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②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技术;③小流域综合利用技术;④立体种养技术;⑤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技术;⑥再生能源利用技术;⑦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技术;⑧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继承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充分利用资源,合理保护资源,有效地连接农业的不同组分。文章介绍了中国近10多年来成功应用这些技术的典型例子,并且指出这将有利于中国实践"21世纪议程"和粮农组织的"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宣言"。  相似文献   

2.
定西半干旱丘陵沟壑区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运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以定西为代表的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定界及其发展现状和作用,阐述了集水补灌等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持续发展的方向,以便为同类地区农业高效发展提供调控依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吉林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经济现状,并根据吉林省自身农业特点,并从推进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三方面提出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发展循环农业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现碳强度削减目标的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工业化、城市化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使我国农业本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也将动摇国家和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试论精确农业及我国行动对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精确农业是超前性的农业新技术。由于精确农业充分地利用了作物、土壤和病虫害的空间和时间变化量来进行耕作和田间管理,因而,取得的经济和环境边际效益非常显著。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发展适用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应用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精确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为了适应精确农业应用,作为核心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也应在界面、功能、可操作性、信息源、实时性和处理速度等方面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多层次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6.
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61  
本文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建议围绕①中国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②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③不同类型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的集成;④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中的新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政策;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监测与管理技术等5个领域深入开展中国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比任何国家都显得重要。论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环境意识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文中指出,要保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全民族对保护耕地、物种、防止污染和控制人口等方面的意识,必须将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姚益力 《福建环境》1998,15(3):28-28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从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积极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模式。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业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西藏高原农业持续发展在世界农业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和历史与现状,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从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进行初步评估,进而探讨其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农业,吸收传统有益的生产方式和结构模式,引入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耕地,优化结构,利用生物多样性互利互补,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能耗形成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农业发展与环境相统一.可持续发展农业依靠完善的农业生态工程作为基础.1 农业生态工程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工程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相对独立、对持续发展农业起着特殊功能和保护作用的工程,对可持续发展农业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曦 《福建环境》1995,12(2):21-23
在分析福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福建农业资源与生产状况,确立福建农业的发展道路-集约持续农业之道,提出了福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从现在到21世纪,农业担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唯一途径是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在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所面临的许多不利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农业持续发展条件,良化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珂珊 《环境与开发》1996,11(3):4-7,12
从现在到21世纪,农业担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唯一途径是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在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所面临的许多不利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农业持续发展条件,优化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持续农业的新发展--生态农村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现今农村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因素 ,提高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体系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和优化物质循环转化环节等三项生态村建设的必备条件与对策。阐述了全村总体型和家庭生态型二种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原则 ,并详细介绍了城郊型生态村 ,山区型生态村 ,庭院型生态村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卢正全 《环境科技》1989,2(4):20-23
城郊农村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但农业比较发达。它毗邻城市,具有交通方便、市场广阔,信息灵通等特点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利用这些特点条件和优势。如何根据市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优势,建立一个稳定而持续发展的城郊型农业生态系统,以解决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与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农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与人们生活需求之间等的矛盾。体城郊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主要目的就是将农产品污染作为对象,选择相应的监测技术对环境要素进行检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农业化肥的施加,各污染源排放均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以及水环境污染等。因此,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为目的,确定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监测点,在农产品生产期间利用有效的监测技术来进行同步监测,并以监测结果来作为制定优化方案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资源利用模式间的转换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农业仍然属于资源高耗低效型农业,而农业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为此必须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从中观区域尺度上研究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及不同利用模式间的转换,通过案例分析认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处于不断演替过程中,其演替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演替过程中,物化资源投入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与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相适应的农业资源利用技术体系也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浏阳农业结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区域农业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把区域农业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运用这一划分方法,对浏阳市农业资源、经济与生态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浏阳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发达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农业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用定位分析方法分析了浏阳市区位、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特点,对15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效益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农业发展现状,针对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品种资源改良与优良农业生物资源的引进、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技术、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利用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