凝点选择不当,柴油流动性变差,柴油或者柴油机进油管容易被冻凝固,车辆难以运行,导致事故发生。为解决高凝点标号柴油不冻或不凝固,提高卡车柴油机在低温环境下使用高凝点标号柴油的安全性,通过多次研究和试验运用,在不改变车辆内部结构的情况下,研制了复合管技术,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卡车柴油机冷却系统产生的热量对柴油直接加热,解决了柴油被冻凝固难题,促进了柴油流动。同时柴油冷却了冷却水,实现了能量互补与交换。加热后的柴油得到充分雾化燃烧,保障了柴油机正常运行,全面提高了卡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尾气和热量排放,彻底解决了柴油机车的安全运行,2015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4.
在巴西的坎皮纳斯市,许多公交车上都喷上了“此车用生物柴油驱动”的字样.坎皮纳斯华人社团巴中联合会总干事宋天乐先生告诉我们,他们的工厂炼制的生物柴油,按一定比例与柴油配制成生物燃料,供当地的公交车使用,这些喷了字样的公交车就是用他们的生物燃料驱动的。  相似文献   

5.
直喷式柴油机燃用脂肪酸甲酯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脂肪酸甲酯是由生物脂肪经过酯化反应得到的脂肪酸单酯,具有良好的燃料品质和环境友好性,是生物柴油众多种类中的一种.以纯矿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含30%脂肪酸甲酯与70%柴油的混合燃料和含50%脂肪酸甲酯与50%柴油的混合燃料为燃料,在四缸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的性能对比实验,表明柴油机燃用脂肪酸甲酯能够保持其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可以显著降低HC和碳烟排放,但会增加CO和NOx排放.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柴油机的代用燃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对停放柴油车辆的有限空间环境,对车辆发动机燃料燃烧与有限空间环境空气间的氧气消耗关系、尾气排放与通风控制关系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在有限空间中发动机进气量、耗氧量的计算公式,校核了有限空间中通风供氧量与停放车辆数的关系;给出了车辆发动机尾气排放量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有限空间柴油发动机尾气主要污染物组分及浓度与过量空气(氧气)系数关系的分析,得出控制污染物的最小通风量。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由省安委会办公室牵头成立的危化品及运输车辆安全暗访组奔赴全省各地暗访。一路下来,发现了不少隐患,令人心惊。油库"带病"运行"都漏油了,还在营业,就不怕发生事故?你们的胆子也太大了!"7月30日,暗访组走进中石油四平销售分公司公主岭油库付油区检查,发现正在给一辆柴油罐车付油的1号付油线计量器总成底部漏油。为防止漏出的柴油外溢,油库竟然用一个铁盘将漏油接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聚能射流引爆车辆油料的物理过程及其火球特征参数,以获取影响爆炸后果的因素,最终实现抑制爆炸后果的目的,进行Φ40 mm聚能装药引爆柴油的试验。采用高速照相机、红外热成像仪分别记录引爆柴油过程和柴油火球的温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引爆柴油瞬间会使油箱内发生蒸气爆炸,若油箱内未形成空气对流,则燃烧火焰在20 ms内自动熄灭;若引爆过程中油箱发生破裂,油蒸气与液滴将喷射出来,与空气混合形成喷射火,并产生液雾燃烧,其火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 000℃。在液相区引爆形成的火球的温度只有482.6℃,远低于在蒸气区引爆产生的火球的温度。对油箱进行加固防止产生除弹孔外的其他裂口,以及避免聚能射流引爆油料蒸气区,均能有效抑制爆炸后果。  相似文献   

9.
前些年,一些地方针对小排量经济型汽车、柴油汽车等废气和噪声污染大、安全性不高、外形不够美观等问题,在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出租汽车车辆更新中,制定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规定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目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公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寻求一种简便的方法,将工厂与矿山中柴油设备、车辆等所产生的 CO、NO_x、SO_2之类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净化除去。这个问题已是当代社会生产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日本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本文介绍日本的半导体催化净化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业排放的大量有机废气,制备了一种新型吸收剂.首次以水和生物柴油为原料,经乳化形成稳定的乳液,可提高生物柴油的吸收性能.考察了油水比、乳化剂HLB值、乳化剂添加量、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将乳液作为甲苯废气的吸收剂,通过实验室模拟废气,考察了其对甲苯废气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油水比(质量比)为7:3,乳化剂HLB(亲水亲油平衡值)值为1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乳化时间为0.5 h,乳化温度为室温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且对甲苯废气的去除率可达到90.3%.  相似文献   

12.
节能将是未来汽车竞争的一个焦点。专家预测,2006年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石油总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为此,我国将大力推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甲醇、二甲醚、氢燃料等多种新  相似文献   

13.
通常人们在驾车进入加油站加油时,在加油站短暂地停留便驱车离开,很少有人会留意站内的其他设备设施,而且加油站的汽、柴油储罐均采用埋地设置,即便充满好奇也难有机会打开一探究竟.今天,我们一起揭开加油站的神秘面纱,聊一聊成品油是如何通过罐车卸油后输送到车辆里的,又有哪些重要的安全设施在保障着加油站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正加油站作为带有储存设施的危化品经营单位,经营的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等,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特点。为社会客户提供车辆燃油加注等服务过程中,人、车流量大,存在着火灾、爆炸、碰撞等事故风险,若管控不到位,极易发生事故,给员工和客户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甚至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加油站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类事故隐患,主要包括灭火器维保不到位、遮挡占压消防设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抗水性能,通过引入复合添加剂对柴油进行改性,利用界面张力仪和全自动流变仪,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柴油-水及柴油-硝酸铵界面作用的影响和交联剂对柴油黏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柴油-水界面张力降低83.8%,柴油-硝酸铵界面张力也明显下降;加入交联剂36 h后柴油的平均黏度比普通柴油提高6.4倍;加入复合添加剂,多孔粒状铵油炸药中硝酸铵的平均溶失率从99%降低至65.3%,降低了33.7%,抗水性显著增强。通过线性回归组分配比与硝酸铵溶失率,确定硝酸铵、柴油、表面活性剂与交联剂的最佳配比为94.0∶5.0∶0.4∶0.6。复合添加剂与炸药其他组分的相容性较好,且爆炸性能优于普通多孔粒状铵油炸药。  相似文献   

16.
以-10号军用柴油为基础油配置阻燃抑爆柴油,在WP10.290发动机上进行了台架实验,考察了使用阻燃抑爆柴油时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结果表明:燃用阻燃抑爆柴油相比于燃用-10号军柴会一定程度上降低输出功率和扭矩,动力性能下降2.31%~4.26%;燃用阻燃抑爆柴油时平均质量燃油消耗率较燃用军用柴油时增加了5.74%。体积燃油消耗率与军用柴油相比,平均增加了4.32%;能够降低NO的排放,NO的排放量相较于-10号军柴降低了7%~19%;能够降低排气温度,相比较于-10#军柴,阻燃抑爆柴油的排气温度最大可以降低19.5℃。  相似文献   

17.
天然腐殖酸对柴油在寒旱区黄土上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西北寒旱区黄土为供试土样,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吸附试验研究了干旱区低有机质黄土对柴油的吸附行为,以及提取的天然腐殖酸对柴油在黄土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腐殖酸,柴油在黄土颗粒上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腐殖酸质量浓度对柴油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在27℃时,加入10 mL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腐殖酸溶液后,柴油在黄土上的饱和吸附量由12.034mg/g减小为7.407 mg/g,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描述柴油在黄土上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方程为Elovich方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无论是否加入腐殖酸,黄土对柴油的吸附都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对吸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柴油在黄土上的吸附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黄土颗粒粒径越小,柴油在土样上的吸附量越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重型柴油货车在不同道路运行工况下的NO_x排放特性,以一辆配置选择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SCR)净化系统的国V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际道路运行车载排放测试,通过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实时采集车辆行驶速度、NO_x排放体积分数与排气温度等数据,分析车速、排气温度、路况等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低于40 km/h,NO_x排放随车速增大稍有增加; 40~70 km/h,随车速增大NO_x排放降低;高于70 km/h,随车速增大NO_x排放显著降低。车速与排气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排气温度高于150℃,SCR才能显示出对NO_x的净化效果。市区工况车速低,排温低于150℃,SCR不能有效工作;市郊、高速工况下排温高于150℃,SCR催化效率提高,车速增大,排温升高,NO_x排放降低,因此NO_x排放市郊工况低于市区工况,高速工况低于市郊工况。配置SCR的重型柴油货车NO_x高排放区主要集中在中低车速、加速区间内。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微乳化柴油在静爆条件下的燃爆特性,利用高清摄像机、高速照相机和红外热成像仪分别获取各微乳化柴油样品无约束条件下燃爆过程以及爆炸温度场分布情况,着重分析比较生产工艺与抑爆剂对微乳化柴油燃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同试验条件下,磁力搅拌、高速剪切、超声处理和静电喷雾工艺获得的微乳化柴油样品燃爆性能接近,与-10号柴油相比,爆炸火球体积分别降低了40.61%,37.91%,27.46%和34.01%。添加抑爆剂后,磁力搅拌工艺生产的微乳化柴油爆炸火球体积显著降低,仅为-10号军柴所产生火球的68.47%。研究结果表明,微乳化柴油具有一定的防火防爆效果,抑爆剂的添加对抑制火球温度和尺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08,29(4):64-64
危险货物运输是一种高风险作业,是动态的危险源,监控困难,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较大,一旦发生化学品运输事故,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环境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目前北京市现有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190家,拥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3644辆,年运输量达1000多万吨。近年来,本市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有抬头的趋势。2006年初至2007年6月之间就发生了22起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涉及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石等危险化学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