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战略环评处于事关环境决策的最高端,是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评价,这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规避环境风险的根本手段。它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抽象概念落实到实际、具体方案的桥梁,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与一般针对单个建设项目的项目环评相比较,战略环  相似文献   

2.
刘小飞 《四川环境》2014,(1):98-101
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十年,规划环评实施进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阶段,跟踪评价是规划环评实施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跟踪评价暂缺乏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无法指导实际工作。本文就跟踪评价实施步骤、技术路线、指标体系构建3个方面,探讨跟踪评价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实施。以产业园区规划为例,将步骤划分为已实施部分规划的回顾性评价、未实施部分规划的预测评价两部分分别分析;技术路线将规划要素与环境资源要素相互对应分析;指标体系构建以规划要素、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管理要素4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山东省两个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为例,分析了各开发区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优劣势条件,论证了各开发区规划产业定位的合理性,探讨了开发区产业定位合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调整原则、思路、方法,提出了各开发区产业定位的调整建议,并论证了调整后产业定位的合理性,促进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坦 《绿叶》2007,(12):12-1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规划层面的应用。开展战略环评,是确保环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的重要手段,是在宏观决策层面协调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机制,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概念落实到实践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城市老工业区搬迁规划环评具有层次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评价首先要分清规划的层次,理清3个层面规划内容,分析所涉及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按照规划、区域和项目环评3个层次分别开展评价工作。在规划层面上应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政策的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论证;区域环评层面重点进行区域布局、结构、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环境的承载力评价;项目层次重点弄清污染特征、污染源和污染控制措施,评价其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们将积极推动以规划环评为主的战略环评,通过战略环评来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绿色中国”第八届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之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新中国环保史上一次高规格的战略理论研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集中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上。本文首先将城市规划环评指标分为总体规划和下位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两个层面,再分别系统论述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和结构,指出当前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内容、实施、总体与下位规划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奠定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研究基础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三线一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在源头预防体系和环境管理中的定位及二者的空间拓扑关系。从技术方法、评价思路、评价尺度、评价重点和产出成果等方面对比解析了“三线一单”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评价体系。从参考、落实、简化、细化(完善)、反馈5个环节分析了“三线一单”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路径,并以某高新区为例梳理分析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衔接落实“三线一单”成果的方式。最后,从明确“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在园区层面的定位和空间拓扑关系、完善二者衔接落实的技术方法体系、健全衔接落实的应用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三线一单”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产业园区类型和规划类型、园区扩区后的规划环评范围、规划环评审查主体和审查权限、规划环评主体责任,以及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和项目环评联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园区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和对园区规划环评工作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规划环评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针对当前规划环评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衔接要求等方面逐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推进解决当前规划环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实园区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细化园区规划环评相关要求、动态调整“三线一单”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空间规划是国际上战略环境评价应用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但在我国,无论是空间规划还是空间规划环评,均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本文从德国空间规划法入手,着重分析空间规划法对战略环境评价的具体要求,旨在为我国今后空间规划开展战略环评提供制度上的参考。文章重点研究了screening、scoping、 层级评价、环境报告、部门咨询、公众参与、决策考虑和跟踪评价等8项有利于提高战略环境评价有效性的主要议题。研究认为,德国的空间规划战略环境评价通过制度保障实施,采用规划部门主导、其他相关部门辅助的模式,使得规划制定与战略环评实施可以有效结合,提倡经济型、节约型和务实性的环境评价,重视战略环评结果,倡导透明决策。  相似文献   

11.
<正>战略环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环境保护理念和工作不断得到强化,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逐渐成为共识的今天;在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和隐患日益凸  相似文献   

12.
蔡永海 《绿叶》2007,(12):20-21
自上世纪提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提出战略环评的要求,世界环评制度正在向政策环评逐步推进。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需求为例,说明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发挥后发优势,需要的是先规划、后发展的战略环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2,(2):4-4
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正式启动 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启动会议日前召开,标志这项工作正式全面展开。这是继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保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前身为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和战略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是辽宁省最早获得国家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的环评机构之一,是国家  相似文献   

15.
资讯     
《绿叶》2005,(2)
潘岳:水电建设要坚决贯彻环评2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1月26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水电开发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潘岳强调,对于水电工程的"三通一平" 算不算正式开工,该不该做环评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环评法涉及的环评主管部门、规划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三个主要对象之间的关系,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后评价、公众参与,以及环境评价与环境工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空间规划的提出是升级现行规划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体现。规划环评作为一项政策评价工具,可以引导和约束规划决策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现行规划环评制度无论是在评价对象上,还是在功能、层次、内容、程序和强制性上,都已经无法满足规划制度的未来发展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应同步升级规划环评制度,以响应规划制度改革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升级规划环评制度的六个要点:促进形成不同规划环评之间的制度合力,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与互动,强调三级规划环评之间的衔接,落实规划环评制度与规划制度的协同,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式的规划环评架构建设以及提升规划环评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相似文献   

18.
崔伟  刘永祺 《四川环境》2012,(Z1):145-148
由于产业园区规划方案制定部门利益出发点及关注点不同,部分产业园区拟定规划方案缺乏对产业布局、结构和规模与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环评旨在从源头预防产业园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协调。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针对规划环评关注重点展开研讨,寻思工作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审查的通过率和环评技术评估的质量、效率,以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09~2013年间组织技术审查中172个未通过技术审查的项目为分析对象,指出制约建设项目通过环评技术审查的6大因素: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不符合规划及规划环评相关要求;选址、选线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不符合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要求;环评报告编制质量不合格;公众参与不满足相关要求。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和管理部门3个层面,提出强化建设单位责任意识、及时引入环保咨询、强化环评单位与环保主管部门的沟通、建立环评机构退出机制、制定环评技术审查要点、建立数据库等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开始逐步实施.同时,我国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些政策与方针的提出就是力图实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发展.因此,首先应在理论上正确认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从内涵、特征与功能等方面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梳理.这是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承载范围内最佳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