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关于大气中的SO_2、NO_x的测定方法有三种:化学法、自动监测、24小时连续采样,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本方法采用高聚物铝复合膜软气袋采样,用自动监测系统中的在线紫外荧光SO_2仪和化学发光NO_x仪进行单个样品分析.具有操作简便、方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采样无需动力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化工、冶金、石油、环境等气态中SO_2、NO/NO_2/NO_x的监测、评价及规划.  相似文献   

2.
由于没有单独测定二氧化氮的方法标准、二氧化氮标准气体和测定二氧化氮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仪器标准,目前不能利用标准气体评价二氧化氮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仪器的性能;但是,可采用将NO2还原成NO后用化学发光法、非分散红外线法或电化学传感器法测定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仪器:自动仪器采用美国TE公司的43型二氧化硫分析仪、化学法采样器,因当时尚无专用采样器,采用真空泵作动力、限流孔控制流量,用大口冷藏瓶盛水维持采样吸收液(TCM)8—12℃的温度.样品分析用721型分光光度计、盐酸副玫瑰苯胺法.(二)对比试验方法:采用两种监测方法各用两套仪器平行对比的方法.对比前先校正仪器.自动仪器校零校标.然后两套仪器平行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使平行日平均浓度连续3天,每天相差不大于15%.化学法采样装置首先选择合乎要求的采样管,在装  相似文献   

4.
确定空气自动监测与连续监测的相关性,对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和正确判断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有重要的作用。对比实验空气的自动监测系统和连续监测系统,两者的监测值存在一定差异。1 实验1 1 分析方法SO2、NO2、PM10的自动监测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见表1。表1 SO2、NO2、PM10的自动监测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项目自动监测连续监测SO2ISO/CD10498紫外-荧光法GB/T15262-94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2ISO7996化学发光法GB/T15435-95Saltzman法PM10β射线法GB6921-86重量法1 2 主要仪器自动监测仪(采样系统为…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深入认知成都市O_3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市区站点O_3、NO、NO_2、NO_x的逐时监测资料以及成都市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逐时观测资料,据此对O3的季变化、日变化、"周末效应"、"节假日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浓度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O_3浓度季变化呈现明显夏高冬低的特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8月。O_3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夏季峰值出现在15:00,冬季峰值出现在16:00。市区存在"周末效应",即周末O_3浓度总体比工作日高;"节假日效应"则表现出复杂多变性,受气象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O_3日平均浓度与NO、NO_2、NO_x、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与温度、风速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油田采出水经光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后,有机物和油被充分降解,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NO3-、PO3-4,5次测定结果的 RSD为3.1%~5.8%。该方法测定出水中 NO3-、PO3-4质量浓度可代表除油处理后原水中总氮、总磷质量浓度,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水中总磷、总氮的结果相比,重现性好、耗时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标准曲线、检出限和测定范围、方法精密度、方法准确度、实际海水样品测定结果、加标回收率、分析效率和物料消耗这几方面比较了过硫酸钾氧化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和高温氧化-化学发光检测法这3种测定海水中总氮(TN)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分析法和高温氧化-化学发光检测法的测定范围更宽,精密度、准确度更好,3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达到96.2%~101%;高温氧化-化学发光检测法分析效率高、物料消耗少、节能环保,适用于一般海水样品的批量分析,且由于测定范围大,该法也适用于TN浓度较高的海水样品的批量分析,流动注射分析法因其较低的检出限更适用于TN浓度较低的海水样品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监测技术 机动车尾气是一种流动污染源,与固定污染源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利用法国Ac—30M NO_x分析仪对江苏、浙江、安徽省市部分地区公路上机动车尾气中NO_x作流动监测。由于考虑到污染源流动性必然带来污染情况偶然性,给出NO_x浓度都标上当时时间,只对公路长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7种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比较研究和现场测试,提出了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差分法、紫外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等多种SO2和NO x自动监测技术在低浓度范围实现准确定量监测的性能评价方法,定义了CEMS的系统检出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用系统检出限、线性误差等关键参数作为低浓度CEMS的性能评价方法,提出将全系统多点标准气体校准或加标回收率作为验收和质控监督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环境空气质量不同监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中,有些城市存在着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和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并行的情况。为考察这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于夏季连续20d和冬季连续15d进行了对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和PM10。在对比监测中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进行了综合采样器流量校正,现场空白样和全程序平行样测定;在自动监测系统中,对SO2,NO2监测仪器作零点,标点校正,PM10监测仪作K0校正。对所测得的209个日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O2,PM10两方面测定结果方差相同,NO2两种方法在冬夏两季方差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夏季SO2,PM10,冬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一致;冬季SO2,PM10,夏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样品浓度水平及天气状况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7种废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比较研究和现场测试,提出了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差分法、紫外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等多种 SO2和 NO x 自动监测技术在低浓度范围实现准确定量监测的性能评价方法,定义了 CEMS 的系统检出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用系统检出限、线性误差等关键参数作为低浓度 CEMS 的性能评价方法,提出将全系统多点标准气体校准或加标回收率作为验收和质控监督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中荧光二氧化硫分析器,化学发光式氮氧化物分析器分别与间断、连续采样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同步测定大气中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通过三个月对比测定所获得的二套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具有  相似文献   

13.
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测定──紫外光度法研究验证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测定──紫外光度法研究验证报告张玉坤,罗荣全,王立民,王惠芝,杨洪彪(辽宁鞍山市环境监测站,114004)目前国内仪器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大致用三种方法:紫外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和库仑法。其中化学发光法因其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14.
根据NO2^-与AY(吖啶黄)的重氮化偶联反应。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利用四波长处吸光度加和值与N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四波长测定微量NO2^-含量的新方法。应用于环境样品的监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符合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测定双酚A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中加入双酚A,可以抑制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双酚A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监测分析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6 0×10-6~1 0×10-3g L,检测限为1 3×10-7g L。方法可用于水体中双酚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SO_2、NO_x、TSP和CO平行采样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地面与楼顶采样的差异不显著,其浓度变化有随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向,降雪具有明显的洗脱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9年1月至2002年7月日照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的污染物浓度资料和探空及本站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日照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浓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浓度指数预报方程及大气质量指数分区预报流程。并用VB6.0语言编程在微机上建立了简洁流畅、操作简便的大气质量指数分区预报系统。实际预报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排气污染对城市道路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市珠江路道路空气质量的监测,掌握了机动车排气污染对街道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了道路中NOx、NO2、CO的变化规律,以及污染物与车流量和大气扩散条件的关系.并通过与城市大气自动监测国控点监测数据的比较,得出国控点NOx、NO2浓度和道路中NOx、NO2浓度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鲍永和  宋启军 《干旱环境监测》1991,5(4):228-230,233
本文对大气二氧化硫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进行了研究.基于鲁米诺—碘—二氧化硫无机偶合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测定大气二氧化硫的新方法.采用了流动注射气体扩散在线分离技术,使得经典的化学发光测定的选择性大大提高.对鲁米诺—碘这一化学发光体系有很强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及其它酸化后不挥发的物质均不影响本体系的测定.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的特点.已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用化学分光、荧光原理制成的大气自动分析器(以下简称仪器法)所取得的监测数据与同步的化学比色法(以下简称化学法)所取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用仪器自动监测代替例行的化学比色法的可能性。 实验方法 一、仪器 1.荧光二氧化硫分析器,8850型,最低检测极限0.001ppm。 2.化学发光式氮氧化物分析器,8840型,最小检出浓度2ppb。 3.动态校准器 8550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