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2003年东海区带鱼年龄鉴定资料,并引用以往的带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结果,作为估算带鱼死亡系数和建立动态综合模型所需的有关参数值估算的依据,从而运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在现行渔业条件下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和带鱼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变更渔业利用情况对带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行渔业下(tc=0.5a,F=2.61/a),东海区实施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能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87%,年产量增加29%,渔获平均体重增加42%;带鱼资源的利用虽处于捕捞过度状态之中,但尚能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资源结构利用不合理之处是捕捞大量的幼鱼群体,渔获个体依然过小,渔获平均体重仅为75g/ind.;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随tc变化的影响大于随F的变化,建议在维持现有伏季休渔制度下,应逐渐降低捕捞强度,并以提高起捕规格放大网目尺寸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首选的渔业管理目标,应是较为现实的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东海区一直是中、日、韩三国海洋渔业的传统作业渔场。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东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总体上已严重衰退,需紧急加以养护。东海区多数经济鱼类的洄游经过中、日、韩三国近海,养护与管理好该区的渔业资源,需三国共同参与,这也顺应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在东海区的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三国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东海区渔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目前东海区进行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还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分近期和远期实施不同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方案,近期实施以控制捕捞努力量为主体的管理方案,远期实施以总可捕量(Totalallowablecatch,TAC)制度为主体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Bayes方法的渤海渔业资源动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来自于黄渤海渔政局的内部统计资料,采用基于Bayes方法的Pella-Tomlinson模型对渤海渔业资源动态进行了科学评析,评析结果显示:渤海渔业资源的环境容纳量为3.5×106~5.5×106 t;渔业资源综合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为0.9~1.6;1979年渔业资源年平均生物量为2 332 523 t,尔后持续上升到1985年的最高值4 251 292 t,1985年以后又持续下降到2002年的最低值2 250 709 t;渤海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MSY约为140×104 t左右;支持MSY所需的捕捞努力量约为817 771 kW, 到1991年捕捞努力量增加到963 564 kW,此时已超过获得MSY时需要的捕捞努力量,即从1991年开始出现捕捞过度。  相似文献   

4.
渔业资源的变动是一个随机过程,它既有确定性趋势,又有随机波动的特性。论文把灰色系统方法和时序分析相结合,用灰色GM(1,1)模型提取渔业资源变动中的确定性趋势,用时序模型描写它的随机波动,从而建立渔业资源动态的灰色时序模型。考虑到渔业资源的变化受到捕捞强度的影响,同时建立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关于捕捞努力量的二元时序模型。利用灰色时序模型和多元时序模型,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时序模型和多元时序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渔业资源的变动过程,精确地预测渔业资源未来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陈峰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348-355
在概述我国海域主要的资源生物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在70年代中期以前,随捕捞力量的增加,我国海洋总渔获量增长较快;但此后,尽管捕捞力量仍继续增加,总渔获量增长缓慢。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污染以及其他不利的环境因素变化是导致总渔获量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获量,应在加强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外海(包括远洋)资源,并着重发展海洋农牧化。  相似文献   

6.
高含盐废水排放杭州湾数值模拟与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环境排放标准中,对排放污水中的盐度或总盐量没有进行控制,而国外早已关注高含盐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国际上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受纳水域实际情况,规定总盐量排放限值.判断高含盐废水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依据受纳水域总盐量是否发生明显变化(过高或过低)而定.为准确控制高含盐废水排放,采用远场数学模型与近区稀释扩散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化工区污水处理厂的高含盐废水排放杭州湾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杭州湾北部海域不同水期的盐度变化规律和渔业资源现状,确定了含盐废水排放形成的潮平均盐升超过最大允许盐升(丰水期≤3‰,平水期≤2‰,枯水期≤1‰)的范围为高盐水混合区,高盐水混合区面积小于1.5km2;在90%保证率的枯季设计水文条件下,满足化工区排污口高盐水混合区要求的盐量最大允许排放量为15.5万t/d;当化工区排污口分别达到近期、中期、远期规划排放量(5、10、20万t/d)时,满足排污扩散器控制指标(COD)初始稀释能力要求的最大允许排放盐度分别应小于65‰、47‰、40‰,相应的允许总排盐量为3250、4700、8000t/d.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以下简称全海网)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东海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以下简称东海区网)协调领导小组(扩大)工作会议于1987年11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市青浦县召开。东海区网有关单位的三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副局长陈忠阳同志和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顾永伯同志主持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期间,陈忠阳同志向全体代表传达了全海网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的精神,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了东海区网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并对东海区网组织办法和工作方案(1988  相似文献   

8.
本文搜集整理相关统计年鉴中1998~2013年浙江省的海洋捕捞产量和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基本情况的数据,利用非平衡产量模型结合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出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然后利用最大持续产量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1998~2013年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在1998~2013年,仅2007年和2008年的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是可载的,占研究年份的13%;2009年的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是临界超载的,占研究年份的6%;其余年份的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均处于超载状态,占研究年份的81%之多,过度捕捞现象严重。本文应用非平衡产量模型计算最大持续产量,首次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估,旨在为今后开展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甚至是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东海中南部竹筴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利用1997~2000年东海中南部渔业资源调查所测定竹筴鱼的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Ⅱ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同时对其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用Beverh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计算了竹筴鱼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并根据不同的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捕年龄tc的组合来求得Yw/R的变化并绘制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海中南部的竹筴鱼生长参数理论最大体长L、生长参数k、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320.3mm、0.52、-0.27龄,拐点年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1.83龄和127.5g;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91、0.57、2.34,开发率为0.80,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当前捕捞强度下对应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值为63.65g,叉长154.82mm,体重48.85g。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开捕年龄提高到1.9龄可获得最高水平的Yw/R值79.39g,其对应的叉长为216.67mm,对应的体重为133.2g。为了合理利用其资源并保证渔业的可持续性,建议适当降低开发率至0.6以下,同时提高开捕年龄为1.5龄以上和开捕叉长为190mm。  相似文献   

10.
孔隙率是影响抑尘网防护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孔隙率抑尘网对料堆表面的显著作用区域不同,高孔隙率(ε30.3)网后料堆中下部扬尘得到明显抑制,低孔隙率(ε < 0.3)网的抑尘作用则于料堆上部突显.基于均匀孔隙率的抑尘区域提出不同孔隙率组合的非均匀抑尘网,选取6种典型非均匀工况,应用Fluent6.3对网和料堆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网下部孔隙率(εL)相同,上部孔隙率(εH)由0增至0.1时,网后气流扰动减弱,基于湍流结构和料堆受力判定εH取0.1较好;网上部孔隙率(εH)相同,下部孔隙率(εL)由0.3增至0.6时,紧贴料堆表面风速随εL增大而增大,εL为0.3时最优.比较非均匀抑尘网最佳工况(εH=0.1/εL=0.3)与均匀网(ε=0.1和ε=0.3)的料堆表面受力显示:εH=0.1/εL=0.3非均匀网可使起尘量最大的迎风面的各个区域剪切力均显著减小,中下部比ε=0.1时减小85.2%,上部比ε=0.3时减小84.3%,料堆表面剪切力总和的减少量可达均匀网时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渔业区划中东海区的地理水文特点,将东海区划分为地理上的3个区域,即黄海中南部、长江口和东海中南部。据1987~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捞数据,以渔获量和平均网产为指标,分析了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季节性特性和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趋势面拟合方法,分析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区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海区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大致具有自西南向东北或者自西向东减少的趋势,与该区主要海流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4个季节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桁杆拖虾网所获得的口足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口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调查海域的口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四季共捕获口足类20 种,隶属于4 科,11 属,其中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和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在各季节出现的口足类种类数中,春季出现最多,其余三季变化不大;各季节口足类渔获量及渔获率变化明显,冬季渔获量及渔获率最高,以下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从区域分布看,东海南部海域在口足类种类数和生物量两项指标均高于北部和中部两个海域;口足类以及优势种口虾蛄在4 个季节的调查中具有相对较为集中的生物量高发区,但聚集特征不明显;黑斑口虾蛄的分布则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交通灯方法是用来诊断并评价渔业种群的资源现状和风险水平的技术程序,有助于资源管理和养护。本文介绍了交通灯方法的构建过程,应用模糊逻辑处理阈值和观测值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交通灯中的红灯、黄灯和绿灯定义为超载、临界超载和可载。以2000年~2015年东海小黄鱼种群为示例对象,从表征资源禀赋的丰度和生产力两个属性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种群补充量、亲体量和开捕期资源丰度的年际变化和承载状态,并集成为复合交通灯体系,以红灯比例超过30%为"严重"强度划分标准。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和2011年,补充量的红灯比例超过30%,呈严重超载状态;亲体量严重超载年份为2002年、2003年和2012年;开捕期资源丰度严重超载年份为2002~2004、2006年。对各指标评价结果集成为复合交通灯,12个年份存在超载状态,2002年~2004年、2006年为严重超载;9个年份出现可载状态;临界超载在各年份均有出现,且占据主导地位,变化幅度在29.14%~91.56%。本文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以丰富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东海区银鲳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1—2010 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所测定的银鲳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态学参数,同时对其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讨论了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建议开捕叉长。结果表明,目前东海银鲳平均叉长144.14 mm,优势叉长组110~170 mm,占72.83%;叉长-体重的年关系式为W=0.963×10-5L3.207。利用ELEFAN技术估算的东海银鲳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LKt0分别为267.75mm、0.46、-0.32 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分别为2.21 龄和2.46 龄。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东海银鲳的渐进叉长由360 mm逐渐减小为267.75 mm,而生长参数K则由0.205 增加到0.46,体重拐点年龄由4.1 龄减小到2.21 龄。上述结果说明目前东海银鲳极限叉长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严重。当前东海银鲳的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96、0.57、1.39,开发率E为0.71,与1997—2000 年相比均呈明显增加趋势。高强度捕捞是引起银鲳总死亡率和开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银鲳资源,并从充分利用鱼类生长潜能出发,综合考虑初次性成熟年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渔业生产现状,经计算后得出当前的开捕叉长为164 mm。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区北部小黄鱼生殖群体分布及与水团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B,黄、东海交界海域;C,长江口外海域;D,东海中北部海域;小黄鱼最适生存的底层温度为10~14℃,底层盐度为32~34.3;研究海域内底层水团包括: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以及东海混合水团;分布区C内的小黄鱼主要位于东海混合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的交汇处,其它3个分布区内的小黄鱼都是在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与其它水团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关注。 一、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指生活在海洋(包括河口)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虽然目前人类还只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一小部分(如渔业资源),但各种海洋生物彼此互相联系,是构成海洋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应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利用WRF-CMAQ模型估算了2011年4月26日~5月3日沙尘事件和2016年1月1日~7日灰霾事件在中国近海引起的总无机氮(TIN)沉降通量,分析了两类事件对中国近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探究了灰霾事件时中国近海无机氮沉降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典型沙尘和灰霾过程中,中国近海TIN干沉降通量均值分别为6.77,3.01mg N/(m2·d),是晴朗天的6.84,3.04倍,可提供38.5,17.1mg C/(m2·d)的海洋初级生产力;沙尘期间无机氮沉降以还原态氮(NH3和铵态氮,占TIN的62.2%)为主,灰霾期间则以氧化态氮(HNO3和硝态氮,占TIN的84.3%)为主.典型沙尘事件TIN沉降对黄海影响最大,对渤海影响最小;典型灰霾事件对黄海和东海TIN沉降影响相当,高于对渤海的贡献.典型灰霾期间,京津冀和山东西北部(区域一)对渤、黄、东海TIN干沉降的贡献均大于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区域二),区域一对3个海域TIN干沉降的贡献约为38.7%~74.6%,区域二的贡献约为1.14%~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