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含机油废水微生物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污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两株高效机油降解菌ZL1,ZL2,初步鉴定了黄杆菌属和微球菌属,通过生长条件正交实验测定了温度,底物浓度和pH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在废水油浓度较高条件下进行了连续降解实验。结果表明:2d左右对于含油270mg/L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9%和76.2%,其中ZL2菌对底物浓度和pH值有较广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吲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焦-交联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在好氧条件下降解吲哚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种可利用吲哚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固定化胶质红环菌好氧降解吲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2-40℃,pH值5.5-8.5;投加适量KH2PO4可促进其降解吲哚的效果;金属离子Co^2 、Ni^2 、Cu^2 对其降解吲哚性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固定化胶质红外环菌对吲哚去除率最高可达97.0%。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从生物处理焦化废水的多种菌中选出了四种优势菌进行了降解实验,之后将优势菌进行了混合和固定化操作得出了一种高效复合菌,使用水解—好氧两段式SBR处理了焦化废水中的喹啉和吡啶两种难生物降解污染物,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优势菌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温度和pH值条件。其次通过控制变量法对废水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两个因素进行实验得出了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和废水浓度。  相似文献   

4.
李朝霞  丁成  严金龙 《环境工程》2011,29(6):124-127
将不同稀释倍数的造纸废水接种在细菌培养基上,培养2 d后采用划线法分离,然后采用琼脂块培养法,把每一个长满单菌落的琼脂块分别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中,选取COD降解能力最大的作为目标菌株,最后从造纸废水初始浓度、温度、pH值、接种量、降解时间等方面讨论了该菌株对造纸综合废水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所筛得的目标降解菌ZH3菌体直径为(0.6~0.8)μm×(1.4~2.4)μm,杆状,有数根鞭毛,无芽孢,为革兰氏阴性菌,初步鉴定该菌属产碱假单胞菌,该菌降解造纸综合废水的适宜条件为废水初始COD浓度为500 mg/L,温度为30~35℃,pH为7.0,接种量为10%,降解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5.
苯酚是造纸、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论文通过从被苯酚废水污染的污泥和污水中进行筛选细菌,得到11株耐受菌和降酚菌,在以苯酚为单碳源的培养上筛选降酚菌,通过药物培养得到7株高效降解酚菌。选择8号菌为研究菌种,进一步测定苯酚降解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苯酚初始浓度、接种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得出该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降酚pH为8.0~9.0,最适初始苯酚浓度为200—240mg/L,最适接菌量为10%~15%。通过对8号菌降解苯酚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得出8号菌的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0.01%,耐酚浓度可达1.6g/L。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降解苯胺溶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胺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超声时间、苯胺溶液浓度、pH值、氧化剂H2O2的浓度等因素对其超声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时间越长,苯胺降解率越大;苯胺初始浓度与其降解率基本成线性关系;随着pH值的增大,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少,在pH=7.3附近降解率最高;对于32.23mg/L的苯胺溶液,H2O2的浓度由0增加到1.6mg/mL,降解率从6.02%增加到93%,再增大H2O2的浓度,对其降解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产碱菌株F-3-4对苯酚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的菌株F-3-4,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较好的降解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定菌液生长值以及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苯酚浓度,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值、通气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以及苯酚降解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迟滞期随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延长,苯酚浓度增大对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mg/L苯酚浓度的完全降解时间在36h之内,该菌株降解苯酚基本发生在对数期,其对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温度35℃,pH7~8,该菌为好氧菌,通气有利于苯酚的降解。在最适条件下其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特征符合Monod模型。  相似文献   

8.
两株甲苯高效降解菌降解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行研制的玻璃龙头塞三角瓶对2株甲苯降解高效菌的甲苯降解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在纯培养和以甲苯为单一碳源条件下进行摇瓶实验,结果发现,在初始液相浓度为0~75mg/L范围内,甲苯不会对2株菌的甲苯降解活性产生抑制作用.2株菌对甲苯进行降解的适宜pH值约为7~8,适宜温度范围为28~37℃.比较适宜条件下甲苯降解动力学参数可知,2号菌的甲苯降解性能优于1号菌,其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和表观最大比增殖速率分别为0.40h-1和0.18h-1.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降解酶酶解聚乙烯醇最优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聚乙烯醇(PVA)降解酶的催化降解能力,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 XT11-Z90S产生的聚乙烯醇降解酶的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PVA浓度、温度、缓冲液pH对降解酶活性及PVA降解率的影响.最后,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聚乙烯醇降解酶酶活的3个因素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得出的适宜PVA浓度、温度、pH分别为1.0g·L-1、50℃、7.0.响应面分析法得出的最适的降解条件为:PVA浓度0.84g·L-1,温度53.5℃,pH值6.8.在最优条件下,PVA降解酶酶活达到了20.3U.mL-1,比优化前的12.2U.mL-1提高了66.4%.且6h后其降解率达到了52.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纳米TiO2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催化剂、不同浓度AgNO3浸渍、不同pH值和不同光照时间下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说明负载银纳米TiO2催化剂对有机磷农药废水有很好的催化性。  相似文献   

11.
生物吸附剂ZL5-2对Cr(Ⅵ)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测定环境样品中氯菊酯农药残留,用活泼酯法将氯菊酯半抗原(Py)与卵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Py-OVA作包被原,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方阵滴定确定了抗血清最佳稀释度(1∶2 500),包被抗原的最适工作浓度0.45μg/mL,并建立了标准工作曲线.工作曲线表明在10~80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97%.  相似文献   

12.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蒽的高效降解菌株JUST-1,JUST-1可在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能利用蒽的最高浓度为70mg/L左右。经形态学观察并进行ITS序列分析,初步判断菌株JUST-1属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或该菌的一个株系。JUST-1的菌丝呈白色或粉红色,并存在三类孢子,分别为小型分生孢子(microconidia)、大型分生孢子(macroconidia)和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s),但大孢子分隔数较少,隔膜1~2个。JUST-1菌株为好氧菌。投菌量、初始蒽浓度、pH和H_2O_2浓度是影响蒽降解效率的因素。JUST-1菌株对蒽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蒽浓度40mg/L,投菌量10%~20%,pH7.0~8.0。在此条件下,摇床培养5d后,葸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铝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分析了ZL102和LF6铝合金在不同pH的3%NaCl溶液中的腐蚀特性,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2种铝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都随着pH的升高变得愈负;除pH=9.5的情形之外,ZL102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均小于LF6铝合金;LF6铝合金结构的不均匀性与其加入的合金化元素是导致其耐蚀性能较ZL102铝合金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株分别降解壬基酚和双酚A细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上海天山污水处理厂氧化沟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分离纯化并筛选得到2株能分别以壬基酚(NP)和双酚A(BP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株N1和B2.根据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菌落和菌体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N1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57),B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A1-3).通过摇瓶试验并借助正交试验优化菌株降解条件,结果表明,N1降解NP的最佳条件:35 ℃,初始pH为 5.5,无机盐培养液中初始ρ(NP)为10  mg/L,降解24 h,去除率达79.64%;B2降解BPA的最优条件:30 ℃,初始pH为 7.0,无机盐培养液中初始ρ(BPA)为10  mg/L,降解24 h,去除率达78.68%.在该优化温度和初始pH条件下,分别在不同初始ρ(NP)和ρ(BPA)下对N1和B2降解反应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该降解过程在底物质量浓度为5~40  mg/L时符合Monod方程,N1和B2的动力学参数Ks和μm分别为4.32,8.36和0.177 8,0.111 9.   相似文献   

15.
以厦门湾海水中的底泥为接种物筛选得到1株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菌株XMS-1,研究该菌株相关特性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RNA基因测序的结果确定其种属,并用以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该菌株的产电性能,以及对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r (Ⅵ)的还原能力。菌株XMS-1经鉴定属于Shewanella属,当MFC中接种初始浓度OD600为0.3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18 mW/m2、电流密度243 mA/m2,细菌能够在pH为7~8和NaCl含量为0~6%条件下实现对Cr (Ⅵ)的还原。XMS-1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H和较高的盐度条件下高效还原Cr(Ⅵ),并且具备良好的电化学活性,为微生物直接处理含盐工业废水和实现海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活性黑5高效脱色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的最优条件,考察了pH、温度、初始染料浓度和重复利用次数等因素对固定化菌体脱色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投加固定化颗粒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其生物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CaCl2浓度2%,菌体量与包埋剂量之比2:1;固定化颗粒对染料脱色的最适pH为8左右,最适温度为30℃,具有耐低温、染料浓度耐受极限高和可重复利用等特性,但在强碱性、高温和重复利用多次后,其机械强度降低;固定化菌体对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的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较好,且浓度以1 g/L为宜,在厌氧污泥反应器中投加固定化颗粒对染料去除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释放分布规律,并用活性炭纤维对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不同活性炭纤维预处理方法、活性炭纤维用量、pH值、温度以及MC-LR浓度对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MC-LR主要分布在超滤滤液中,占MC-LR总含量的81.2%.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 MC-LR的效率明显高于非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 藻毒素降解菌用(1+9)盐酸预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固定化,其去除效果最佳.MC-LR去除的最适条件为:活性炭纤维用量为10g/L,温度为35℃, pH值为8.0.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对pH值,温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在pH5~pH9、10℃~35℃范围内有效地去除MC-LR.  相似文献   

18.
东方伊萨酵母YP-1对染料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含染料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对活性艳红K-2BP有明显脱色效果的酵母菌株YP-1,经鉴定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结果表明,该酵母菌对£400mg/L的活性艳红K-2BP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对于活性艳红K-2BP起始浓度为100mg/L的培养基,该菌株可在12h达到99%以上的最大脱色率,其最佳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最适pH值在3~9之间,氮源(NH4)2SO4的浓度30.02%,碳源葡萄糖的浓度30.2%.脱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酵母对活性艳红K-2BP的去除是先吸附后生物降解.此外,该菌株对初始浓度为200mg/L的偶氮染料活性黑KN-B的脱色率也可达99.5%.  相似文献   

19.
Sphaerotilus natans对Zn~(2+)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球衣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球衣菌对Zn2+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时间,pH,菌龄等。结果表明:Zn2+浓度为1.0mg/L,菌体浓度为0.5g/L,菌龄32h,pH7.0,吸附时间30min时,吸附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到77.2%,吸附量为3.86mg/g。吸附作用是一个快速的过程,30min就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