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岳麓山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空气离子测量仪,于2003年10月~2004年9月对岳麓山及其周围地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量,并用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岳麓山正、负离子之比的单极系数q值较小,空气离子评价系数CI值均大于0.7,空气质量良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垂直变化明显,山体中部明显高于山顶和山麓地带,且非核心景区高于核心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1月最低,9月最高,夏、秋两季相当,春季好于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6:00~19:00)为清晨和中午低,上午和傍晚高,一天中存在2个峰值;下雨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要好于下雨前,两者差异显著.而晴天空气负离子和空气质量要略好于阴天,但两者差别不明显;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依次为:风景区>大公园>小公园>商业区>一般交通线>交通干线>汽车站.  相似文献   

2.
上海崇明岛风景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负氧离子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并反映空气质量清新度。国家和上海市将崇明岛定位为生态岛,为明确其风景旅游区空气清新程度,体现生态岛环境效益,文章主要研究该区域空气中对人体健康有益小粒径负氧离子的分布特征。通过相关资料调研分析,确定监测研究对人体有益、离子迁移率≥0.15 cm2(/V·s)的中小空气负离子。通过对崇明岛东滩、明珠湖、森林公园3个风景旅游区12个测点进行负离子监测,研究负离子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年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在3181 763个/cm3之间;区域总体分布规律为:明珠湖草地>东滩栈桥>明珠湖森林>森林公园花卉基地>东滩大堤>森林公园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入口>森林公园度假村;正离子普遍大于负离子,且临近水域、周边植被茂盛、人为活动少的区域负离子浓度相对较高。基于研究结论,针对区域特点,提出平原区域后续开展负离子监测研究的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对现有空气负离子评价方法总结的基础上,建立新空气负离子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资溪县森林旅游区2006年1月和3月空气负离子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其评价结果与使用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两者结果均表明资溪县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好.  相似文献   

4.
空气负离子属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现有空气负离子评价方法总结的基础上,建立新空气负离子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资溪县森林旅游区2006年1月和3月空气负离子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其评价结果与使用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两者结果均表明资溪县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热带雨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及空气质量,对海南五指山水满河热带雨林的空气负离子进行监测,并利用安倍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和石强森林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分别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指山水满河热带雨林空气负离子水平表现为夏半年高冬半年低,五指山保护区界碑处负离子含量最高,热带雨林风景区内次之,九曲桥和休息亭处负离子含量低。安倍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q值和CI值以及石强森林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p值的评价结果均体现为除九曲桥和休息亭外雨林内各测点的空气均为最清洁状态;FCI值则将各监测点的极显著差异直观地反映出来,夏半年雨林内空气质量为Ⅰ-Ⅵ级,冬半年为Ⅱ-Ⅵ级。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近地层空气离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在西安市16个采样点上开展了近地层空气离子浓度和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了西安市空气离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利用空气离子浓度值对西安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另外,详细分析了近地层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和PM10等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7.
使用ITC201A空气负离子测量仪测定了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室内正负离子浓度水平,按照空气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了室内空气质量等级,研究了室内空间的正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讨论了正负离子浓度与室内温度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室内正负离子浓度水平极低,负离子平均为浓度46.9个/cm3,正离子平均浓度为52.0个/cm3,室内空气质量等级为中度和重度污染。②室内正负离子平均浓度在中午时刻均达到全天中的峰值阶段,全天中大部分时间正离子浓度高于负离子浓度;在室内人群活动和环境因子等因素复杂的影响下,正负离子平均浓度此消彼长的发生波动变化。③研究期间室内正负离子浓度变化与空气温度和湿度间未发现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室内正负离子的浓度变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杭州城区空气负离子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典型的居民区为研究区域,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其他气象因子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定点监测,分析了研究区空气负离子的日变化动态特征,以及空气负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平3 3 3均值为241.49个/cm,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凌晨4:00 307.92个/cm,最小值出现在21:00,为193.06个/cm;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水汽压和风速均成正相关,与紫外线强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不同功能区空气负氧离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以北京市3类功能区8个观测点为监测对象,研究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及温度、湿度、晴天、阴天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区和生活区负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9:00-10:00和14:00,负离子浓度比较高,而8:00、12:00和18:00负离子浓度较低,生活区峰值比交通区提前1 h出现,且负离子浓度最大值高于交通区,可以看出大量的交通尾气可大幅度降低空气负离子浓度;休闲区与交通区、生活区差异显著,9:00和12:00负离子浓度较高,而10:00和17:00负离子浓度较低。此外,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不同天气状况下晴天空气负离子浓度虽比阴天负离子浓度高,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研究了北京市四个功能区共七个观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交通区、商业区和生活区内,上午10点和下午2点,负离子浓度比较高,而早上8点和晚上6点负离子浓度较低;休闲区则是早上8点和晚上6点负离子浓度较高,而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负离子浓度较低。休闲区的空气质量优于生活区,生活区优于商业区和交通区。另外,研究了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雷雨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雨前相比有较明显增加;而对北京香山不同海拔高度的负离子测定得到,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高海拔地区的空气质量优于低海拔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室外高于室内,室外空气质量优于室内。  相似文献   

11.
典型海岛景观生态网络构建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不断增大,构建景观生态网络是缓解海岛生物多样性压力的重要途径。基于RS和GIS,运用最小阻力距离法和重力模型构建了崇明岛景观生态网络,结果显示:崇明岛景观生态网络由重要生态功能斑块和生态廊道构成;重要生态斑块共17个,面积170.6 km2,占崇明岛总面积的12%,其中东滩湿地为核心生态源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区域为核心生态节点;生态廊道共25条,包括核心生态廊道17条,总长度分别为164.2 km和74.1 km,其中东滩湿地和北湖湿地之间廊道以及东风西沙周边廊道是崇明岛生态连接的关键;随着生态廊道宽度的增大,景观生态网络中最适宜景观比例相应减少,中等适宜景观和不适宜景观比例则有所增大,网络构建的难度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光化学污染中气溶胶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上海地区2011~2013年9个大气成分及气象观测站点臭氧(O3)、颗粒物(PM1、PM2.5、PM10)、气溶胶粒子谱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上海不同功能区臭氧超标时的频率分布及各类污染物浓度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夏季光化学污染严重,周边城区臭氧污染要明显高于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污染情况差异较大,金山化工区和崇明生态岛光化学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分析光化学污染前后气溶胶变化特征可知,当出现光化学污染时,各站气溶胶浓度明显升高,特别是PM1浓度增加显著,且PM1/PM2.5比未出现臭氧污染时的比例明显升高.表明随着光化学反应的增强,二次气溶胶生成明显增多.因此可将PM1作为光化学污染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背景地区秋冬季节大气气态总汞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Tekran 2537B大气汞分析仪于2009年9月15日~2009年12月17日对上海崇明岛大气气态总汞(TGM)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期间,崇明地区气态总汞的平均含量为2.50 ng·m-3±1.50 ng·m-3,高于北半球背景浓度1.5~1.7 ng·m-3,月均浓度9月<10月<11月<12月.9~12月,崇明地区气态总汞含量的日变化规律为上午08:00~10:00出现峰值,白天气态总汞浓度水平与夜间基本一致.崇明地区气态总汞含量和一氧化碳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崇明地区大气汞主要来自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的燃煤排放.从风向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崇明岛的大气汞主要来自西部的大陆地区,尤其是位于崇明西北部的江苏、山东等地.9月和10月盛行来自海面的东风,因而气态总汞含量较低,11月和12月盛行来自大陆工业区的西北风,导致崇明气态总汞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三角洲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获取了1980~2015年4个国际重要湿地(Ramsar)的5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分析湿地面积、景观格局动态及景观指数变化等,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35a间,研究区内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损失比例最高,为27.2%;(2)4个国际重要湿地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都在增加,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3)耕地和人工表面增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耕地、人工表面、外来物种入侵和养殖池扩张等人为胁迫呈现上升趋势.(4)总体而言,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对人为活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最为显著;但湿地保护有效性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浅埋区的加油站油品渗漏可直接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地区、崇明岛以及长兴岛内的119家加油站进行渗漏污染潜势分析,计算各加油站的LPV(leaking potential value,污染潜势值),并用四分法将119个加油站按LPV分为4个评价等级,有9个加油站LPV很高,3.60≤LPV<4.07;49个加油站LPV较高,3.18≤LPV<3.60;47个加油站LPV一般,2.73≤LPV<3.18;14个加油站LPV较低,2.28≤LPV<2.73. 针对2个LPV较高的已歇业加油站开展现场打井监测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加油站的潜水层均出现油品渗漏污染,其中加油岛、管线区以及储油罐区是加油站渗漏污染重灾区,土壤中污染物以苯系物、萘以及总石油烃为主,总石油烃检出率达到71.4%~88.9%;地下水中污染物以总石油烃和MTBE(methyl tert-butyl ether,甲基叔丁基醚)为主,总石油烃检出率达到80.0%~100.0%,MTBE检出率达到33.3%~71.4%,对地下水源污染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东部沿海典型城市食用鱼和鸭中二恶英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青岛海鱼和上海崇明岛淡水鱼、鸭样品中二英(PCDD/Fs)质量分数(以脂肪计)的分析测定,并根据每日摄入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 青岛海鱼和崇明岛淡水鱼中w(2,3,7,8-PCDD/Fs)的平均值分别为54.5 和33.2 pg/g. 崇明岛鸭肉中w(2,3,7,8-PCDD/Fs)平均值为12.6 pg/g. 与国内外相比,w(2,3,7,8-PCDD/Fs)较低. PCDD/Fs的毒性当量浓度(WHO-TEQ)平均值为7.04 pg/g. 通过每日摄入量估计,两地人群的PCDD/Fs每日摄入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崇明岛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为研究崇明岛农田土壤中PAHs浓度分布和生态风险,于2008年采集崇明岛农田表层土壤33个.使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300)进行萃取,经净化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土壤样品中,PAHs的含量范围为24.92~1 014.61 ng·g-1(干重),均值为192.83 ng·g-1(干重).16种美国EPA优控的多环芳烃,只有茚并(1,2,3-cd)芘(IcdP)和二苯并(a,h)蒽(DahA)未全部检出.PAHs主要以2~4环为主,其中2环和3环多环芳烃所占比例为42.6%;4环多环芳烃的比例为42.2%;5~6环多环芳烃的比例为15.7%.使用浓度比值法判定,主要来源为石油源以及煤和木材的燃烧;崇明岛生活燃烧和汽车等尾气排放可能是农田土壤中PAHs的重要来源之一.生态效应区间法评价显示,崇明岛农田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仪(HRGC-HRMS)对上海崇明农业土壤中12个共平面多氯联苯(co-PCB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对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31个农业土壤中co-PCBs浓度范围为24.86~814.50 pg/g,平均值为92.65 pg/g,毒性当量浓度(I-TEQ)为0.032~0.486 pg/g,平均值为0.142 pg/g。经过比较,其浓度远远低于国内外污染土壤水平,和一般的农业土壤水平比较接近,认为该地区基本未受co-PCBs的污染。其中个别位点的毒性当量浓度较高,认为有必要对该地区可能的来源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崇明土壤co-PCBs可能来自市售Arcolor和各种燃烧,包括室内煤炭、木料燃烧以及固体或医疗废物燃烧的影响。作为生态岛屿建设的崇明,需要特别关注防止土壤中的co-PCBs进一步升高降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长三角背景点夏季PM2.5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30日—8月15日在上海市崇明岛对PM2.5样品进行昼夜采集,并对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Cl-、NO3-、SO42-、Na+、NH4+、K+、Mg2+、Ca2+)进行了分析.运用PSCF(潜在源贡献)方法判别污染物排放源区,并结合PCA(主成分分析)和PMF(正交矩阵因子)源解析探究PM2.5来源.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崇明岛ρ(PM2.5)平均值为(33±21)μg/m3,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35 μg/m3),但在部分时段存在显著超标现象,ρ(PM2.5)最高值在120 μg/m3以上.②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4±9.3)μg/m3,占PM2.5的42.4%,其中SNA(SO42-、NO3-、NH4+三者统称)为主要离子,占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的85.7%.③n(NH4+)/n(SO42-)(NH4+与SO42-的摩尔浓度比)显示,清洁期〔ρ(PM2.5) < 15 μg/m3〕呈贫铵状态,过渡期〔15≤ρ(PM2.5)≤35 μg/m3〕和污染期〔ρ(PM2.5)>35 μg/m3〕均呈富铵状态;过渡期SNA主要以NH4HSO4和NH4NO3形式存在,而污染期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④通过对两次典型污染事件进行离子相关性分析和PSCF分析发现,E1污染事件(5月30日—6月8日)为局地生物质燃烧型污染事件,E2污染事件(7月23日—8月1日)为区域传输污染事件.源解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两次典型污染事件期间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对PM2.5的贡献最显著,贡献率分别为62.8%和59.8%;其次是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率分别为32.5%和20.1%;E2污染事件期间海盐源对崇明岛PM2.5贡献率较高(16.6%),远超过E1污染事件期间对PM2.5的贡献率(2.7%).研究显示,区域输送对崇明岛PM2.5有显著贡献,二次颗粒物累积是崇明岛PM2.5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长江口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选择崇明岛为研究对象,采集22个浅层地下水样本和3个地表水样本,检测11项水化学指标及氢氧同位素.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Arc GIS空间分析、Piper图解和离子比例系数等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与离子空间分布,讨论控制浅层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和离子来源,探究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结果表明:崇明岛浅层地下水pH在7.30~7.94之间,整体呈中性硬水,36%为极硬水,围垦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程度较高;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有13种,以HCO3-Ca水为主,占样本数的27%,主要分布在崇明岛中部、西南部;从西部到东部阴离子由HCO3-向Cl-过渡,阳离子由Ca2+向Na+过渡,在围垦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为主.研究显示,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崇明岛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