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律法规是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基础。我国尚无湿地保护专门性法律,但是针对湿地中的多个要素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能否满足湿地保护的需要是湿地保护立法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需求,系统分析了现行法律法规的满足情况和空缺情况,并提出湿地保护立法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在13个方面的法律需求中,现行法律满足程度为“基本满足”的有3个方面,即湿地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湿地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外来物种管理;满足程度为“部分满足”的有4个方面,即湿地土地资源管理、湿地水资源管理、湿地水污染管理、湿地渔业资源管理;而满足程度为“难以满足”的有6个方面,即湿地范围界定、湿地保护目标与规划、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湿地修复、基础管理、体制机制。最后建议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应基于政府视角而非仅仅部门视角,对于不同满足程度的方面采取不同的立法策略,并重点构建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咪咪 《四川环境》2020,39(2):102-106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近年来湿地问题逐渐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法律建设严重滞后于湿地保护的需要,缺乏关于湿地的专项保护立法,湿地范围界定模糊,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单一、产权和补偿主体不明,湿地恢复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征收征用湿地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办法等问题突出。因此,亟须在国家层面出台湿地保护法,建立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全面规范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多项问题,从而推动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是湿地保护的长效措施。但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存在在立法上仅有原则性规定、湿地概念的缺乏、行政管理体制混乱、补偿责任主体过于单一、未考虑受偿意愿等诸多问题。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有利于提高湿地资源的法律保护地位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湿地生态补偿立法进程、明确湿地法律概念、理顺湿地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变湿地生态补偿责任主体单一的状况、遵循公众参与原则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我国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中央财政安排湿地保护投入5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了2.4倍。目前,我国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已有国际重要湿地49处、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湿地公园1 000多个,自然湿地保护率由十年前的35%增加到现在的46.8%,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其他保护形式互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制定合理有效的滨海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和管理策略,需要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正确地评估滨海湿地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然而,当前滨海湿地保护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生态及经济评估数据尚显不足。在此,本文以台湾七股滨海区域作为案例,展示了滨海湿地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过程生态学研究发挥的影响力,并体现出对其他领域和当地居民相互协作的力量整合,最终实现湿地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内     
<正>《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出台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这是我国湿地从"抢救性保护"进入"全面保护"新阶段的第一个全国性专门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湿地保护率超过50%。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明显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湿地现状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湿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湿地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宣教动态     
首部湿地百科全书《中国湿地百科全书》面世2009年世界湿地日庆典活动暨《中国湿地百科全书》首发仪式,最近在北京举行。《中国湿地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湿地百科全书,由湿地国际、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为1卷本,共设置条目1000余条,设湿地科学、省市湿地、主要湿地、湿地保护区、湿地生物、湿地文化、湿地保护7个编写分支。全书有4000余个索引,图片1100余幅,约180万字。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说,出版《中国湿地百科全书》是为了广泛普及保护湿地的知识,普遍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让人们更加关注湿地、了解湿地。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9,(2):23-23
2009年世界湿地日庆典活动暨《中国湿地百科全书》首发仪式,最近在北京举行。《中国湿地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湿地百科全书,由湿地国际、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为1卷本,共设置条目1000余条,设湿地科学、省市湿地、主要湿地、湿地保护区、湿地生物、湿地文化、湿地保护7个编写分支。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4,14(3):56-5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国已有约40%的自然湿地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很多地方仍在大量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把大量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为尽快扭转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ometimes appear to be in conflict, but promoting the wise use of wetlands can solve this problem. All countries face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but the problem is especially urg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that want to accelerat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out excessive environmental cost. Chinese wetlands contribute greatl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mproper use of these natural resources has endangered their existence.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to managers and users of wetland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Chines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discuss problems in six categories: a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need for wetland protection; insufficient funding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 imperfect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wetlands; insufficient wetland research; lack of coordination among agencies and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undeveloped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etland use and protection. The wise use of Chinese wetlands will require improvements in four main areas: increased wetl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etland utilization, improv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wetlands, and wider dissemination of wetland knowledge. Based on these categories, we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wetland use by industry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at cannot sacrifice economic benefits to protect their wetlands.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西北干旱区湿地的保护,对整个地区的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西北油气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当地湿地的特点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油气管网穿越湿地时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生态恢复方法。提出了湿地穿越工程应遵循的基本环境保护原则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卞维维 《四川环境》2021,(2):230-234
湿地是我国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湿地被各方掠夺性开发,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湿地产权界定不清带来的外部不经济。试图通过对发生在一个湿地资源型村庄的案例的分析,来呈现因产权界定不清以致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过程:集体化结束后,村社成员试图重新界定湿地水面产权。集体成员权作为一种身份和资格,成为界定湿地水权时最为关键的权利。村社的成员权实践受到受到国家法律政策逻辑和乡土逻辑的双重影响。当双重逻辑在成员权实践中共同发挥作用时,村社成员的权益表达就比较和谐;而当双重逻辑逐渐失能时,村社成员的权益表达就会逐渐不和谐;若这双重逻辑完全消解,村社成员就可能放弃自己的权益表达。后果就是湿地被无序开发,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要改变这一情况,亟需国家政治力量和地方社区力量的集体参与——国家要完善湿地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政策,使社会在调处湿地水权纠纷时有法可依;同时基层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湿地环境保护政策,并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介入到村社湿地水权纠纷调处中;村社成员也应主动对接国家政治力量,“迎法下乡”,使依法治村在村社湿地水权纠纷调处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policy models suggest that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may be linked to the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 In this study, we empirically explore these suggestions by applying them to the wetl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nation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a model of national wetland management effort and one of national wetland protection. Using five predictor variables of social capital, economic capital,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use pressure, the multivariate models were able to explain 60% of the variation in nations' wetland protection efforts based on data from 90 nations, as defined by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wetland convention. Social capital had the largest direct effect on wetland protection efforts, suggesting that increased social development may eventually lead to better wetland protection. In contrast, increas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had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wetland protection efforts, suggesting the need for explicit wetland protection programs as nations continue to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use pressure also had a positive direct effect on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ediated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on wetland protection. Explicit wet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combined with a focus on social development, would lead to better wetland protec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15.
试论查干湖湿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湖泊群湿地之一,为合理地开发和保护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应在宣传、立法以及严禁开发占地、过度捕捞、水污染等几个方面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推进了湿地生态状况的改善.但在实践过程中,生态保护仍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湿地生态补偿作为调整损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主体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建立湿地生态补偿主体和客体的博弈模型,得出湿地生态补偿主体、客体的纳什均衡策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协调好湿地保护与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对湿地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保护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及充分发挥湿地的各种功能等问题。指出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内湖泊、沼泽遍布,湿地资源丰富。多年来人们对黑河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植被退化、水位下降、土地盐渍化,影响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建立了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和污染治理工程,增强退耕还林(草)、退地还湿、防沙治沙力度,探索和运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及现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目前我国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表现为面积小、分布不均、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低、脆弱性强,同时其形态结构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特征,但受水环境因素的制约性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空间结构脆弱性加剧、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入侵严重、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水土流失与湖泊淤积严重、规划设计不当、人为干预强烈。通过综述,将增加人们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深入认识,为开展科学保护、建设、开发、利用活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特别保护海岛等组成的保护地体系。在生态空间保护方面,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以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红线技术体系,成为我国新世纪一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在保护机制上,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并开展试点示范。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概要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