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丹雯 《环境》2020,(4):34-36
正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按照要求,广东要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发证登记。3月6日,广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全省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2.
陈惠陆 《环境》2020,(3):32-33
正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数据导入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排污许可平台")是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基础。为全力攻坚广东"二污普"数据导入国家排污许可平台工作,加速推动全省2020年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今年1月份以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统筹推进,调集专家骨干力量着力攻坚,春节期间,在全国率先统一完成近60万个"二污普"数据向国家排污许可平台的导入工作。  相似文献   

3.
江镕  肖欢欢 《环境》2020,(4):41-42
正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各项常规工作陆续展开。近期,每天约有40人次前往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的业务窗口前提交纸质材料,申请办理国家排污许可证。记者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按照国家、省要求,中山5.7万家企业9月底前需完成申领排污许可证或排污许可登记。  相似文献   

4.
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排污许可基础工作怎么开展?广东巧用"小程序"助力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工作。只要在电脑上直接点击"企业排污许可分类"小程序,就可"一键分类"生成不同管理类别的清单文件,清单内容包括单位地址、企业名称、机构代码、管理类别等信息。这个基于"二污普"数据开发的软件系统为全省排污许可管理分类工作按下了"快捷键"。"东莞市'二污普'共纳入10万家污染普查对象,如果全部通过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排污许可固定污染源全覆盖的理解逐步深化,排污许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一是突破"片面覆盖",不再仅仅服务于总量控制和仅适用于部分地区;二是关注点从"排放"转移到"控制",实现污染物"全覆盖",从水、大气扩展到其他污染物;三是关注点从"许可"到"许可制",名录增加了登记管理类别,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四是关注点从"发证"到"监管",实现排污许可要求从纸面到实际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7,(7)
<正>轻轻扫描排污许可证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国家排污许可证信息平台查看排污单位详细的基本信息、排放标准限值等信息。近日,佛山率先在广东完成市内全部9家火电和24家造纸行业企业的国家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而且,截至2017年5月底,佛山发放且仍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合计达到4231个,相比2015年,许可证发证数量得到大幅提高。数据清晰、覆盖广泛的排污许  相似文献   

7.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保监管职责由原国家海洋局划转至生态环境部,建立海上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事中事后监管势在必行。目前,海上排污许可制度处于研究阶段,本文通过调研、文献研究、系统分析等方式,分析了我国排污许可制度的特征、英国排污许可制度的经验,以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实施污染物排放"一证式"综合管理、分步骤推进、合理确定发证单元、科学确定许可排放量四方面提出针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实施排污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但排污许可证覆盖面窄、发证率低,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排污许可制的改革与实施,为确保排污许可制度发挥核心作用,还需要通过法律来保障其改革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本文认为排污许可制度的法律保障机制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立法保障机制和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立法保障已经较为明晰,法律实施保障机制较为急迫,本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排污许可制度实施保障机制,包括政府实施、公众实施及自我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9.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制定需要明确排污许可的属性特征。研究发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法工委)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法制办)在对行政许可法的解读中对排污许可的属性特征判定不同,存在争议。排污许可包括排污许可证与排污登记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发布实施后,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和实践工作需要,将分为全面实施阶段和完善深化阶段。在不同阶段,排污许可证的属性特征会发生变化,并对排污权交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总体设计和要求,各地于2017年起有序开展了排污许可证核发与管理工作,排污许可制度初步建立并稳步运行。笔者在参与完成了近百家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后,对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思路与措施形成了一定经验,包括如何深入贯彻国家和环保部的排污许可制度文件精神;加强排污许可证核发与管理机构建设;扎实开展核发前的摸底调查和业务培训;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审查核发排污许可证;及时开展证后监管等。通过各项措施的有机结合和推动实施,有助于高效促进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庄晓 《环境》2009,(4):46-46
近期,汕头市大力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以统一全市排污许可证为切入点,解决长期以来各地发证标准不一,发证率低或重发证、轻管理的问题,为充分发挥许可证在环境监管中的主导作用打下基础。修订后的新版排污许可证包括正证和副证两部分。新版排污许可证有机地整合了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排污申报、排污交易、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保设施监管、排污口设置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新版排污许可证的编号采用“行政区域代码+流水号+企业类型”的登记方式,编号将伴随企业“终生”,成为企业纳入管理的“身份证号”。  相似文献   

12.
<正>排污许可实践快速发展当前,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年以来,环保部印发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发布了火电、造纸、钢铁、水泥、石化等多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指南和标准,中国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省市也先后制定排污许可实施办法,大力推进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工作。火电和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核发已于2017年7月前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7,(8)
<正>排污许可制是实现污染源"一证式"环境管理的核心,做好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则是实施排污许可制的前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面对数量众多的企业和全新的工作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如何规范、有序、高质高效发放排污许可证,是当前摆在各地基层环保部门的一  相似文献   

14.
国家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2017年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结合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和水环境管理的现实需求,该研究构建了兼顾实施过程与效果,集成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绩效评估方法,并以江苏省太湖流域印染行业为例,对其中的发证企业开展排污许可绩效评估.结果 表明,江苏省太湖流域印染企业对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执行度较好,但在技术水平和环境管理方面仍存不足.研究结果有助于检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的成效,识别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交通环保》2005,26(3):5-5
据国家环保总局网站消息,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5月18日表示,环保总局决定在淮河和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要求2006年前所有排污单位必须持证排污。此次发证的具体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今年完成淮河太湖流域内所有已进行排污申报的5372家排污单位的总量核定和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2006年前实现所有排污单位持证排污。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7,(3)
<正>近日,全省环保局长会议在广州召开。完善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落实国务院《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按照国家部署推进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改革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纳入2017年重点工作。会议要求,2017年上半年要完成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年底前要完成《大气十条》、《水十条》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相似文献   

17.
冯瑞杰  吴凡 《环境》2020,(4):71-72
正初次见到陈洲洋,他的肩膀上还淌着几颗小雨滴。问他为何如此匆忙,才了解到他早上刚参加完顺德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培训会议,下午又赶回广州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准备递交团队进行研商。陈洲洋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声音隔着口罩依旧洪亮。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他,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2017年进入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环保学院")任工程师,短短3年间,已经成为环保学院排污许可管理技术组的骨干成员。今年,他又被选调参与全省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工作技术专家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齐头并进成了一种关键性发展目标,因此排污许可工作的实施也受到了更多关注与重视。本文结合梅县区在排污许可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当地排污许可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应对对策,提出了持续推进排污许可提质增效、丰富排污许可应用场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观点,希望能够借此为当地排污许可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排污许可制度立法经历的三十年划分为产生、发展和改革三个阶段,分别梳理了这三个阶段的立法背景和立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主要过程,并总结了每个阶段的立法特点。通过研究排污许可制度的立法脉络,厘清《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主要内容的发展轨迹,指出立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是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明确排污许可制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二是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三是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排污许可制度的监管与执法,厘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难以适应我国污染物排放日益复杂多样的需要。新的一轮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将排污许可制度作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研究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是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待学界探索和实践。有效整合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融入排污许可制度,将会极大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对于全国的环境管理改革工作也有借鉴作用。基于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提出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融合总量控制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