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我国污水处理厂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统计了我国污水处理厂发生的47起典型事故案例,从事故发生时间、伤亡人数、事故等级、以及事故发生的位置、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污水处理厂的事故特点,研究了事故发生规律,得出了污水处理厂事故的结论:事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规律;最主要的事故类型是中毒窒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是个人防护用品;最主要的事故位置是检查井、污水池、管网。并提出了减少污水处理厂事故、保障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对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检查、学习安全器材的使用;合理安装通风装置,按规定使用气体监测仪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尾矿库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2001年以来我国尾矿库所发生的66起事故,从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及引发事故的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尾矿库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了事故发生规律,并结合我国尾矿库的特点及现状,提出了减少尾矿库事故、改善安全运行状况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46  
本文基于200起典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从事故发生的环节、引发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类别、泄漏和起火爆炸的特点、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月份等方面,研究了事故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并对我国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与监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遏制我国目前伤亡事故的多发趋势和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对事故发生的特点与致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事故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和相互制约关系,理清了管理、物质、环境和人为因素在事故形成与发生时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对导致事故多发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理论剖析,从而发现了事故规律,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双庆  尤秋菊  张世杰 《安全》2019,40(1):62-66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某城市地铁5年的运营事故资料,探讨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规律,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统计年度内地铁运营事故年度总量较为平稳,事故的发生对月份变化敏感度较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信号故障、车辆故障是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合计占事故总数的56%。事故原因分析显示,设备设施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特点,从人、机、环、管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欣  聂百胜  余超  余金龙 《安全》2014,35(10):25-28
本文对国内近十年的重特大事故从其发生月份、时段、省份、行业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国内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一般性规律,即每年的3、10和11月份为重特大事故高发期;每天的下半天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概率要大于上半天;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山西、贵州、湖南、山东、河南、广西等省;每年发生较多的事故类型是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多是由交通事故引起,在重特大事故中,发生最多的事故类型是瓦斯爆炸、透水;每年发生事故最多的行业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7.
2004—2008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采用柱状图和事故发生趋势图等方法对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获得了事故次数与死亡人数的年度分布和发展趋势、不同事故类型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类型占总事故数百分比、地区分布、事故等级分布等统计特征。找出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事故类型以坍塌、物体打击、透水、冒顶片帮为主,其中坍塌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事故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则很少;多数事故为较大事故,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较少,但多为恶性事故。同时根据隧道施工事故发生规律,提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煤矿事故的一般性规律,基于2014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煤矿百万t死亡率、事故区域、类型、月份、时间段、诱因6个维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重庆市煤矿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贵州省瓦斯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事故类型,瓦斯爆炸是煤矿瓦斯事故的主要类型;8月煤矿事故情况较为严重;10:00-11:59是煤矿事故频发时间;违章作业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同时,针对煤矿事故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1952-2010年以来国内667起环境污染事故,从污染事故的发生时间、发生原因、发生地、所属行业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与处理处置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事故发生了,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了,我们的安全管理机器便满负荷运转起来:开会、下通知、大检查,严重的话,罚巨款、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在此时,这部机器显得异常有活力、有效率。然而,在没有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做些什么?我们的价值是否仅仅体现在事故发生之后?事故是一种结果,事故处理是对这种结果的处理。而导致事故的原因在事故处理中,却常因避重就轻、舍本求末而并未完全解决。如果导致事故的原因不排除,事故还会发生。近年来同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四老沟矿14-3号层303盘区2309巷道冒顶事故抢救所采取的措施,并对冒顶原因进行了分析。事故发生后,采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了被困区域还有生命迹象,对抢救工作提出了更好要求;合理调整了通风系统,避免了被困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向被困区域打钻孔,给被困人员送进了牛奶等食物,避免了被困人因饥渴而死亡;快速掘进救人通道,救出被困人员。由于决策科学、果断,措施得力,才使得8名被困人员全部脱险。详细分析了事故的原因,一是采用锚杆、无腿工字钢梁联合支护设计不合理;二是施工中存在锚杆预紧力低、托钩外露长度超长、工字钢棚数量不足等问题;三是上覆14-2号煤层采空区岩层活动及8309回采面开采动压对巷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后,对预防类似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做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大型原油储罐储量很大,潜在危险性高,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将十分惨重。为此,在分析了大型原油储罐工程危险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大型原油储罐设计中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包括储罐地基和基础、浮顶储罐密封装置、信号报警联锁系统、排水设计、防腐蚀措施等,特别针对大型原油储罐的特点,详细讨论了浮盘沉底事故原因并介绍了预防浮盘沉底的设计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磷矿矿山顶板稳定性分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冒顶片帮事故是地下矿山危害最为严重的事故,矿山地压管理是地下开采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顶板稳定性分析是地压管理的重要方法.提出了顶板稳定性分级的指标和分级方法.首次指出风化作用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并就地下水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安钢2200m^3高炉由于炉顶下阀箱内插入漏斗脱位引起卡料事故的原因及处理这起事故的难点,重点介绍了这起突发性事故的处理方法,总结了避免此类事故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型外浮顶储罐多次发生雷击起火事故,因此对其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计算雷击起火概率现实意义重大。通过分析雷电对外浮顶油罐的危害方式,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结合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外浮顶油罐年雷击率。分析采用导静电线和可伸缩接地装置(RGA)的防护效果差别。最后计算安装可伸缩接地装置后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计算结果表明:年雷击率随着油罐直径和罐壁高度的增大而增加;采用可伸缩接地装置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导静电线;安装多个可伸缩接地装置可以明显降低产生火花的概率和年事故率。两个RGA就可以将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降至10-5以下。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深部矿体开采中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井下安全开采,采用Q系统分级法、RMR岩体分类和BQ分级法对矿区岩体进行质量评价,结合块体理论和三维有限元分析进路开挖后顶板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部分岩体在进路开挖后顶板处出现较大拉应力集中,抗拉稳定性降低,极有可能出现冒顶事故。针对这类不稳定岩体,提出永久巷道采用锚喷支护,临时巷道采用锚杆穿带支护;并运用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屈服强度理论和安全系数法分析支护条件下进路顶板的稳定性,优化支护结构参数。通过振弦式锚杆应力计收集现场未支护巷道与支护巷道轴向力,得出该支护设计对开挖后岩体变形起到了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煤巷顶板锚固孔钻进动力响应指标(钻速和转速)与顶板岩石物理特性(普氏系数)间的关系,采用实验室及数值试验研究方法对煤巷顶板沉积岩体进行模拟钻进。结果表明,锚固孔的钻进动力响应指标整体上均随顶板岩石普氏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大致呈负指数关系。实验室试验数据拟合曲线与数值模拟分析所得结果较为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据此可实现对顶板岩层的初步判别,对煤巷顶板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和冒顶事故的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验室研究岩石的钻进试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也为岩石可钻性与顶板岩层探测仪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A relative risk model for roof and side fall fatal accidents was developed using loglinear analysis of two-way contingency table. A few statistics such as potential fatalities (PF), relative risk of fatalities (RRF) and safety measure effectiveness (SME) were derived which can be used as key safet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roof and side fall accidents in underground mine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large roof and side fall fatal accident data for a period of 6-years occurred in six companies involving 292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e application reveals that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measures across different locations in underground mines varies and focu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highly populated workplaces such as face. The model and the statistic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are generic and can be applied to any industrial setting.  相似文献   

19.
Explosion of solvent vapor in a ring partition of the floating roo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vapor cloud explosion (VCE) hazard has grown in recent years. Many of large disaster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VCE.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n explosion accident of solvent vapor in a ring partition of floating roof in detail. Source of explosive materials and ignition reas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blast equivalency in ring partition was estimated i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The case w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eventing the similar accid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