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中国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辽宁省辽南地区,瓦房店市老虎屯经济开发区蔬菜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该蔬菜生产基地大气,水质,土壤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作为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的产地,必须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故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研究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关键。主要环境要素有:土壤、水质、大气环境以及绿色食品基地现产食品中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3.
中农 《沿海环境》2003,(3):35-35
2003年春节,人们谈论最多的似乎就是菜价了,据说由于天气影响了运输,北京菜价创下了199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随着生产者增产手段的提高,现代人对食品健康越来越关心。尽管菜摊上摆满了各式各样鲜嫩的蔬菜,人们却费尽心思寻找带有“健康证明”的绿色食品。品牌蔬菜走俏和通常意义上的绿色蔬菜相比,品牌蔬菜等于对顾客又加了一份承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吃出问题找生产厂家。除了无公害和遵循严格的生产标准及规程外,品牌蔬菜还想着法儿地标新立异、吸引关注,例如在数目、颜色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并通过蔬菜品种改良带来新口感和新…  相似文献   

4.
冬弋 《沿海环境》2000,(4):17-18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被群众称为“放心菜”的无公害蔬菜日益受青睐,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正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而倍受关注。广西是率先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省区之一。无公害蔬菜是特定蔬莱的商品名,它不含高毒高残留农药,其它低毒农药的残留量以及工业“三废”、硝酸盐、重金属、致病菌等有害物含量均控制在省区地方规定的标准之内,让人吃起来感到放心,对人体基本上没有害处。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无公害蔬菜的品质和卫生质量相对常规生产上市的蔬菜较“干净”些,吃起来也让人放心些,但最让人放心吃的,应当是绿色食品蔬菜…  相似文献   

5.
大卫 《环境导报》2003,(1):20-20
近年来,疯牛病和转基因作物令消费者深感忧虑,而“纯种”食品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的食品必须注明产地、种植加工方法等“出生证明”,并要求食品从种植或从饲养到加工的整个过程不能受到污染。因此,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即绿色功能食品,已成为人们首选食品。当前,由于对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不少消费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械理解“绿色食品”的问题。他们甚至以为所谓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富含叶绿素的食品,目光也仅限于瓜果蔬菜的选择上。其实,绿色食品的种类几乎涵盖了我们目前所知…  相似文献   

6.
郑慕雅 《环境》2005,(3):46-47
逛大城市的超级市场会经常头痛,青菜的包装上会有很多让人须在Google里查询后才知晓的标签,诸如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有机无机食品之类的物什。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消费日渐火爆。如何才能辨别绿色食品的真伪呢?记者为此专门请教了有关专家。 查看“绿标”绿色食品标志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用以证明经认定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及相关事物,该质量证明商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此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的组合体等4种形式。 查看产品的编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进行统一编号,并颁发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编号形式为:…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绿色食品(蔬菜)基地的环境条件与生产过程的环境效应,绿色食品生产的综合技术,其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及其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信 《沿海环境》2003,(4):32-3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日益加强,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而首当其冲的是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关注和期盼。但是作为卖方的生产者对无公害蔬菜的高期盼与作为买方的消费者对市场上无公害蔬菜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却产生了激烈的对撞,一边生产无公害蔬菜势必要增加投入,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一边是消费者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专卖区是望菜兴叹,高价位挡住了普通消费者的口福,其潜在的市场需求还期待更多的业者共同参与努力。规模小难出效益检测认证增加成本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农产品基地的规模小,无疑是无公害蔬菜价高的直接原因。无公…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绿色食品开发最早始于1990年。定义绿色食品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的统称。同时确定绿色食品的四条标准是:(1)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手册》中的有关规定。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制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绿色食品由于其与环境的密切相关性,在审定过程中环境监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所要阐述的观…  相似文献   

11.
吃蔬菜中毒,吃肉染病,吃水果拉肚子……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现代生活中时有发生,于是以环保、安全、营养为首要概念的绿色食品应运而生。可是,去年底在以吃出名的广州举办的’97中国绿色食品宣传展销会上却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绿色食品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寿岩 《陕西环境》1995,2(3):12-14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满足市场上对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需要,我国自九十年代初推出绿色食品。我省也相应开展了绿色食品开发研究并推出了西乡县“牛于仙毫”、“秦绿”茶叶,宝鸡市柳林乳品厂“太白牌”奶粉,陇县的“和氏奶粉”,清涧县的“滩枣”“红枣汁”,洋县的“黑米酒”等绿色食品。这些绿色食品的开发过程中都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和产品质量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监测,检验和审查认可后,方可获得“绿色食品”的称号,并取得“绿色食品”际志。绿色食品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下列诸环下:l.原料产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13.
邓红 《陕西环境》2002,9(3):29-30
1绿色食品的提出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绿色食品产业蒸蒸日上。据资料显示,1994年,美国绿色食品农场总数已发展到2.4万个,绿色食品销售额达25亿美元,1996年接近40亿美元,自1989年以来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为23%。阿根廷绿色食品的出口额1991…  相似文献   

14.
适合大棚蔬菜的农药评价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农药使用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共筛选出77种适合于大棚生产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其中杀虫剂35种,杀菌剂25种,除草剂17种。为使大棚蔬菜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应优先使用高效农药,最理想级的农药用量为〈49.5g/hm^2,理想级为〈163.5g/hm^2,被评为危险级和较危险级的23种农药,不应在大棚蔬菜生产和绿色食品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避免受污染食品的侵害,无污染、安全、优质、富含营养的绿色食品应运而生。绿色食品是在特定环境里,按照特定要求生产加工、使用特定标识的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由阳光和蓓蕾的图案组成,这一标志象征着良好的环境和盎然的生机。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蔬菜的产地,必须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故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研究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第一关。主要环境要素有:土壤、大气环境,水质,同时检测若干同产蔬菜中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17.
木本农业与地球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本农业是当今世界可望改善地球环境的最佳农业生产方式.本文在阐述木本农业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资源、能源与粮食供应方面探讨木本农业与改善地球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开发利用木本能源植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能源植物的概念、开发利用能源植物的意义,以及能源植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论述了上海地区开发利用木本能源植物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如何开发利用木本能源植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用泉 《福建环境》1995,12(4):30-30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权受理绿色食品标志的全面管理,绿色食品标志申办中,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要进行检测与监测,产地生态环境条件应由省级以上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绿色食品     
所谓绿色食品,系指按生态环境要求培育的农作物和家畜,即谷物中不合农药、化肥、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物质,而合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无污染,而且生产过程中甚至包装都不产生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而家畜必须在一个无污染的环境中成长,食用无污染饲料;每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在室外活动。为了防治食品污染,保护人体健康,6o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开始了生态农业的尝试,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也愈来愈讲究安全可靠。我国绿色食品上市近9年来,各种绿色食品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据统计,全国有9O0多种产品已申请到绿色食品标志。仅上海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