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土壤中钛含量的大小是衡量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常用过氧化氢比色法测定,但该法灵敏度较低,试剂也不甚稳定。本文改用二安替比林甲烷(DAM)作显色剂,DAM 在强酸性介质中与钛生成黄色络合物,灵敏度较高(克分子吸光系数为1.5×10~4),用来测定土壤和粮食中的微量钛,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的镉除本底值以外,主要来自工业“三废”以及化肥的污染,通常以不同形式存在着,有水溶性的、酸溶性的,也有以化学形式和土壤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测定不同状态的镉,须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采用王水—高氯酸法消化测定土壤中的总镉,以0.2N盐酸提取法测定土壤中的污染镉。观察了0.2N盐酸提取法测定土壤中污染镉的效果,认为0.2N盐酸提取法测定土壤中污染镉既能准确地掌握土壤被污染的程度,而且又简单、快速、经济,对人体也没有什么危害,特别在测定大批样品时,更显示出  相似文献   

3.
ICP-AES法同时测定水中多种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水和废水中的铜、铅、铁等方法,对ICP工作参数选择、酸度对测定的影响、元素分析线选择以及背景和扣除方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的测定,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确定一个地区或某种土壤类型背景值的正常范围,并为判断土壤污染与否和发展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元素的迁移,富集和转化规律以及环境对  相似文献   

5.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由于具有不破坏试样,能够直接分析固体,粉末,液体及大气试样中的大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速度快,准确度较高等优点,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注意。1962年,Z. H. Kalman等人开始应用粉末压片法测定了岩石和土壤中的痕量元素。1968年,N. B. Price等人将岩石粉末制成薄膜样品测定了其中的Sr、Ni,Cr等元素.此后,R. H.Barnhisel等也应用粉末压片法测定了土壤和团聚体中的铁和锰。但是总的来看,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准确测定金属酸洗废液中铜、铁、锌、镍 4种元素的原子吸收光度分析法。结果表明 ,可对同一份金属酸洗废液中 4种金属离子进行连续测定 ,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 .139μg/m L ,RSD≤ 8.4 0 % (n=6 ) ,加标回收率 82 .2 %~10 0 .4 % (n=6 )。为金属酸洗废液中金属的回收及利用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痕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和迁移及其环境背景值的处理. 文中讨论了关于:1)不同层次土壤中25种元素的含量;2)我国某些地区若干元素背景值;3)若干微量元素分布频率图;4)京、津、唐某些土壤类型中的元素含量;5)25种元素在不同母质土壤中的比值;6)京、津、唐地区不同地域土壤含量比较;7)其平均值及95%的置信域.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铜,铅,锌,铬 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中铜、铅、锌、铬、锰的含量是很低的,一般为痕量级.目前大多采用高灵敏度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Si、Al、Fe、Ca、Mg、K、Na、Ti等,经化学分解后,大多进入待测试样溶液,试液中这些复杂的基体常常对原子吸收测定产生严重的干扰或基体效应,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消除基体的干扰,采用APDC/MIBK体系萃取法可有效地分离基体,消除干扰,能获得可靠准确的测定结果.尽管上述方法是可行的,但手续繁、时间费,尤其是还要接触到有毒性的有机溶剂,因此分析工作者一般不乐意采用.本文采用与土壤样品基体相匹配的、待测元素含量相接近的标准土壤样品,校准计算实际土壤样品中待测金属元素的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法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简介稀土-铬天青S-邻菲罗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四元络合物的灵敏显色反应已用于钇组稀土的分光光度测定。本法选择λmax=632nm、pH=9.5,测定稀土时的下限为0.2微克。用磺基水扬酸掩蔽铝;用盐酸羟胺还原铁(Ⅲ),用邻菲罗啉络合铁(Ⅱ),可消除其干扰。在上述掩蔽剂存在下可直接取样测定天然水和污水中的微量总稀土,方法快速简便。结合PMBP萃取分离,还可应用于土壤和粮食中总稀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铅、锌、镉都是土壤中的痕量元素,它们在天然土壤中含量很低,正常情况下,土壤中含镉为0.01—2ppm,平均为0.35ppm,含铅为2—300ppm,平均为35ppm,含锌为1—900ppm,平均为90ppm。它们都是环境中重要元素,现已证明,铅和镉对动植物都是有害的。锌是动植物的营养元素,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过量的锌对人和动物可能有致癌性。因此,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多少对动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土壤背景协作组提供的数据,对北京、南京、广东地区土壤中铅、锌、镉的含量水平、元素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样品来源及分析方法 根据各地区土壤母质类型,远离污染源以及按野外观察划分自然层次,采集不同类  相似文献   

11.
前言天然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已经成为环境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高分辨率Ge(Li)γ谱仪的应用,使中子活化法可以有效地测定许多复杂的环境样品中的多种微量元素,但是用于分析天然水样品时却遇到很大困难,因为水样环境中感兴趣元素的浓度都很低,且水中的一些常量元素(例如Na、Br等)受照射后又会产生很强的放射性,干扰感兴趣元素的测定。为此,可采用各种预浓集方法,例如蒸发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以及萃取法等,  相似文献   

12.
碱熔法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碱熔法消解土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锡。选择最佳的仪器条件,经过碱熔法消解后,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介质中,锡荧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在0~200μg/L成线性关系。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7.2%,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95%。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土壤中微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以含沙量大而著称,用一般方法直接测定原水(混均水样)中总金属必须经过十分繁杂的处理程序,多种元素同时测定几乎不可能,有些元素其方法灵敏度也不能满足要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提供了直接测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阴离子的测定是环境监测与研究的经常内容。用化学方法对它们分别测定,操作冗长费时。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和大气等环境样品中的阴离子,前人已作了很多工作。但将离子色谱应用于土壤样品中阴离子的测定报道极少。陈乐恬等研究了定量提取和测定土壤中 NO_3~-、SO_4~(2-)和 PO_4~(3-)的方法。Supachai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钛铁试剂(Tiron)对Fe(Ⅲ)一邻菲啰啉(Phen)体系进行光化学催化还原测定微量铁的方法。该法操作简便、快速,试验数据稳定。用于测定环境水样和一些饮用酒中微量铁,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超声波萃取一原子吸收光谱简易、快速测定大气飘尘中铅、锌和铜的方法。大气飘尘采集在玻璃纤维滤膜上。取一部分飘尘滤膜在0.1N硝酸中经超声波振荡萃取,继而用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萃取液中金属含量。本法避免了干法灰化或湿法消化时待测元素的损失,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变异系数小于5%。  相似文献   

17.
废水的土壤脱臭处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中所含恶臭物质的脱臭处理方法很多,有化学氧化法、还原法、物理吸附法等。土壤脱臭法是通过土壤除去废水中的恶臭物质。废水中的氨、硫化氢和低级脂肪酸等水溶性臭气被土壤中的水份吸收;甲硫醇、乙醛、酚、甲酚、苯乙烯、苯等非水溶性臭气通过土壤表层物理吸附;大多数臭气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而脱臭的。  相似文献   

18.
Ⅰ土壤中有效态钼的测定(草酸铵—草酸溶液浸出) 简介:本法采用仿制的CRA—63微型石墨炉原子化器,不经分离富集直接测定土壤浸出液及植物消化液中的微量钼。灵敏度为3×10~(-11)克/1%吸收,检出限为2×10~(-11)克(取样量为10微升时相当于2微克/升)。试液中250倍于钼的镉、铅、铬、钙、镁、硅、铝和2500倍于钼的铜、锌、铁、锰、钠、钾不干扰测定。本法与钼的硫氰酸比色法对照,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及其特点,重金属对环境危害和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最后论述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20.
高碱度钢渣掺唐山石人沟铁尾矿重构,两者在高温环境下熔融反应消解高碱度钢渣中f-CaO。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考察了铁尾矿掺入量(分别为3%、5%和9%)、反应温度(分别为1 500℃,1 550℃和1 580℃)及恒温反应时间(分别为10 min、20 min和30 min)对消解高碱度钢渣中f-CaO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铁尾矿能有效消解钢渣中f-CaO,重构渣中f-CaO含量平均值为1.17%,消解率为76.27%。且由正交方法测出了铁尾矿掺入量对f-CaO的消解影响较大,极差值为0.41%;反应温度次之,极差值为0.32%;恒温反应时间影响较小,极差值为0.06%。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重构渣中矿物组成,主要为磁铁矿、钙镁橄榄石、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镁铁尖晶石、铁酸钙及铁铝酸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