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今天,全球能源在日益减少,人们生活提高又需要增加居住面积,这势必造成能源的消耗.因此,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关注的一项问题.为了提高居住建筑节能,结合实际需要,针对居住建筑节能的必要性的设计要求展开阐述,同时从规划节能设计、单体节能设计以及节能构造设计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着手分析,以期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居住建筑的环保性、功能性以及艺术性更加完美的结合到一起,促进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型居住建筑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居住环境设计》是针对居住环境进行研究的书籍,全书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配备大量经典的实例图片及案例讲解,侧重策划创意分析、艺术表现及设计能力的培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新形式、新概念应用其中。详细讲解了居住环境设计市场分析和运用,是一本具有实用性质的书籍。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居住环境设计的分类、居住环境设计的依据、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居住环境设计的表现形式、从楼盘分析居住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流亭街道只是个普通的村镇,群众居住条件落后,生活艰苦;现在的流亭街道,绿树成荫、马路宽阔、高楼林立、外资企业云集。是人们生活富足的现代工业化经济强镇。洼里社区,正是这座经济强镇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4.
张磊 《环境工程》2022,(5):322-323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有了新的要求。绿色节能环保逐渐成为人们对建筑空间的主要追求之一。在此背景下,建筑环保装饰产业发展迅速,体现在绿色环保建材种类增多、节能环保施工技术愈加先进,绿色节能建筑让人们享受到不一样的居住体验。室内装饰设计是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部分,在完成室内空间规划平面设计的基础上,用环保建筑材料对居室三维空间进行点缀装饰,达到美化室内环境、提供绿色舒适居住体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卢为民 《环境保护》2014,(23):42-44
生态环境建设是城中村改造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上海为例,城中村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房屋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高;区位条件优越但土地利用效率低;绿化率低、公共活动场所缺乏等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城中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功能区,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居住条件的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正在蔓延。城市已不再是人、自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乐园。要改变现状,让城市功能朝着人居健康的目标发展是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市民居住和生存的质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抓住创建宜居城市这一有利时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环境质量,这是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城市人居环境定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评价城市居住地域是否安全、舒适、和谐、方便的一套可感知的参数集合,是评价居住地域可居性、持续性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主成分和因子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江苏省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把江苏省在苏南、苏中、苏北的9个城市分为几个大类,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赖以生存的空间质量,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通过对生态宜居社区内涵的理解,探讨了生态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居住环境、生活方便、生活水平、生态技术、管理服务五方面选取指标,结合苏州市特征构建了一套与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1 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生产技术和组织形式的发展以及居住方式的变化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的载体 ,不断处于变化之中。在发展变化过程中 ,古老的农村文化逐步让位于新兴的城市文明 ,传统的男耕女织农业生产逐步被现代的机械化工业生产取代 ,小桥流水人家的村庄逐步为车水马龙的城市淹没。 2 0 0 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对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说标志着新世纪和新千年的开始 ,对世界城市化过程来说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城市化的时代 ,一半以上人居住在城市 ,城市人口达到 30亿。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 ,世界城市化的趋势将会出现…  相似文献   

10.
居住与环境——居住生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象鲤 《环境科学》1988,(3):73-76,90
居住生态是专门研究城市居民与其居住环境关系的,它是城市生态的组成部分,因为居住是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康乐和交通)的最重要部分。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召开了《人类居住生态会议》,1980年又在马尼拉召开以“人类城市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0年来,居住生态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环境科学和建筑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住宅和住宅区是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煤矿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对厨房使用燃气所产生的污染,提出采用烟道井和排烟罩,减少厨房油烟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现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内、以党家岔震湖为代表的43个串珠状堰塞湖是由1920年海原大地震诱发而成。试图从土壤地貌、地形地势和水文河流三个方面对西吉县党家岔震湖形成原因予以分析,借此探究引发地震堰湖所必要的自然条件因素;另外结合史实情况,以居住方式、精神文化和经济发展三个角度来进一步揭示震湖"由无到有"这一自然环境变迁过程对当地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有益于对相关区域未来发展前景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杭州市上城区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在全区6个街道开展了市民普遍调查,调查针对市民警遗关心的五项民生内容(计生、安全生产、城市综合治理、居家养老服务、生活居住环境)展开。这份调查材料基本反映了上城区居民群众对民生关注内容的满意程度。文章重点对生活居住环境满意率这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指标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天津市一、二、三星级(各5个)绿色居住建筑,从建筑设备能耗、住区绿化、水系统3个方面建立了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计算模型,以建筑分项能耗计算结果为基础,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出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的总碳排放量和各类分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一、二、三星级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均值依次为84.70,80.13,70.81 kg/(m~2·a),随着星级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与建筑设备运行能耗规律相似,而住区绿化系统和建筑水系统的碳排放量与星级分布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地处苏北平原农区的淮安市所有15510个自然村和872414户农户全样本入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占比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对村民居住空间特征与迁居意愿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村落层面,平均规模小,单村独户多且村落分散,多数自然村远离镇区,近一半自然村位居“九靠近一滞洪”区域内。该格局是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2)在住房层面,农村老旧住房比例高,全市40%农户在城乡同时拥有住房,但在城镇拥有住房率与到城区距离呈负相关,而农村住房空关率则呈现相反的空间格局。(3)在迁居意愿方面,54.1%的农户愿意集中居住且多意向实物安置,较低补偿标准和不便务农是不愿迁居的主要原因;移居城镇是货币安置农户的主要去向,留村和入镇集中居住是实物安置农户的主要去向。在迁居意向农户中,近90%选择政府统建方式,近80%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流转承包地。(4)村民居住空间特征和迁居意愿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两者之间存有内在联系且均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沿海岛屿、突出部概况] 我省沿海岛屿、突出部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北起福鼎县沙埕的虎头鼻,与浙江省苍南县交界;南至诏安县洋林的铁炉岗,与广东省饶平县相接;东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大陆岸线全长3051公里,分布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6个地市中的25个县区、175个沿海乡镇,共有2558个行政村,人口687万人,土地面积2.96万平方公里。其中,拥有大小岛屿1141个,岛屿岸线长1835.5公里,岛屿面积753.26平方公里,有人居住的岛屿有158个,人口达100万人以上,其中居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主要海岛21个,居住人口万人以上的海岛9个。其主要特点:一是地理位置特殊,与台、澎、金、马隔海相望;二是台胞、侨胞多。据统计,我省沿海去台人员有8万人,现有台属36.5万人,港澳同胞38.4万人,侨眷、  相似文献   

17.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鲁木齐市“九点阳光”小区为例评价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视觉环境。综合“公众参与-平衡”和“环境-判别调整”的评价方法,以13个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评价其视觉环境和各要素等级,将相关和回归分析运用于数据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建筑布局、景观小品、植被类别、水景与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视觉环境显著相关,而山石、阶梯、树池、娱乐设施、小区照明对其影响不显著;市政设施、道路、休息设施、服务设施也是影响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视觉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市政设施对其存在负面影响。研究真实反映居民的评价,分析了与其他研究的异同点,提出了如何规划未来城市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包括居住条件,城镇生态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及城镇经济发展水平4大综合指标的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流域的18个县城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城镇人居环境的核心因子,流域各县城的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十个县城综合得分低于平均水平。流域城镇整体人居环境水平有待提高。并针对各个县城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的绝大部分时光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日本一些学者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老鼠养在六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笼子里,这六只笼子分别用木材、混凝土、铝板制成,并在其地板上分别敷设木片、塑料片。除居住条件不同外,都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活,即六只笼子放在同一房间内,所有的老鼠吃相同食物,饲养三代。在生育的八  相似文献   

20.
张昌佳 《环境工程》2012,(Z1):19-20
声环境是居住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噪声问题的投诉始终高居不下,一方面源于城市环境声环境的持续恶化,另一方面则是与居住建筑隔声性能紧密相关。本文将在考察广东省近几年新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材料选择、构造做法基础上,评估其隔声性能。通过与建筑隔声的相关规定比对,分析这些居住建筑满足要求的情况,并对广东省绿色居住建筑的隔声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