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预防顶板、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4类煤矿事故,首先通过2-4 Model分析100起煤矿事故不安全动作,构建基于蒙特卡罗法的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然后研究4类事故的行为风险后果值及每类事故中不安全动作对行为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煤矿事故行为风险预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行为风险最大,其次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水害事故行为风险,顶板事故行为风险最小;未能有效探放水、未按规定施工生产、违规指挥生产这3种不安全动作对煤矿事故行为风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概率变化情况,对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人为、设备、管理和环境等因素进行风险耦合分析,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N-K模型,计算不同风险耦合情况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值。结果表明,多因素风险耦合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主观因素(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风险完全耦合比不完全耦合造成的风险大;主观因素与环境因素完全耦合最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对深部煤矿顶板事故展开风险评价,提出了组合赋权三维云评估技术。基于事故统计及事故致因理论,对深部煤矿顶板事故风险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采用博弈论对改进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熵权法进行博弈分析,以实现风险指标的组合赋权,通过构建三维云模型,对深部煤矿顶板事故危险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包括行为、技术、设备、环境、管理5大风险因素在内的一级指标并其下20个二级风险指标是深部煤矿顶板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内容,且以环境风险权重最大;由三维云评估技术分析可知,平煤九矿的顶板事故风险级别为Ⅲ级,即修复后可接受,与该矿生产实际情况相符。组合赋权三维云评估技术的提出有助于完善深部煤矿顶板事故风险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研究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分析其与风险、事故等的关联性对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煤矿应激场景个体行为能力测试系统等试验仪器,抽样某矿业公司134名有效样本,从正常生产时和应激状况下2种情况开展安全行为能力的试验研究及关联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间知觉差、声光反应迟钝的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差一些;而动作稳定性与行为、风险、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这可能与煤矿工作性质有关,矿工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行为对动作稳定性要求和更精细的行业或作业相比并不严格。研究发现煤矿风险与事故对每名矿工(不论其职务和行为能力)都是均等的,煤矿事故预防应重视人人参与,不应认为行为能力较强而心存侥幸。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直升机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研究直升机安全运行风险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变化规律和不同风险因素间的耦合碰撞机理。不同的风险因素可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的风险或影响系统的风险值。当风险值超过系统的风险阈值时,就会形成安全风险事件。使用N-K风险耦合模型研究了导致民用直升机安全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首先,对影响直升机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将其分为人、机、环、管四类。考虑不同的风险耦合方式,建立相应的风险耦合模型。然后,用MATLAB编程进行迭代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风险耦合值。该值越大,证明系统内的风险越大,从而确定直升机运行安全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最后,对2004—2019年我国直升机运行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与风险耦合的因素越多,安全事件形成的概率越大,安全事件形成的概率与风险耦合值成正比。此外,当人为因素参与风险耦合时,其他因素的风险值进一步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民航直升机运行安全风险事件的防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从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煤矿事故致因因素间的复杂耦合机制,引入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首先利用24Model分析煤矿事故因素,构建事故属性数据集;其次通过SOM算法,可视化分析因素与事故间的耦合关系,最后结合K-means聚类算法,研究煤矿事故致因中单因素及多因素耦合对事故的映射特征,并计算因素间的耦合程度。结果表明:“事故—单因素”映射分布可反映出单因素对事故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其中管理落实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到位以及制度文件不健全等因素对煤矿事故的影响较大;“事故—多因素耦合”映射分布得到直接因素类别中违章指挥、违规作业、操作失误和不安全物态4种因素的耦合作用较强;因素耦合度分析中“体系文件不健全、安全文化欠缺—人员组织不合理”、“配套设施不齐全—安全习惯不佳”等多对因素的耦合度大于0.8,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和因果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船舶通航风险耦合关系对揭示通航风险机理、提升安全监控水平意义重大。从人-船-环-管四方面提出长江干线宜昌段船舶通航风险量化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双因素风险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了多因素风险耦合作用并计算多因素风险耦合的耦合度。结果表明:长江干线宜昌段船舶通航风险双因素耦合与多因素耦合差异性明显;在双因素风险耦合关系中,人员与环境风险的耦合有较大的契合度,船舶与环境风险的耦合存在较大波动;在多因素风险耦合关系中,人-船-环-管风险耦合的风险程度较其余风险耦合程度高,其中环境、船舶风险参与多因素风险耦合更易导致事故发生。了解风险耦合的途径,可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船舶航行决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铁路危险品运输事故,基于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分析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事故演化机制,进而研究对应控制方法。在建立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事故演化层级网络的基础上,将影响FRAM中输入、前提等属性的风险因素分为人、设施设备、货物、环境和管理5大类;以华东某站氰化钠泄漏事故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匿报危险品种类、违规包装和检查人员失职3个功能模块导致各自功能模块内部变化,并引起功能模块的不正常振荡,通过非线性、动态性耦合作用和功能连接传递,使功能模块间发生非线性耦合共振,导致运输危险品与卸载危险品2个模块之间的连接断裂并超越系统风险-事故临界阈值,宏观层级结构发生阶跃式突变,最终导致事故。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预防及控制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研究其事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演化机理,并提出应对策略。在已有事故阶段性划分研究基础上,将建设项目安全事故划分为危机潜伏期、事故爆发期、蔓延期和终结期,采取尖点突变、诱因耦合、耗散结构等理论与方法分别分析4个阶段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危机潜伏期,应注意预防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切断二者耦合路径;在事故爆发期,应采取控制人和管理因素等增加有效负熵,抵消正熵的措施;在事故蔓延期,应采取控制危险源、隔离或增阻等策略控制事故;在事故终结期,重在通过总结事故原因,反省事故教训。  相似文献   

10.
鉴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风险传导关系迄今未被准确描述和细致分析,提出瓦斯爆炸事故风险耦合分析法。运用复杂系统理论,界定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耦合的含义及类型,并借鉴物理学中触发器的概念,讨论瓦斯爆炸事故风险传导的路径及内在机理,从风险涌现角度构建风险耦合层次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是瓦斯动力系统内外部因素风险耦合作用的结果,其演化过程是微观风险因素间的非线性耦合导致宏观层级结构状态发生阶跃式突变。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涉及人、车、充电设备(桩)和环境等多风险因素。从系统层面确定最大风险耦合形式及关键风险因素对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整理我国2016—2020年发生的191起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案例,运用N-K模型计算风险耦合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将风险因素作用关系可视化,分析风险因素网络中各节点中心度及可达性;结合N-K模型和SNA对风险节点的出度进行修正,确定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安全防控策略。结果表明:多风险因素耦合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控制车-环两因素风险耦合可有效避免燃爆事故发生;高温、低温、浸水、路面异物碰撞和电池管理系统故障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天湖山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小煤矿顶板事故的原生与次生原因,指出小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是管理问题。小煤矿预防顶板事故必须从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上采取措施,以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天湖山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小煤矿顶板事故的原生与次生原因.指出小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是管理问题。小煤矿预防顶板事故必须从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上采取措施,以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分析海上交通安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识别导致海上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分别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人、船、环境、管理等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运用N-K模型构建了海上交通安全风险耦合度量模型,结合中国海事局、德国联邦海事事故调查局、英国船舶事故调查局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等海事调查机构公布的710起海上交通事故,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计算出不同风险耦合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值。结果表明:风险耦合因素越多,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越高;人的因素是引发海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体力负荷过重而导致疲劳是引起事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煤矿井下工人体能负荷对工伤事故发生风险的影响,选择北京XX煤矿作为调查对象,测定井下不同岗位矿工的劳动负荷和疲劳指数,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各类工伤事故发生情况,进而分析与工伤事故发生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劳动负荷越重,疲劳越重,事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减轻疲劳对预防事故与保证工作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矿风险预控连续统一体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煤矿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模式真正转变为主动式预控管理模式,从而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借鉴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提出煤矿风险预控连续统一体理论,建立煤矿风险梯度控制框架。将煤矿风险预控对象划分为4种类型,即稳定的安全系统、失稳的安全系统、事故紧急状态和事故,针对不同预控对象所实施的安全管理模式就构成风险预控的"连续统一体"。对煤矿风险应实施梯度控制,控制方案从高梯度到低梯度依次为预防控制、校正控制、应急控制和事故控制。研究表明:只有做好每一个风险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研究其演化机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总结1950—2013年间发生的126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分析瓦斯爆炸事故演化过程的混沌特性,建立瓦斯爆炸事故综合论事故模型,阐述瓦斯爆炸事故各因素的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演化过程具有蝴蝶效应、随机性、分形性等特征;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虽然从微观上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但从宏观上看是社会因素、组织因素、情境因素交叉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今天能到实地参观、学习省属煤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和顶板管理经验,非常值得。可以说,我们学到了不少有用的做法……”11月8日下午,在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永安煤业公司丰海煤矿,来自三明市三元区松阳煤矿的张功清副矿长、永春煤矿矿长许永溪等人面露喜色、异口同声地对记者说道。而据记者了解,当天,像张功清、许永溪两人这样表示不虚此行的乡镇煤矿负责人还有不少!多年以来,顶板事故在福建省煤矿各类事故中占绝大部分。2005年,全省顶板类事故发生了53起,死亡56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68.83%和58.95%;今年1-10月份,全省顶板类事故…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预防铁路事故的发生,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种铁路安全影响因素。基于美国2005年铁路事故的相关统计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铁路事故致因,确定不同事故类型中各安全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并以蒙特卡罗风险分析方法为基础,运用@Risk软件从人-机-环及时间的角度出发,对各因素的风险概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人员-设备因素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针对人员-设备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便能有效减少铁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船舶港口引航风险中的人-组织因素(HOF),根据引航作业的实际情况描述引航风险HOF,尝试将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融合到综合安全评估(FSA)框架,辨识引航作业风险,对其进行评估;并据此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BN)的某港船舶引航风险HOF耦合关联模型;结合某港引航站的历年案例数据,分析不同类别引航员的风险致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引航安全事故由不安全的引航行为导致,超过3/5的事故与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有关,约1/4的事故与不安全的监督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