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提供的碳计量方程,如GHG Protocol、ISO14064、PAS 2050、TS Q 0010等。在介绍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步骤,最后利用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PVC产品为例,给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B2B模式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案例。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ISO 14067的制定背景及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与英国PAS 2050技术规范进行了比较,分别从目标范围、抵销、产品类别规则和数据及数据质量等四个高度一致的方面以及原则、排放源、系统边界、有效期、分配和沟通等六个存在差异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释了ISO 14067在提高量化和沟通透明度上的努力,对我国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注低碳标准发展新动向——英国PAS2050碳足迹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低碳产品标准发展迅速,并且有可能演变成绿色贸易壁垒。以PAS2050标准为例,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依托该标准发展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标准。因此,不仅要跟踪低碳标准的国际发展动态,而且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相关动态,并在国内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分析这些标准中国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产品碳足迹分析的方法入手,严格按照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PAS 2050),经过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信息计算、不确定性的评估等方法对磁石玩具进行了碳足迹信息的测算,得出产品的完整碳足迹信息。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量进行分析,指导企业的低碳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生化能源事业部的柠檬酸和淀粉产品分别依据PAS2050产品碳足迹标准实施了碳盘查,并顺利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国际认证机构的核查。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受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委托执行碳足迹第三方核查的结果是:每吨食用玉米淀粉生命周期内产生CO2的当量是847.3千克,每40千克包装食用玉米淀粉生命周期内产生CO2的当量是33.98千克。  相似文献   

6.
碳足迹的概念在商业界、消费者、政策制定者等群体中深入人心.投资者关注碳足迹投资组合及其风险.采购经理关注碳足迹的供应链,消费者也经常接触帖上了碳标签的商品.碳足迹的概念可能会使人产生误解,不过其的确越来越深入人心;碳足迹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累积的质量.例如,通过供应链,或者是产品全生命周期来计算碳足迹而不能以某个特定区域来测算.碳足迹通常采取全生命周期评估法,或者是源头终端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中产品碳排放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的热点领域之一。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的数量结构、碳足迹总量和碳足迹强度3个方面对我国出口贸易中木质林产品的碳足迹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主要出口的木质林产品是包括木家具、胶合板、纸和纸板、纸制品、纤维板、木制品和印刷品在内的中级加工和深加工产品,我国属于木材加工出口国;在我国出口的木质林产品中,相对于初级加工的资源型木材产品,中级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碳足迹总量和碳足迹强度较大。因此,针对于产品碳足迹设立的碳关税和碳标签制度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成为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而其中对木家具,木制品和纸制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家用空调碳足迹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锌  刘晶茹  杨东  吕彬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1054-1060
我国居民家庭空调拥有量迅速增加,其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国际标准PAS 2050,采用RCEES 2012和Ecoinvent 2.1数据库,并运用SimaPro 7.1软件计算了中国典型家用空调的碳足迹.主要结论为:家用空调生命周期中使用阶段用电产生的碳足迹最大,占67%;制冷剂的泄漏是除电力使用外第二大碳足迹贡献因素,产生了23%的碳足迹;生产制造阶段和废物处理阶段的碳足迹分别占16%和-6%.敏感性分析表明,空调日使用时间、空调年使用季节和制冷剂的泄漏比例是家用空调碳足迹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当今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68%。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新制度要求下,准确核算工业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碳排放总量和产品碳排放强度相关标准及其低碳数据平台建设情况发现,目前国内外碳排放总量核算标准大都基于《IPCC清单指南》;国外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已经建立,而国内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行业仍缺乏权威性产品碳足迹核算及评价标准;国内外碳排放数据平台及软件均缺乏覆盖工艺过程或工序的碳排放信息,且数据基本来源于文献报道或统计年鉴,本土化程度低,不能达到高精度和国际互认水平。基于对国内外标准体系、数据平台和软件的调研分析,本研究提出,亟需完善全链条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多产业互联的行业低碳数据平台,并开发资源-环境-碳-经济多尺度评价软件,将企业/行业工艺过程与产品供应链碳排放数据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资源公开统筹应用,服务工业领域精准降碳与绿色、低碳等多目标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活动低碳化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及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根本需求。旅游活动碳核算作为低碳旅游研究的核心基础,旨在通过量化分析旅游活动的相关碳排放以准确评价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而为低碳旅游建设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采用文献归纳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过去一段时期的旅游碳排放及低碳旅游研究做了全面综述,发现当前旅游碳核算多基于公式模型模拟估算和滞后的公开数据,在测算过程中受边界模糊、数据获取困难、模型普适性差等因素影响,核算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且不具备可比性。同时,不同主体低碳旅游内涵的差异导致对核算结果的需求不同,与实践寻求存在脱节。因此,未来亟需建立统一的旅游行业碳核算规范与标准体系,确定旅游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其基线,拓展低碳旅游研究深度及广度,开展低碳旅游科学示范点建设,重视政策制定实践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permanent storage (CCS)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discussed technologi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The natural target for CCS has been the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from fossil energy sources. However, CCS has also been suggested in combination with biomass during recent years. Given that the impact on the earth's radiative balance is the same whether CO2 emissions of a fossil or a biomass origin are captured and stored away from the atmosphere, we argue that an equal reward should be given for the CCS, independent of the origin of the CO2. The guidelines that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GHG) accounting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have not considered CCS from biomass (biotic CCS) and it appears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to receive emission credits for biotic CCS under the first commitment period of the Kyoto Protocol, i.e., 2008–2012. We argue that it would be unwise to exclude this GHG mitigation alternative from the competition with other GHG mitigation options. We also propose a feasible approach as to how emission credits for biotic CCS could be included within a future accounting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2.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碳足迹分析方法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新兴研究热点之一。碳足迹分析是一种评价碳排放影响的全新测度方法,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揭示不同对象的碳排放过程,具体衡量某种产品全生命周期或某种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量,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国内外现有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案例。其中碳足迹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过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应用案例主要从不同尺度的碳足迹研究与特定产业/部门的碳足迹分析来阐述。最后,针对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从碳足迹的概念内涵、计算方法、研究尺度及研究内容等四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碳足迹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中平原饲料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是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而饲料作物生产是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饲料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及减排措施对于从日粮的角度减少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IPCC(2006)田间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建立了饲料作物碳足迹评估方法,分析了关中平原饲料作物的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和减排措施及潜力.结果表明:关中平原主要饲料的碳足迹(以CO_2当量计)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0.620、苜蓿0.382、小麦麸皮0.240、青饲玉米0.217、小麦秸秆0.083和玉米秸秆0.070 kg·kg~(-1);主要排放环节是化肥生产、氮肥田间排放和灌溉,对碳足迹的贡献率分别为26.0%~33.8%、27.8%~29.6%和24.5%~39.1%.由于关中平原存在过量施肥和大水漫灌的现象,通过化肥减施和节水灌溉措施减少饲料作物碳足迹的潜力很大,但不同措施带来的实际减排量仍需通过田间实践和具体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碳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碳足迹旨在测度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与能源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受到学界、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碳足迹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清单因子法、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论文首先阐述了这3种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单区域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贸易、产业、消费者、区域和组织等尺度碳足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采用SWOT分析框架探讨了该方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展望了其在混合核算方法、多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情景分析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While bioenergy plays a key role in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renewable energy deployment, studies assessing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from forest bioenergy systems have identified a potential trade-off of the system with forest carbon stock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to national GHG inventories is how trade-offs between forest carbon stocks and bioenergy production are accounted for within the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 (AFOLU) sector under current and future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greements.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electricity produced using wood pellets from harvested forest stands in Ontario, Canada,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forest carbon accounting approaches on net emissions attributable to pellets produced for domestic use or export.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forest management reference level (FMRL) method, as it will be employed by most Annex I nations in the next Kyoto Protocol Commitment Period. While bioenergy production is found to reduce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under the FMRL approach this trade-off may not be accounted for and thus not incur an accountable AFOLU-related emission, provided that total forest harvest remains at or below that defined under the FMRL baseline. In contrast, accounting for forest carbon trade-offs associated with harvest for bioenergy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net GHG emissions (AFOLU and life cycle emissions) lasting 37 or 90 years (if displacing coal or natural gas combined cycle generation, respectively). AFOLU emissions calculated using the Gross-Net approach are dominated by legacy effects of past management and natural disturbance, indicating near-term net forest carbon increase but longer-term reduction in forest carbon stocks. Export of wood pellets to EU markets does not greatly affect the total life cycle GHG emissions of wood pellets. However, pellet exporting countries risk creating a considerable GHG emissions burden, as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AFOLU and bioenergy production emissions but do not receive credit for pellets displacing fossil fuel-related GHG emissions. Countries producing bioenergy from forest biomass, whether for domestic use or for export,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alternate forest carbon accounting methods to ensure that potential bioenergy pathways can contribute to GHG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冬小麦生产碳足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648-2654
农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人为排放源,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碳足迹是评估农作物生产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工具.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典型冬小麦生长区山西省晋中市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估算该区单位质量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并在此基础上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冬小麦生产碳足迹进行优化,旨在寻求小麦增产减排的途径.结果表明,研究区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生产1 t小麦的碳足迹为1357.28 kg(以CO2当量计),其中,生长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碳足迹和尿素生产环节所占比例较大.通过优化尿素与有机肥的施用量,可将研究区生产1 t小麦的碳足迹降低到469.99 kg,同时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9.13%.本文结果与相关研究差异较大,可能与氮肥施用量及N2O排放系数的取值有关.本研究对于了解冬小麦生产的综合碳排放情况,探索农业增产减排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碳排放量大部分来自发达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农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论文将二氧化碳的质量作为碳足迹的单位,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测算了当地农户碳足迹,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Gini 系数分析了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碳足迹的结构特点,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户碳足迹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张掖市农户碳足迹总量为1.63×109 kgCO2,人均碳足迹为2.14×103 kgCO2;②从碳足迹类型来看,农户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其次是房屋建设,食物生产加工和交通运输所占比例最小;③从碳足迹内部结构来看,张掖市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碳足迹有较大差异,非农户的碳足迹最大,其次是兼业户,纯农户的最小;④从碳足迹占有量的公平性看,碳足迹占有量偏差最大的为交通运输,Gini系数为0.51,其次是能源利用,Gini系数为0.41,食物生产加工碳足迹占有量比较合理,Gini系数为0.35,房屋建设的碳足迹占有量高度平均,Gini系数仅为0.12;⑤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和非农化是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数量增大、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非农化程度的加深,农户碳足迹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刘一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710-716
产品碳足迹及其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进口模式对碳足迹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橱柜的国内加工阶段的碳排放、国外不同原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分别进行计算,并分析不同进口模式情景下上游原材料对橱柜整体碳足迹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进口模式原材料碳排放差异较大:北欧的原材料碳排放高于中欧和美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材料为胶合板.2全球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大,最大原材料碳排放是最小原材料碳排放的7.26倍;美国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小;3不同进口模式对我国产品碳足迹的影响不同,从贡献结构上看,除了北欧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和全球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是外源型以外,其余模式的产品碳足迹来源皆为内源型,即主要贡献仍为国内加工阶段.4从减排潜力看贸易策略,减排潜力最大的是全球进口模式,为30%~52%,并建议转变北欧为其它进口模式,以寻求更大的减排空间.本文结论可服务于企业绿色采购策略中原材料减排潜力的发掘,以及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